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158)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父皇确实用杯酒释兵权达到了目的,以令军中大权都握在父皇手中,但也正因如此,父皇对启用的将士都有几分忌惮,并没有完全给他们上战场打仗的机会。平儿不一样,她对边境将领只有一个要求,打赢契丹,退兵马,以令天下安,边境安。”赵德林无可奈何的将两者之间的差距道来,赵德林道:“边境那些守将有那么听柴平的话,愿意为柴平所用。”
赵德林突然深沉的扫过赵德昭,赵德昭感受到一阵压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错话,“难道不是吗?连父皇都有所忌惮的将领,手握兵马,柴平能相信他们会完全为她一个刚登基的皇帝卫江山?”
“这个江山不是她一个人的。边境中的将士他们哪怕未必愿意接受平儿成为皇帝,可是契丹进犯,倘若兵锋直入,受苦受难的是百姓,为将者可以不忠于君,须忠于民。卫我山河,保我百姓,那是他们应为当为之事。倘若不为者,必为军中将士唾弃,也将为天下人唾弃。”
柴平为什么敢放手大胆的用人,完全不怕边境乱起,因为她赌比起忠不忠于她,无数将领一定会忠于百姓,忠于这万里的河山,断不会放任契丹长驱直入。
赵德昭傻眼了,这,还能这样?
格局啊格局,赵德林突然意识到柴平为何不愿意相信赵德昭,纵然明知道问鼎的后果,她完全没有退却的意思,真让赵德昭上位,赵德林也能感受到整个朝廷的窝囊。
一个没有大局观的人,满心只有一己之私,真让这样的人上位,是国家之不幸,天下人之不幸。
赵德林有些庆幸柴平迈出这一步,否则这天下不定被赵德林搅和成什么样子。
“南边的叛乱平定了,北边的敌人进犯也解决了,这江山柴平是坐稳了?”赵德昭关注的重点在于,这样的柴平从此以后是不是必将成为大端朝的皇帝了?
怎么他觉得各方来势汹汹,却都被柴平轻易解决了?
安抚
赵德林再一次凝望赵德昭, 提醒道:“此番科举只要成功,从此只要平儿不糊涂,再没有人能夺她的江山。”
此话落下, 赵德昭生出何种的心思自不必说, 赵德林却严厉的警告道:“二哥有的心思,无数人都会有, 我劝二哥千万别乱来,否则谁也救不了你。”
柴平不会允许人任何动摇她的江山的,步步谋划,一个个解决在那些人眼里认定一定可以让柴平付出代价的事情。
科举一事, 关系重大。取人才为己所用,能让柴平在将来能够有更多的助力, 关系着未来, 谁要是要动手,别让柴平捉到把柄还罢了, 一但落在柴平的手里, 叫柴平明白谁敢坏她的好事,柴平绝不可能放过他们任何一个人。
赵德昭连用人之道都不懂,还想给柴平添堵, 他莫不是以为柴平不敢动他?
“我没有这个心思。”赵德昭的心思被亲弟弟看破,死也不能承认。他不是那样的人对吧。
可惜,赵德林别管信不信, 只告诫赵德昭道:“没有最好,此番科举是平儿清扫障碍的好机会, 所有参与挑事的人下场都只有一个。”
那唯一的下场是什么, 完全不必再明说,赵德昭听懂了。
“我怎么会。”赵德昭断不可能承认自己的那点小心思, 矢口否认。
赵德林语重心长的道:“不会最好。平儿和旁人不同,只要不与她为敌的人,她不会计较。但她既敬我们一尺,我们若不懂珍惜,她绝不会饶恕我们。”
面色凝重的赵德林无一不在告诉赵德昭,永远不要小瞧柴平,更不要听信旁人的三言两语就以为有机会能够对付柴平。
之前完全无力反抗于柴平的他们,如今也绝不可能对付柴平。
指望一群本来就斗不过柴平的人,大概是疯了!
“陛下,契丹之困虽然得解,但边境之内对陛下以女子之身成为皇帝一事多有不服,怕是会在近期做出一些事。”在赵德林想方设法按住自家亲哥的时候,同样有人提醒柴平边境的情况,望柴平重视。
“反旗未竖,所有的风言风语都给按住,朕不希望听到更多不想听的话。”柴平相当清楚手握兵权的将领会多么令人忌惮,在她这儿确实也会引起不少人的恐惧,但那又如何?
人未反,先疑心人反了,多少将领是被逼着反的。
柴平在细论诸将时,只与他们论功行赏,无一不肯定他们的付出。
边境里的将士们好些年没有打过那么痛快的仗了,既能卫国保家,顺道扬眉吐气一番,也让他们各自的心情都相当好。
收到柴平送来论功行赏的诏书时,不是没有人有想法,但更多是开心吧。
柴平在诏书后面指出,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人的手里,我辈中人若不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必为后世所耻笑。边境安宁有赖于诸位,待国中稍安,大军必将直入收复失地,不知彼时有多少人愿意与她一道前往?
啊,提起燕云十六州,多少人本能的即想到那原本是他们的国土,自被石敬瑭送到契丹手中,多少年过去了,谁人不想收回来,想归想,但他们同样也明白一个道理,想收回不容易。
想当年柴荣在世时,大军长驱直入,眼看成事,不料柴荣英年早逝,以至于此事搁置,再后来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却没有人再有这样的能力。
柴平在澶州的表现各将领都有所耳闻,自知这一位并非随口一说,她或许在前面真能像她的父亲一样,率领千军万马夺回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