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雪歌大唐(135)

作者: 摇摆团扇 阅读记录

苏禄借着火光看了看手里的物什,那是一枚寸余见方的龟形铜符,上书“司刑寺少卿第二”几个字,中间阴刻“同”字。铜府底下是一张丝绢,丝绢上写了一些有关查案的汉字,末尾是牡丹花钤印,花瓣下是一个“武”字。

苏禄倒吸一口凉气。

天底下能用牡丹花和武字的人恐怕只有一个。

这是鱼符和武周皇帝密令!

他竟然在这里见到了书里才有的鱼符!

“长、长官,这个任务太过重要了,我怕。。。”苏禄十分为难地看向李隆基。

他说的这句话并不是谦虚,而是真的害怕。就凭他一个小小弓月城的牧马官,要挑起拯救瓜沙州的重任,这样天大的立功机会犹如天山向他压来,以他的脊梁怎能扛得住!

“我。。。我就是个赶马的使者,伊州军爷怎么会信我。。。”苏禄自卑地将眼光瞥到了一边。

“不必自谦。”李隆基拍了拍他的肩膀,温柔道,“你是突骑施使者,携弓月城小可汗手书,只要你想,没人敢把你怎么样。况且你现在有鱼符和密令傍身了,伊州刺史不敢为难你们。”

苏禄抬起头呆呆地看着李隆基,他的眼神和话语仿佛带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带领着他,让他萌生了底气和信念,让他相信自己能办成这件事。

“我。。。”苏禄长长吸了一口气,死就死吧,他想。

于是他郑重施了一个草原礼:“苏禄,乌图,领命!”

“我给他们找两副皮甲?”高冲站在一旁道。

“穿甲太招摇,最普通才是最保命。”李隆基道。

不一会儿旁人递来准备好的驮包,苏禄双手接过抬头一看,竟然是双泉驿为难他的驿长。

“之前招待不周还请见谅。食物不够,驮包里我只放了一日的吃食和水,愿二位此去一路平安,解救瓜沙于水火之中。”驿长说完弯腰施了一礼。

苏禄受宠若惊,手忙脚乱回了礼。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二人牵着马没入风雪中很快就看不见。

“阿郎,把大家的性命压在两个突骑施人身上,属下担心。。。”阿九皱着眉头道。

“这两人韧性足,擅长逆境活命,在场的只有他们走过完整的大沙海。”李隆基道。

“万一他们被捕了,带阿史那部的人过来抓我们怎么办?”阿九问。

“不会的。”李隆基拍了拍阿九的肩膀。

派苏禄二人前去请救兵,是他刚刚在休息时做好的盘算。毕竟在莫贺延碛出现两个突骑施人怀揣朝廷命官的鱼符和密令,怎么想都有诈,阿史那阙即使捕了他们也不会轻易相信他们一个字。

退一步讲,就算阿史那阙信了,他也不会轻易派兵出来搜山,毕竟跟瓜州那边相比,北辰山这七十个人还不够资格让他派重兵出来搜寻。另外一边,苏禄二人背信弃义,阙也不会留他们活口。

伊州刺史就不一样。鱼符和陛下密令对朝廷命官有一定震慑力,即使有怀疑,也会先派探子过来看看,只要探子一到北辰山,他们就知道这边的紧急情况了。

随后,李隆基将现有的队伍分成了三股,两股分左右偷袭突厥营地,剩下的伤兵带着马沿北辰山边缘向西北移动,若有紧急情况可以在外围接应。

在暗夜风雪的庇护下,计划很快得以实施。

左右两个伏击小队持火箭上山顶,一队射粮草,一队射庐帐。但由于雪太大,火箭的力量薄弱,粮草上的火很快就被吹灭了。

这时李大河下令改射马。

敌人马厩很快再次被击中。几十匹马受了伤嘶鸣着挣脱缰绳从营地奔出。这时庐帐里的人也陆陆续续叫喊着跑出来。

高冲和李隆基守在一边,他们原计划是等敌人受惊一跑出来,便立刻射杀。

然而在他们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山谷中传来一声声尖锐的叫喊。

底下从庐帐里跑出来的竟然不是突厥兵士,而是一些妇人和老人,还有拖着孩子的女人!

他们嘴里喊着一些听不懂的话语,惊恐地跑到粮草堆后面躲了起来。几十个年迈的老者和受伤的兵士则手拉手形成人墙围在了粮草面前,看架势是要以死护粮。

“快住手!”李隆基沉声喊道。

于是几十支上了弦的羽箭硬生生停在了众人手里。

“怎么回事?怎么全是老弱病残?”高冲瞪大了眼睛。

“马已经脱缰跑了,这批粮草短时间运不出去,先撤!”李隆基果断下令。

“行!撤!”高冲抬手挥了挥,众兵士于是收起羽箭,伏低身体下了山坡。

另一边,李大河的副官侯仲宝抽出刀正准备把山顶的碎石和枯木弄断。烧不了敌人的粮草,至少也要滚重物下去砸了它,他想。

但此举被李大河喝止了。

“疯了吗,下面大部分是老弱妇孺!”李大河将副官的刀摁回刀鞘,“马已经惊跑了,目的达到一半,先撤!”副官只能咬牙听令。

与此同时,山谷里守夜的突厥兵士开始反击。他们的弓很快就对准了山顶,几支流箭落在李大河脚下,他暗骂了声娘,带领大家伏低,迅速退下了山坡。

这时山脚的一处灌木丛里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侯仲宝立马一箭射到灌木丛边。

“出来!”侯仲宝沉声喊道。

“救、救命。。。”灌木枯枝被拨开,一个突厥少年提着羊皮袄袍缩着瘦弱的身体出来。他的小脸冻得通红,眼神闪烁惧怕,左眼边有一块拇指大的红斑胎记。

侯仲宝心下一沉,手上握着弓,竟然忘记了上第二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