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弹幕总喊我取宋代之(53)

作者: 豆角开花 阅读记录

当将军的在外没有足够的权利打仗,这仗能打得好吗?

反正边境之内对上契丹,契丹骚扰完就跑这事,大宋将军纵然都有心和契丹正面一战,但他们同样也清楚的知道,他们不容易做到这一点。为了避免坏南边的事,最终他们都只能一退再退。

对上契丹,一退再退。

如此结果让契丹的气焰是一涨再涨,谁也都清楚的知道,朝廷暂时不会将精力放在对付契丹上,不想在这种时候惹事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按兵不动。

一不动,那真是不管百姓生死。

可如今柴平却像天下人昭示,对,大宋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契丹一战不假,并不代表大宋的国土任人来去自如,大宋的百姓任人宰割。

赵光义作为瞧见澶州刺史上书的第一人,对于澶州刺史的夸奖,赵光义觉得是不是有些太过了。柴平岂有这般厉害。

“看来柴郡主身体恢复了,竟然还能到边境对付契丹了。”赵光义捉住的重点和旁人不一样,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赵光义的视线落在赵匡胤身上。结果发现赵匡胤正好望向他。一瞬间,赵光义莫名的觉得委屈。

对,没错,看样子好像柴平得罪最狠的人是他,柴平被行刺的事确实跟他脱不了干系,他不用下达命令,下头自然有人懂他的心思,想方设法要为他解决柴平。

然而柴平被掳的事跟他没有关系啊!

可是这话哪怕是杜太后都不相信。

甚至杜太后出言提醒赵光义道:“不过是一个女子而已,你再恨她坏你大事,她毕竟和德林有婚约在身。你如此行事岂不是要与德林结仇。你又不是不知德林对她的看重。况且,为了一个小女子坏你的大事,划得来吗?你兄长如今因她之故,对你是一再生出不满,那太弟的位子你还想不想要了。”

赵光义怎么可能不想要。

然而事至于此,连杜太后都不相信柴平被掳的事情跟他没有关系,他还能跟谁说这事当真与他没有半分关系?

生平第一回,赵光义感受到无人相信的委屈。

如今再被赵匡胤瞥来,赵光义朝赵匡胤作一揖道:“虽然只是女子,毕竟她姓柴。”

一个姓氏代表的是前朝,虽然没有人相信一个女子能翻得出浪来,架不住柴平姓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对吧。

赵匡胤不知听没有听进这句话,反正赵光义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先把柴平从澶州弄回来,否则长此以往,失控的不仅仅是柴平,还有他的侄子们。

该敲打敲打

被赵光义防备担心的子侄们, 也在听闻柴平在澶州所为后聚集在一块,赵德昭惊叹的道:“没想到柴郡主有此本事。”

赵德林淡淡一笑道:“毕竟平儿随父皇一道练功习武,她的本事是连父皇都称赞有加的。况且闲来无事, 父皇还会给她讲讲兵法。”

这些倒是真的。

赵德昭的视线落在赵德林身上, “我最惊奇的莫过于,她刚从虎口逃脱, 竟然就敢和契丹对上。她是有多恨契丹?”

说到这里眼中流露出担忧,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恨,况且柴平那样美丽的女子,落入贼人之手, 一定难逃黑手。

想安慰赵德林的赵德昭,一时又不知到底该从何安慰才好。

不料赵德林道:“二哥, 兵权都在父皇和三叔手中。二哥觉得, 平儿能帮你吗?”

比起私事,如今最最重要的必须是国事。

赵德昭不会以为他想跟赵光义斗, 真得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赵匡胤身上吧?

有些事, 赵德林认为赵德昭完全可以顺势为之。比如柴平给他送上来的机会。

“啊?”赵德昭的脑子一时没有转过来,等反应过来赵德林的言外之意,“让柴郡主继续留在澶州对抗契丹?”

“此于国有利, 于二哥同样有利。”赵德林仅仅是平静的陈述一个事实。赵德昭完全惊住了,不可置信的望向自家的兄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错是不可能错的。t

赵德林与赵德昭对视道:“此事二哥想清楚。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二哥手里如果有这样的人,不妨趁早安排前往澶州, 对抗契丹, 此为将来一统天下后父皇要做的第一大事,若不早做安排, 将来再让三叔握住所有的人,你我都不会再有机会。”

是的,想争未来皇帝的位子,最大的底气何尝不是在兵权。

有兵在手,天下我有。

柴平已然开了一个头,而以柴平的身份地位,她可以为人所用吗?

赵德林在这儿,他们之间有婚约在身,赵德林是愿意助赵德昭一臂之力的,赵德昭难道舍得放过这样的机会。

“我能向父皇提议让柴郡主留在澶州,不方便和父皇提及兵马的事,倒是你可以。”赵德昭思前想后,怎么想都觉得,赵德林的主意不赖,可行。

但这个事儿他是不方便出面的,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赵德林的身上。

赵德林与赵德昭四目相对,“二哥考虑清楚。我可以出这个面,但将来二哥须得信我。”

为何提醒这句话,赵德昭自明了。

上前拍拍赵德林的肩,赵德昭表态道:“你放心,我信得过你。若是连你都不信,我还能信谁。”

他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存在。

如果他们都不能相信彼此,试问他们还能相信谁。

赵德昭再一次拍拍赵德林的肩道:“我的事还得你费心。”

赵德林体弱,其实不管谁上位都不会对赵德林动手。一个不会对人构成威胁的存在,他是最安全的。

上一篇: 亡妻追忆录 下一篇: 我靠汉语发家致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