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321)
他知道钟逾说这么多,肯定有重要的事。
“一件本县的大事。”钟逾将一本文书交给甘求,“你看看。”
甘求简单看了看——这正是减少赤水渠拨款的政令。
看完后,他将政令还给钟逾:“钟大人,减少赤水渠的拨款确实有些不妥,但下官看来,这赤水渠延缓几年也未尝不好。”
甘求对前县令的“竭泽而渔”略有耳闻,其实他觉得安士县百姓修养几年免除徭役也挺好,而且朝廷不是给了免赋三年吗?正好让那些百姓休养。
钟逾不赞同道:“甘县丞,贫苦之人再如何修生养息,到头来还是贫苦,如果不趁着免赋的这几年将赤水渠修起来,过几年免赋结束,对那些又要服徭役又要种地交租的百姓来说,不是负担更大吗?况且,安士县这种状况,和过往一样种地能变化多少呢?不如求变。”
甘求动摇了。
钟逾再接再厉,跟他讲起了赤水渠的各种好处,什么抗旱、灌溉田地、治理泥沙提升地力。
一刻钟后,甘求已经彻底动摇:“钟大人说得不错,只是朝廷不肯拨款已成事实,赤水渠需要大量的钱粮,钟大人可是有什么想法了?”
钟逾很高兴甘求不是问她“怎么办”,而是猜到她有些想法了,并且已经做好配合她的准备。
“我是县令,轻易不能离开本县,现在朝廷不出钱属实无奈,那只看谁有钱就跟谁借点了……你觉得,我能找的人谁有钱?”
甘求:“……你要找县里的大户?”
钟逾颔首道:“只能如此了。”
甘求:“他们真的肯借钱吗?”
“本官有意与他们交好,已经为他们求了三年免赋,这样的诚意还不够吗?”
甘求一脸问号:“这不是给安士县所有百姓的政令吗?”
“是,但寻常百姓才几块地?大户多少地?说到底他们是受益人,我们也要让他们相信,我们也是为他们求了三年免赋。”
甘求似懂非懂,隐约明白了钟逾想忽悠人。
“我前几日给城中几位大户发了帖子,今日午时在县衙设宴宴请他们,很快他们就来了,你与我一同去见他们。”
甘求怎么都没想到钟逾的安排说来就来。
他还是觉得难搞,据他所知,很多大户手里有钱粮宁可屯着,等到灾年放高利贷大量侵占田地才是一本万利的正事,借官府钱财总不能放高利贷吧?总不能去侵占官老爷的职田吧?既然如此,没利益和亏钱一样难受啊!
甘求忍了又忍,到底是什么都没说,等到午时,和钟逾一块儿去了设宴的会客堂与到场的大户见面。
大户们见到钟逾和甘求很客气,寒暄了一会儿,钟逾对会客堂的小厮打了个手势:“上菜!”
“菜”是膳堂的厨子做的,其实就是烧了几大锅菜,分成数份,每份两个正菜、一个小菜、一碗汤、一碗饭。
这已经是钟逾到县衙后安排地最丰盛的一餐了,平时她吃面就不吃菜,吃饭最多要两个菜。
因为今天请这么多人,膳堂的厨子起早从菜市扛了一只羊回来。
见到菜肴,一位大户干笑道:“想不到县令大人的生活如此清廉,实在是我县平民之福气啊!”
钟逾怎会听不出他嫌饭菜简单?笑眯眯地回应:“本官最爱这道红焖羊肉,只是身为父母官看着百姓清苦度日,实在不忍心在衙门大鱼大肉,今日也是托了诸位的福,才能一饱口福。”
那大户顿时有些尴尬,他想说钟逾设宴请人吃饭也不拿出点好东西,结果她说她平时吃得还不如这个……
钟逾并没有在饭菜问题上和他们过多纠结,而是提起了正事:“今日我将诸位叫到这里其实有一件求人之事。”
大户们都在看她,想看她要求啥?
钟逾就讲起了城外的赤水渠。
甘求在一旁认真听着,想听她能讲出个什么花来?
“赤水渠东起武陵,西至赤水,北达燕山,南临丹霞谷,灌溉田地数万亩,惠及安士县全境百姓……”
全境百姓,也包括了这些大户。
她摆事实讲道理,将赤水渠的好处说得天上天地下无,好像只有建成赤水渠就能年年丰收。
这些大户听得心驰神往,他们许多都靠土地积累财富,要是有这么一个水利,对他们百利无一害。
说到最后,钟逾表示官府艰难,希望能跟各位大户借钱借粮。
听到这里,大户们一下清醒过来,心里是万般不愿,借钱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而且朝廷年年收税,修水利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不是应该朝廷出钱?
钟逾扫过在场一张张面孔,他们面上客气,不愿藏在眼底。
她这时候表示,若是他们愿意借钱借粮,她愿意去求一道政令,让大户们免赋三年。
提到免赋,大户们愣住,犹豫了。
晋国从上到下,但凡是能少一点税的都会尽力少交点,朝廷的免赋税一般指田赋和人头税,对于有着巨额家产的大户们来说,这依旧是一大笔财产。
甘求全程静听,听到这里差点被酒呛到,免赋税三年的政令不是早就下来了吗?
大户们心里寻思了许久。
屯粮买田固然一本万利,可是天灾不是年年有,田地的回报总是漫长的,免赋三年是一件实际的事情。
而且借钱总有换时,他们囤积的财富本就花不完堆仓库,借给官府等几年收回来,有什么损失?
某个大户道:“大人若是真能求来政令,我将钱粮借与大人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