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纨绔公子穿越考科举(164)

作者:月牙铲 阅读记录

宣读后用红线张挂在太和门,悬挂三日,最后放入宫内存档。

季泽作为状元,在金榜填写好之后,便要与榜眼,探花一起带领一众新科进士,换好进士服进殿叩谢皇恩。

与此同时,鸿胪寺卿双手奉起金榜,捧出午门,在一路的鼓乐御杖导引下,经承天门穿过一个大型广场,再转出左门,张挂在临时搭起的“龙棚”内。

而过了这道寓意着“龙门”的临时龙棚,也就意味着金榜题名,鱼跃龙门!

也从默默无闻寒窗苦读十年的书生变为一朝中第天下皆知的新晋进士!

为了显示皇恩浩荡,还要由状元带领新科进士们看榜,季泽走在最前,在鸿胪寺官员的指引下至左门看金榜。当状元率领着新科进士们从太和殿门口出来后,要经过太和门、新门、离门、成乾门、直到大周门内的龙门与虎门。

紧接着由顺天府尹在一甲前三名的胸前戴上一朵红色绸花,三人骑上御赐的威风凛凛的大马,然后走过鹤翔街,这便是打马游街了。

由于考虑到一甲前三名中,可能有人不会骑马,因此说是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其实不过是看起来精神很好罢了,并不是那种特别厉害的马,而是由鸿胪寺官员特意挑出来的脾气还算温和的马儿。

尤其是最前头的三匹马,各自脖子上都挂了绸花,瞧着精神饱满得很。

好在季泽在县学里学过,并不担心上马时会出丑,而他又经常锻炼身体,翻身上马时还别有一番干净利落的帅气。

当然,这就只能让原想看他出丑的崔鸿文等人失望了。

打马游街

“昔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一首唐诗却道不尽寒窗苦读十载,一朝中第天下知的满心喜悦与充盈。

多少读书人埋头苦读数十载, 也只为金榜题名博一个好前程,而状元是所有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存在。

毕竟, 状元郎三年才会出这么一个。

更何况季泽还是新帝即位后“六元及第”的第一人!是大周朝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状元郎!

这一日的热闹与喧嚣要归于季泽,今日以后, 他的名字会被天下人所铭记!

季泽头戴金花乌纱帽,换上了大红蟒袍, 捧着圣诏,足跨金鞍朱鬃马,走在榜眼与探花的前面几步, 另外二人各在左右,只是稍微落后了些。

此刻的龙门外已经聚集了许多百姓,到处人山人海, 热闹异常。

这些人早就得了信, 今科状元是个才十七岁的少年郎, 身高五尺有余,长得是丰神俊朗, 一表人才,还是开国以来第一位未及冠便连中六元的大才子!

最重要的是,这位状元郎还未娶亲!

这个消息可让满京城上上下下有待嫁女的人家高兴坏了,就连不少有名的媒婆都特意挤到了最里面儿想好好的看一下这位状元郎的相貌。

这一刻的状元游街比往前几年的游街不知道热闹了多少倍,从这些进士身边不断增加的护卫队就能看得出来。

百姓们为了近距离观看状元郎, 拼了命地往前挤, 官兵们头上的帽子都被挤掉了,个个一脸菜色。

有的人看了金榜, 便一路跟着季泽他们身后,反正马又走得不快,足够他们观摩凑热闹了。

只见进士们旗鼓开路,前呼后拥着,街道上欢声鼓动,喜炮声震天动地,四处张灯结彩,实在是气势非凡。

这样热闹,也是由于今年的状元游街尤其有看头。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季泽六元及第的名声,以及他年纪小还未娶亲的缘故,而其次是因为榜眼崔鸿文也才二十出头,同样没有娶亲。

并且崔鸿文在京城一直比较受才子佳人的欢迎,他人长得还可以,尤其是一副君子风流的姿态最是惹人注目。

第三名探花于谦,在季泽与崔鸿文的衬托下就显得较为寻常了,虽也是个美男子,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面白无须,但看上去有些虚弱,仿若风一吹便会从马上掉下来一般。

因此,百姓们都不太敢往他那边挤,向他扔香囊等物件的人也少。

由于永旭帝一甲前三名的金榜一出,很快京城的王府勋贵以及各大世家,纷纷得了消息,因此一甲前三名不仅年轻,长得还好的消息便飞速传遍了整个京城。

这都多少年没出现过这么年轻的状元郎了,以往的状元游街没几个长得好的,要不是一甲前三名年纪太大,就是人太丑。

甚至有一次,那探花郎还长了一脸麻子,因此先帝没少被人怀疑他的审美与t恶趣味。

而且,不是说面容长得过于丑陋的不能参加科举么?

鹤翔街道两旁的酒楼此刻也是爆满,就连京城不少的世家贵女,大家闺秀都结伴出来在楼上定了包间,只为看一眼长相非凡的状元郎,还有榜眼与探花。

季泽骑着温顺的骏马,感受到周围百姓们的欢呼声与热情,内心由衷地愉悦起来,此时此景,他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时下人们对读书人的推崇。

一路走来,他经历的不少,付出的也不少。虽然有系统的帮主,但收获这些同样也离不开自己的努力。

这是季泽第一次肯定自己。

科举之途艰难,但他曾经路遇友人二三,得蒙师伯乐点拨,又有师父真诚相助,家人陪伴支持。

仔细算来,他得到的总是比失去的多。

季泽也知道未来的官途不易,也许失去的会比得到的多,但他坚信,自己不会心生悔意。

街道旁一个两个站着的妙龄女子,木呆呆地看着季泽骑着马往自己这边走来,人都看痴了,直到季泽一行人走过,才反应过来她们手中的香帕都忘了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