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323)

作者: 雪山低头 阅读记录

钟逾一脸失望:“我还以为公冶大人让你送钱粮过来。”

“你想得美!”郎风横她一眼,“我当初也劝你不要急着在安士县再兴水利,现在正好朝廷让你停下,你为何不停下?”

他压根不明白钟逾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下官知道郎同知当初劝我是出于一片好意,但这个赤水渠我非修不可!郎大人放心,下官会找来足够的钱粮,绝不激起民变!”钟逾态度坚决。

“下官相信,郎大人过来不只是为了给公冶大人交差,因为郎大人心里是在乎百姓的,所以水利要修,绝不以压榨百姓的方式修,具体如何,往后几日郎大人与下官一探便知。”

郎风听完这一番话后沉默了。

其实郎风并不是反对修赤水渠,而是反对伤财劳民。

要是钟逾有法子避免伤财劳民,那么修一修水利没什么不好。

可她能有什么法子?

朝廷不给她钱,安士县的县衙更没钱,接下来无非是找人捐、找人借。

捐能捐多少?到头来,还是找人借。

如果安士县是个什么富县,借就借了,按照朝廷的税收政策,收到的税部分上交给朝廷,县衙留一部分用于民生,只要当官的不贪,收几年税总能还上。

然而,安士县是出了名的苦寒、贫穷,那么多钱粮,要多少年才能还上?

郎风把心里的质疑都压下去,既然对方已经把话放出来,他姑且先看看。

之后,钟逾先将郎风安排去休息了,对方好歹在路上奔波了那么久,该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郎风还没找钟逾,钟逾就已经来驿馆找他。

一问何事?钟逾说出城。

两个多月前,白景在城外种了一亩的黍,算算时间,也要成熟了。

钟逾左手边一个郎风,右手边一个甘求,三人骑着马一块儿出了城。

齐民农院门口的一亩地三个月前还是寸草不生,今日,这亩地却生满了谷物。

田地中有几人在浇水锄草,钟逾定睛一看,发现其中一个穿窄袖的高个子是白景。

见到钟逾一行人,白景将杂草扔到一边,走过来对钟逾行了一礼:“元心姑娘。”

钟逾还礼道:“启明兄。”

她发现白景好像变黑了一点?这人来边疆几年,进了军营都没变黑,倒是在田地里变黑了……

这几个月钟逾和白景见面并不多,她只有旬假日才能抽空来看看进度。

最开始来,钟逾只是跟白景讨论沤肥,其中难免涉及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白景就追问那些生物知识。

多来几次后,钟逾发现白景总能从问一个问题牵出无数个问题,从生物问到化学、从化学问到物理、从物理问到数学……

问题问多了,钟逾愈发佩服此人好奇心之重,可真能问,几辈子没见过问题这么多的人。

白景则是觉得钟逾学识真渊博,他这辈子遇到那么多夫子,真没哪个能和钟逾一样答上这么多问题的。

二人就从互称姓升级为互称字,以表明对对方的尊重。

“启明兄,你知道我为何事而来,不知田里的黍苗长势如何?”钟逾抛出第一个问题。

白景微微一笑:“请随我来。”

此时,甘求和郎风都是一头雾水,他们眼中,眼前只是一片长势茂盛的谷物,没什么特别的。

白景指着前面一小方土地道:“这一分地是长势最好的一块,最多半月,这里的黍米都能收割了,我请来附近许多农人看过,他们说这些黍苗的长势极好,应该能收两斗米。”

晋国的一亩地分为十分地,一分地若是收两斗米,一亩地差不多就是两石米了。

不等钟逾表达惊喜之情,隔壁的郎风先惊到了:“这一分地能出两斗米,那这一亩地不是能出两石米吗?”

这还是安士县的地吗?

安士县作为大县,其实只有土地大,一个安士县就占了t整个凉州三分之一的地,可是这么大的地方却很穷,因为土地实在贫瘠。

同样的种子,在凉州中部的肥沃土地里一亩能出两石粮食,来到安士县就只能出一石粮食了,这一点,整个凉州的官员皆知。

“我这里可以,其他地方不行,这一分地的肥力是其他地里的两倍,而且县令的职田本就是本地的上等良田,普通农户且不论田地好坏,他们大多用秸秆制肥,若是收成不高,秸秆不多,制出的肥也不多,均撒在地里的肥力没法和这处土地相比,最多……”白景的目光转开,望向另一块田地。

那块地显然没有眼前这块地长势好,却也比寻常的田地好得多。

白景走到那块田地边:“寻常百姓的土地能种成这样就好了,这也是一分地,我听老农户说,这一分地今年也收得不错,能收一斗半。”

绕是如此,已经是个天大的惊喜。

郎风站在田地边上,抬手摸了摸饱满度谷粒,又不敢用力,像是生怕将谷子捏坏。

“好好好!”钟逾对白景又行一礼,“马上就是秋收,我会立即让农事官将新的制肥方法推广开来,这样一来,安士县的田地粮产必然提高,我代本县百姓先谢过启明兄了。”

白景谦逊道:“元心姑娘严重了,几个月来多亏你的提点,我才能对农学有了一点小小的领悟。”

……

郎风听这二人互吹个不停,总算搞明白了——他们制了一种新型农肥能够提高地力、增加粮食产量。

连安士县这种地都能一亩地种出两石粮食了,哪怕这两石里参了点水分——那又怎样?

上一篇: 怪夏天 下一篇: 慢冷[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