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314)

作者: 雪山低头 阅读记录

他在密林中找到合适的腐土收集起来。

据钟逾说,这些土中有大量“微生物”, 不过人眼看不见, 就像酿酒的酒曲一样, 于是白景先用红糖将这些腐土养起来。

有了肥基, 白景让长随去城里拖了几车糠。

大多情况下,糠是用来喂养牲畜的,白景现在只能先试着用糠来沤肥。

比起糠,他更想试试秸秆, 在农户丰收时节秸秆可比糠多得多, 对农人来说,秸秆不能卖钱, 也是拿来做地肥,只不过他们制肥的方式是火烧。

白景这边搞的风风火火, 而衙门里, 钟逾在□□!

钟逾查了安士县所有的徭役赋税,除了被她取消的赤水湾徭役, 果然有不少零零碎碎的项目在征用百姓服役。

对于这些,当然是改革!

首先是那些让百姓无偿种职田的徭役全部免除,这种东西说好听才叫“服役”,本质叫“农奴”才对,她给官员们下了死命令,至少也要按正常佃农的方式,将土地上种出粮食部分归于耕种者。

这下,县里的官员们明白,钟逾上任的第二把火烧起来了,这动的可是底下官员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钟逾去和水利使叫板,这些官员倒是很高兴,可是让他们降低每年应有的收入,他们就不愿意了。

然而长官钟逾的态度无比强硬——这收入是你们应有的吗?朝廷哪一项征役是让百姓给官员无偿种田?那些大你们六七级的京官都没脸让百姓无偿种地,你们真把县里百姓当家奴了?

官员们自知理亏,压根没敢闹意见,他们还听说钟逾自己的职田已经改了规矩,还只收一成地租!

有了钟逾以身作则,官员们行动更快了,他们生怕钟逾再拉着他们一块儿只收一成地租,那就不好玩了。

因为钟逾的一成地租实在太低了,搞的这些下级官员不好意思将地租定太高,普遍定了个四成。

也有例外,衙门中有几位官员向来都以佃农形式雇佣百姓为自己种地,比如主簿鲍贯,他的职田地租从来都是收四成,和本地一些乡绅相比都算低的,遇上钟逾□□,他甚至又降了一成,到三成。

钟逾原本对鲍贯的印象就是这人喜欢偷懒摆烂、上峰说什么就是什么,现在印象跟着有了些改变。

是啊,上级官员让鲍贯去抓人修渠他就去抓人,因为他不想被任何事所牵连,在他的主观能决定的事上,他不是个喜爱盘剥百姓的人,只不过,对他来说,上级比百姓重要,因为他对百姓不好,百姓不会找他麻烦,他与上级对抗,上级找来的麻烦是实际的。

鲍贯是个什么样的官,取决与上级是个什么官,恰好这种官员对钟逾是比较听话的,那么,鲍贯唯一的缺点就只剩摆烂了。

钟逾自己不是个摆烂的人,但她也不反感别人摆烂……前提是人在摆烂前认清自己的身份。

鲍贯一个八品官,在没有县丞的情况下是安士县的二号人物,职田两百多亩,禄米六十多石,奉料还有四十两!百姓的赋税供着他,他凭什么摆烂?

钟逾警告了鲍贯几次少偷懒,她以为这种习惯性的东西不好治好,谁料鲍贯偷懒程度竟然肉眼可见地好了许多……

趁着这次机会,钟逾把县城的税收来源查了一遍,前县令在的时候立了不少加税的名目,数额都不大,可是加起来也不少了,有些名目简直莫名其妙……那就通通废掉!

最后,钟逾将县衙人员也排查了一遍,比如六房之中,有些房甚至能养十几个书吏,那这么多书吏能办多少事呢?答案是,大事一起办,小事都不办!

钟逾适时地出来考核书吏,每房能办事的留下四个,没本事t的走吧!

这些没有品阶的小官并非官府授印,她有权决定去留。

要说县衙哪个房的人最多,除了兵房就是吏房,其中有一支很大的队伍是在县城中巡查治安的衙役。

维持治安本不是坏事,可是,不过万余人的小城镇、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用得着上百人从日到夜四处出巡吗?

据钟逾的调查,其中好些人与地痞无异,竟然对商铺收起了保护费!

他们往往早上点卯后出衙门,在街上乱逛,早中晚也常常在外吃,吃完还不给钱。

钟逾怎么能让他们接着嚣张?

钟逾在衙门里清冗官时,她写的奏书已经经历了五天五夜,辗转到朝京……

通政司先接到的是赤水湾水利使的奏书,很巧,通政司右参议——二皇子沈瑜注意到了这封奏书。

要是在平时,沈瑜根本不会多看这本奏书一眼,那水利使不过一六品小官,还是临时的,在朝京这么多官员中,他压根排不上号。

但他这本奏书弹劾的是新科状元钟逾——这才科举完多久?

沈瑜倒要看看,这钟逾干了什么?

翻开后,沈瑜总算知晓前因后果,原来这新状元一上任就去阻止当地的民生政策啦!

就这?就这?就这点本事也被父皇点为状元?

通政司无权扣押任何奏书,但是有权将奏书分个三六九等,哪本先递交皇上,哪本后递交皇上他们是可以做主的。

于是,水利使的奏书一天都没压,直接上了通政司使的桌子,沈瑜意思很明显,让自己上峰安排一下。

通政司使官职是比沈瑜高,可要比身份又是沈瑜比较尊贵了,他自然不好拂二皇子面子,不过,他手里不是还有一份新状元递上来的奏书吗?既然明天要议钟逾,干嘛不顺便听听人家自己的说法呢?提高议事效率嘛!

上一篇: 怪夏天 下一篇: 慢冷[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