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339)
她怎么也没想到,今天能在安士县见到钟烟。
钟烟讲起了这些年的经历。
当年钟逾进京赶t考,一举考上了状元,赐官安士县六品县令,一时为书院众人津津乐道许久。
和钟逾一起被裴夫子推荐进入书院的钟烟就显得平平无奇,当时有极少数书院学生或是调侃或是恶意来问她——你何时能通过书院的甲等考核成为生徒?何时也去朝京考个状元?
事实上,钟烟志向根本不在科举。
钟烟对科举做官没兴趣,也自知不是做官的料,只想全心跟着叶自秋学习医术。
后面几年,她一边继续学医,一边努力通过了灵均书院的授衣考核。
到了这一步,钟烟不打算继续在书院读书,毕竟很多不走科举道路的学子都会在授衣考试结束后找个小官职混日子。
钟烟不想去做小官混日子,因为她是叶自秋教了快十年的弟子,只要她想,丰州城许多医馆都愿意她去坐诊。
包括叶自秋自己手底下就有两座医馆,也曾问她愿不愿意去医馆做事。
原先钟烟就是打算去叶自秋的医馆做事,然而,这个时候北方却发生了战事。
家国之事一直是书院学子的重点讨论对象,钟烟耳濡目染多年,对这些事有些了解。
胡桑人进犯云州,凉州看似无事,实则紧张,说不定哪天也会打到凉州——钟逾就在凉州,就在燕山关后。
这下,钟烟没法心安理得的待在丰州,她想去见钟逾一面,看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于是,钟烟辞别了叶自秋,跟着一支镖队北上,途中又是坐船、又是骑马,好不容易才到了安士县。
站在县城口时,钟烟一眼就看见了门边醒目的红榜。
凑近看后,她知是一个叫齐民农院的地方招纳兽医,为解决农户牲畜的疫病。
当时看见这红榜,钟烟只觉得写榜人野心太大了!
钟烟跟叶自秋学医不止学了给人看病,同样学了给家畜看病。
别说安士县的牲畜死亡率高,晋国各地的牲畜死亡率都挺高的。
这红榜中,却是写着对抗家畜疫病。
钟烟不讨厌这样的野心,如果真能想出办法对抗家畜的疫病,队晋国的百姓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她跟人打听起“齐民农院”,一听才知道,那竟然和县令有些关系,而招纳兽医的这张红榜已经断断续续贴了一年多。
县令不正是她要找的钟逾吗?
钟烟没有第一时间去县衙找钟逾,她在城中犹豫了几日,写了一封信,找镖队送去丰州,告诉叶自秋——她要暂时留在安士县。
随后,她去城外揭下了红榜。
立马燕山关2
钟烟没想走后门, 直接拿着红榜去了齐民农院。
齐民农院有几个钟逾安排在那的“项目管事”,听说了她的来意,决定先考核她一番。
他们先是问了钟烟的来历, 钟烟说自己是丰州灵均书院来的。
众人颇为惊讶, 要知道灵均书院是闻名天下的书院,本县的县令钟逾就出自丰州灵均书院, 她还是上届科举的状元,因此,众人看钟烟的目光不自觉带上了几分敬意。
又问她学医多久,钟烟说自己学医十年,能治人,也能治牲畜。
这个时代, 学医十年差不多是可以出诊了, 可作为一名医者, 她看起来实在年轻, 众人难免对她有些怀疑,就在齐民农院给她先安排了一个住处,让她在附近的乡出诊。
于是,钟烟就这样在齐民农院暂留下来, 她每日早晨从屋里出来, 带上一个农院分配给她的帮手,背上一个药箱、骑上一毛驴出发, 就在附近的乡邻中游走,给人看病, 也给牲畜看病。
安士县的农户本身就穷, 他们平日有个小病小痛就忍着,遇到大病基本是等死, 现在一看有个大夫免费给人看病,他们才不挑剔,都出来找钟烟。
人有病找她,畜生有病也找她。
别说,还真有效果,钟烟医好了不少人和动物。
如此几日下来,农院的人都看出钟烟在医术上是有点本事的。
农院众人很高兴,一直以来,县令大人定下那个对抗牲畜疫病的项目都没人接手,现在总算有人能接手。
钟烟作为当事人,她不如其他人乐观。
齐民农院提出的“牲畜死亡率高的原因是疫病”是一种新奇的说法,如果换成别的兽医可能会说——狗屁疫病,自古以来新生的牲畜都是要夭折一半的。
别说牲畜会夭折,刚生出来的人不也会夭折?
正是如此,其他兽医大多不认同齐民农院这套理论、不觉得农户家的牲畜一批批死是疫病,深入了解这个项目以后,他们只想跑路。
只有钟烟不会怀疑,因为齐民农院提出的东西,四舍五入就是钟逾提出的。
钟烟对钟逾提出的理论第一反应不是质疑对方,而是质疑自己。
她决定以对待疫病的方式多查多看,于是在农院周边的各乡走访了一旬的时间。
安士县的农户对县令异常爱戴,他们知道齐民农院是县令手下办的,前几年的农肥就是从这里开始推广,所以一听钟烟是齐民农院的人,对她事相当配合,她要看什么都让她看,还热心讲解自家的养殖细节。
听了各家的养殖细节后,钟烟直接……人麻了。
虽然钟烟没养过牲畜,但养牲畜和养人在某种程度上道理是想通的,牲畜的生活环境不好就容易感染疫病、生病。
而安士县,不止人的生存条件恶劣,牲畜的生存条件更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