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334)
崔贞的这次行动着实给了胡桑人一个措手不及。
彼时的胡桑人正在军营起锅烧火,突然看见粮草营出了乱子,赶忙去抢救。
崔贞见好就收,带着队伍立马跑路。
彭山关众将看着崔贞带着一万兵出城,许多人以为这小将的结局要不就是死了,要不就是被胡桑人揍得狼狈逃窜。
他们没想到崔贞走得快,回的也快,而且去时一万兵,回来的队伍并未折损太多。
一听战绩,原来她把胡桑人的粮草给烧了!
尽管这并未给胡桑人军队造成太多人员的伤亡,可谁不知道粮草的重要性?晋国戍边兵将的士气一下提升许多。
胡桑人损失了大批粮草,后面便发了疯一般攻城。
但是晋国军士清楚,他们没了粮草疯不了多久,一定要咬牙撑住!
果然,半个月后,胡桑人就消停了许多。
趁着胡桑人士气受损,崔贞与其他将领就带着军队出关与敌军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战役,大多以优势结束。
崔贞知道这些都伤不了胡桑人的根本,却也只能先尽力撑过冬天。
后面是深冬,无论对胡桑人还是进果然,都是一个难熬的季节……
朝京,从开战起,沈离就一直在头疼军需。
现在云州已经调去了大量军士,边境的凉州、鄞州虽未遭到胡人进犯,但也加强了防备。
所以,北方所需的物资是往年数倍。
原先那大皇子为了避开戍边,躲去了江南,嘴上宣称是查贪官。
现在沈玠去了云州,大皇子查贪直接草草了事,根本没抓出几个贪官来。
江南富甲天下,那边的官场那么干净吗?当然不可能。
沈离和大皇子打交道这么多年,一猜就知道他不想得罪人……
她这边正嫌大皇子是个废物,另一边京城的眼线就汇报她——二皇子最近的动向有些奇怪。
从沈瑜生病开始,朝京就没了他的声音。
沈离可不信他真病了,一直让人盯着他。
以她对沈瑜的了解,这人从年头到年尾不是搞事,就是在搞事的路上,但凡哪段时间安静了,八成是要给你来个大的。
有趣的是,这一次沈瑜好像真要来个大的?
他借着装病的名头,一边拉拢禁军、一边拉拢朝京周边的驻军。
结合现在这个时机,他该不会想玩宫变吧?
这么有意思的事,沈离不愿独乐,她直接将消息透露给了大皇子沈瑄。
沈瑄对沈离传来的消息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本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他派出一t堆眼线去盯着沈瑜的动向,随即惊讶地发现,老二最近行事不寻常啊!
沈瑜不知道自己已经引起了旁人的注意,他甚至自己做的很隐秘……
眼看又是一个月过去,朝京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这个月,沈离重新举荐了几个靠谱的官员去接手了江南的贪腐案。
这些官员不怕得罪人,手段堪称雷厉风行,竟一去就抄出三百万两白银。
这些银子该干什么,所有人心里都心知肚明,当然是换成军需,送去北方。
有了银子,因为战事沉寂许久的朝堂又吵了起来,原因是——皇上要过生日了,宴会是像往年一样大办?还是因为战事简单办一下,或干脆不办?
有人说帝王用度是晋国脸面,今年可是皇上六十大寿!皇上生日宴都不办了,那晋国的脸面往哪放?再说,皇上生日花不了几百万两银子,只用几十万两就能大办了,耽误不了军费。
还有人说,面子算什么?现成国家困难干嘛乱花钱?俭以养德,哪里丢人?
沈离听完整个朝会,默默退场,直到遇上自己的手下,才忍不住问:“沈瑜准备的怎么样?他还不打算行动?”
沈瑜的办事效率,真令人失望!
他好歹是沈祁然最器重的两位皇子之一,手中养了两支亲卫队,与好几个禁军统领都有交情。
现在沈祁然在朝中行事惹得百官敢怒不敢言,人心浮动之际正是起事的好时机,还不抓紧?过了这村可没这店了!
沈离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手下答道:“二皇子打通了朝京东南门参将,已经陆陆续续从城外放进来上千人,他们并未出城而是藏于集市,也有小部分藏于二皇子府上,若不是我们和部分中层将官有直接联系,恐怕没法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些动向。二皇子若要起事,必然在近期!”
沈离心累,行,她继续等,对手下吩咐了一句:“二哥好不容易办件正经事,必要的时候,我们的人也要帮他一把。”
一等,一旬就要过去了。
帝王寿宴经过这一旬的讨论,最终还是决定要办,大办!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清流官员对沈祁然彻底死心,一个个在殿前撞柱,张口闭口高呼“晋国要完”。
时局更加动荡……
是夜,沈瑜领着一千精兵和一百亲卫从北门入宫。
晋国的禁军十万,他们守着朝京的所有城门、皇城的各个宫门,还要巡视整个朝京的街坊、皇城的各个宫殿。
所以,分布于皇城中禁军的兵力其实只有两万,而皇城北门后驻守着六千兵力,其中四千兵力分布于八座宫门。
他不需要八座宫门都走一遍,只要突破两座宫门就能直达帝王所在宫殿。
沈瑜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拉拢了四支守宫门的禁军,所以北门后有两千兵力在他的宫变过程中会消极怠工,另外两千守门禁军要靠走位规避掉。
除去四千守门兵力,剩下两千兵力以侍卫和巡逻队的方式分布在北门后各个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