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雪歌大唐(173)

作者:摇摆团扇 阅读记录

在场的人纷纷动容,全军下马摘去佩刀。

“英魂永存!”

声音震彻大漠。

一里外的石山旁,龙宝山淡定的看完了整个过程。

“他是谁。。。”他低声喃喃道。

“将军,接下来怎么办?”旁边一个队正问道。

“友军已经解决问题了,回去护好那位凌少卿便是。”龙宝山淡淡回道。

冷泉驿很快被收拾出来作为大军的临时营帐地。

由于李隆基伤势严重,元白下令暂停行军在冷泉驿暂住几日。突厥人的粮草辎重也悉数被搬来了这里。

李隆基躺在层层迭迭的被褥上,已经昏厥。他的腹部被捅出一个窟窿,肠子隐约可见。元白把他的四肢绑在床榻上,又强行灌了几口麻沸散。谁知他失血过多早就昏得深沉,麻沸散硬是一滴没下喉咙。

元白深呼吸一口气,只能拿起自制手术刀将他肚皮上的窟窿再划开些。

又一轮鲜血冒出,元白的双手很快被浸泡在血水中。

任他学了四年医,做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手术,当李隆基的血的温度浸入他的掌心时,他还是忍不住抖了起来。

“李三郎。。。”元白轻轻唤道,“你可不能死。。。”

眼前的人约莫是感受到了巨大的疼痛,眉头微微皱了皱。

清除表面创口残渣,再拨开淡黄色的脂肪和肌肉层,内部情况不出元白所料:他的肠子已经被刺穿,肿胀的内部组织和污秽让元白捏了一把汗。若是在那个世界,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手术,七天即可下地,然而在这里,什么药物也没有。

“撑住。。。”这句话不止是对眼前昏迷的人说,也是对自己说。

元白双手交握稳住身形,随后从银盒里拿出一卷珍贵的金银蚕丝线。这是他跑遍西域最后在葱岭附近寻找到的特殊蚕种。这种蚕生活在极寒和极热地区,身上半金半银色,吐出来的丝比中原蚕丝柔韧十几倍。为了不让李隆基承受过于大的痛苦,元白手上银勾上下翻飞,以平生最快的速度把他的伤口缝合好,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小一炷香时间。

当黎明的第一道光线越过群山照耀进冷泉驿时,宁玉发现元白还没有出来。

他试着敲了敲门,没有回应,便一把推开木门。

房屋里,蜡烛和地炉已经烧尽,元白倚靠在窗户边睡着了。他的嘴唇已经冻得发紫,眉目紧绷不似平常那般温柔,发丝凌乱,木簪歪在一边。而另一边的卧榻上,凌少卿已经换了一身干净的素袍,额头有汗嘴唇亦乌紫,嘴巴微翕好像在说什么。

“来人,把地炉烧起来!”宁玉赶紧把身上的裘衣脱下来搭在元白身上。平时敏感的少主人这次破天荒的没醒。

看来是真累了。

宁玉胸口起伏,一把把元白捞起来背到了自己那间屋子。

元白这次又睡了很久。

这次他做了很多很多的梦,梦到很多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有交集的,没交集的人。

他们像万花筒一样重复交集地展现在元白的梦里。

在洛河边,他卷了裤腿下水插鱼。

在贤山书院,他用课业本折了一只纸鸢并且栽到了先生的头上。

在梅宅,陆三娘不用比手尺,就给他做了套好看的香香的衣裳。陆三娘告诉他那是冷梅香,要采摘上元后的红梅放角落处阴半干,再用松香烘烤制成香粉。

在南市,他隔日上午就要去岚山酒肆喝酒听琵琶。

在沙州,他见到了五年不见的苏平域,那时的他病入膏肓形容枯槁。

因为陆三娘的病逝,元白对苏平域没多少话想说。

有一日清晨,他被苏平域叫到了西北角的旧城墙上。

苏平域穿着素雅的袍子,整个人容光焕发。他躺在一张胡椅上看东方的朝霞。他说,你来啦。

元白掀开袍子坐在了一处箭垛上。

苏平域指着远处的东西大街缓缓道:“以前这里全是黄土,马车一过全是灰。”他又指着近处的一间粮铺道,“这里原先是废弃的羊圈,五年前才建了这一排宅子。八年前朝廷收复安西四镇,沙州依旧是铁打不动的后勤根据地。兵役、徭役和巨大的军粮供应,让这里的百姓只能吃一百文一斗的粗糙粮食。”

“世家不敢反抗,于是他们把压迫转嫁到农户身上,普通农户没人兜底就只能选择逃亡外地。彼时的沙州十户五空,百业萧条无比。战争对百姓而言,就是一个张着巨口总也填不满的魔兽,它食人骨喝人血,世人莫奈何。但这头魔兽,总要有人去打败它的,只有彻底打败它,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随后苏平域又指着西城门外的方向道:“往西二百里就是汉玉门关,再往前越过千里大沙海就是西州。这条沙海商路被中断了五百年,如今再次被大唐打通,西域四镇的百姓可以经过沙州去到中原腹地做生意,让家人过上优渥的生活。另一边,中原的丝绸、茶叶、毛笔、麻纸等物也可以安全送到西域,随物资过去的,还有巧手画师,造铁工匠,织娘,教书先生以及会种稻米的农户。四镇兵马让西域的百姓不再遭受悍匪抢盗,苦难不再投诉无门。”

“于是你就抛妻弃子远赴西域,来追求你的和平盛世?”元白冷冷道。

冷不丁的质问,让苏平域一怔。

“西域路途遥远凶险,我不敢让你们母子冒险。”苏平域缓缓道。

“不是路途凶险,是怕我们识破你的秘密吧?”元白淡淡道。

“大郎你。。。”苏平域消瘦的脸上一双眼睛闪着光亮。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