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快穿](72)
这些长辈普遍有这种观念,觉得年轻人一个人在外好像吃不好、睡不好似的。
结局是,楚夫人买了一大堆东西,钟逾当然也带不走,一部分留在楚家,一部分分给朋友例如苏玉英,唯一带上的只是新皮箱和一件新外套。
终于,到了周末那天。
钟逾来到火车站,送她的照旧还是楚铭夫妇。
她还是头一次坐这样的老古董蒸汽火车,有些新鲜。
楚铭忽然开口问:“什么时候的票?”
钟逾:“十点钟。”
楚铭拿出一块怀表,看了看时间:“那车子应该是快来了,我再给你个东西。”
“什么东西?”钟逾内心升起警惕。
她生怕是吃的喝的,自己这箱子里可塞不下了。
楚铭神秘地从外衣口袋掏出一块手绢包着的东西,递了过来:“收好了,防身用的。”
钟逾:“?”
她一头露水地接了过来,还在想什么玩意儿这么小能防身?莫非给她一个秤砣砸人脑袋?
但真正拿到手之后,发现东西并不重,于是她又摸了一下形状,便当场愣住。
她悄悄掀开手绢的一角,露出黑色的“机身”,还有几颗子/弹。
这特么是把枪?!
钟逾活了这么久还是头一次拿到这种东西,深吸一口气,维持着表面淡定,说:“我不会用这个。”
“怎么用也不好在这大庭广众的讨论,我已经把方法写在纸上了,全都包在手帕里了,你从小就聪明,肯定可以自己学会。”楚铭拍了拍钟逾肩膀,“收好吧,用不用得上是其次的,主要是用来防身。”
钟逾勉为其难地收下了。
这趟火车没有延时,没多久就到了分别的时刻。
她见楚铭夫妇满眼不舍地样子,心里也有些动容,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三哥、三嫂,保重。”
钟逾以前从来没想过,会想以“保重”二字作为道别的话,因为在未来科技更发达的年代有电话,如果想知道关心的人情况如何,打打电话便能联系,而现在的时代有太多不确定地因素。
楚铭夫妇回应道:“保重啊,一路平安。”
说完,钟逾上了火车。
进了车舱,钟逾拉开窗子,寻找外面楚铭夫妇的身影。
她看了一圈,就看见那二人正对她不停挥手。
直到火车开动,离车站越来越远,她也依然能看见那二人的身影。
她不是个机器人,跟楚家夫妇相处三年多,是真的逐渐将他们当做亲人了,每到与熟悉的人离别时她都有些惆怅,但活着总是充满离别,她有自己的目标,不会为这些事停留。
火车慢慢向前,钟逾看着窗外的景色从城市到郊区,从文明到野蛮,河山不断变换。
这条路很远,中途还转了两趟车,她也不记得自己到底走了几天几夜。
等她抵达长溪省,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好在一路平安。
城南赶集
长溪省立冬后昼夜温差大, 白天只有十度左右,一到晚上气温直降零下十度。
钟逾到省城风原府时,正好是天色将黑未黑时, 而这具身体是标准的南方人, 因此,她从火车上一下来, 便被迎面的寒风吹得瑟瑟发抖。
她手里紧握住行李箱,僵硬地往外走去,脑子里还在想,该如何去报道的地方?
一出火车站,钟逾便看见外面列着一排人力车夫。
当下,她没再犹豫, 直接过去找了个车夫, 说出自己想去的地址……
黄包车上, 钟逾听着冷风呼啸, 感觉自己的脸都要被吹裂开。
许久过后,车子停下,显然是到了目的地。
钟逾付钱下车,走到长溪省水利部的府门前, 就见两个门卫守在这里。
一般普通民众可不会将车停在这里, 可门卫看钟逾是个生面孔,因此十分警惕:“你是什么人?来这里干什么?”
钟逾自报家门:“我是沪城来的, 参与‘鲁惠渠工程’是在这里报道吗?”
两个警员有点意外:“你也是来参加工程的?”
这段日子,门卫见到了不少来参加工程的知识分子, 但女的还是头一次见。
“我是。”钟逾知道要先证明自己的身份, 她迅速从包里拿出两封信,给俩门卫看:“我是国立沪大来的, 这两封信一封是贵省的水利部长写给我们校长的亲笔信,上面有他的签名,另一封是我们校长写的推荐信。”
两个门卫一看,就不再为难她:“我们带你去见姜部长。”
钟逾:“劳烦带路。”
大约十分钟后,钟逾总算见到了“姜部长”。
“姜部长”全名姜清源,她在沪城时就听石谦提起过——此次水利工程修筑计划,最初的发起人便是姜清源,请来外国专家的也是他。
此时,姜清源手里拿着石谦的推荐信,可眉宇间却充满了不信任——
“老石早就发电报说要来个厉害的年轻人,不会是姑娘你吧?”
“是我。”钟逾态度坦然,打破了姜清源最后一丝期待。
姜清源叹气说:“姑娘,这工程干起来很苦,瞧你细皮嫩肉的样子,哪里是做这种事的人?”
钟逾:“我觉得我还行,可以试试。”
姜清源有点暴躁:“这他娘有啥好试?你可知道国内上次修渠花了多少年?死了多少人?鲁河沿岸可没几座城池,除了农庄便是山脉与荒原,哪有姑娘愿意把自己的青春荒废在这里?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就做决定!何况,这一带气候出了名的恶劣,你能不能扛住也是个问题!”
这些问题,钟逾不是没想过,一头热的决定后就是漫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