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纨绔公子穿越考科举(209)

作者:月牙铲 阅读记录

贾诩淡定拱手道:“下官行的端坐的正,凡事都得讲个先来后到才是,虞部近日在研究一套新型盔甲,没有时间做那等匠人之事。”

说真的,王瀚真没见过这么蠢的人……

他以为文阁老真的会帮他说话?

他笑道:“那本官就祝贾大人好运了。”

他还没退休,倒是引得一个五品官在他面前猖狂。

王瀚将差事接手过来,想着将功补过后他就告老回乡,原本再过几年也是无所寸进,留下来也没用,反倒时时刻刻担忧着怕丢了小命。

文尚书前脚黑着脸回到工部,后脚永旭帝的旨意就到了,大意是说既然贾诩在工部闲着不做事那就把这个位置让给别人。

贾诩丢了乌纱帽还得感激皇上仁慈,没有要他的小命,至于文尚书连个眼神也没给他。

只会给自己找事的人,他没踹死他就不错了。

这人再惨季泽也没有心思去管,因为他的主要工作便是在翰林院修书,工部的事情他本来就不应该插手,况且也插不了手,只能想了点子将其交给相关的负责人。

不过有些专业问题王瀚接手过后,还需要季泽配合,因此他与工部的接触便多了些,并且还有后面的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自己与工部的往来可能会比较多,所以他表现得也非常热切。

在季泽与匠人们不断试验砖窑的同时,第一批羊绒保暖衣也全部制作成功,永旭帝试穿了一下觉得十分轻薄保暖,第一时间就将这批保暖衣高价卖给了几家皇商。

商家再转手卖掉给勋贵世家,转手两次。

他们明明可以抢,却偏要附赠几件衣服……

不是皇帝抠门不肯赏赐给官员,实在是囊中羞涩,毕竟是第一批冬衣,正是能够收割一波的时候。

同样商人们也总是要挣点银两才会甘心,时间久了,羊绒冬衣自会渐渐惠及到京城普通百姓,再到全国各地的老百姓。

变革

第一批羊绒保暖衣十分受欢迎, 刚售出去的第一日便全部售完,并且负责售卖这些羊绒保暖衣的商人这次直接向鲜卑族订购了大量的羊毛羊绒。

其实在第一版民间报纸发行后许多商号早便盯上了这些衣物,谁都想趁着此次机会捞上一笔。

怎么说呢?毕竟这可是皇上穿过都说好的衣裳, 过不久还会普及到整个大周。

而往往最先穿上这些羊绒保暖衣的人总会受到所有人的羡慕嫉妒,因此京城的一些勋贵世家定然是舍得花费重金去购买这么一件保暖衣的。

特别是世家子弟, 为了讨好自家的祖父祖母也得特意买上一两件来表达自己的孝心,希望他们能够穿得暖暖和和, 然后健健康康地度过即将来临的冬日。

另外,采购回来的奶酪制品也在京城的达官贵人们之间大火了一把。

因为奶酪制品一直是贡品, 就是一些世家权贵也不一定能够享用得上,但如今大周从西域采购回来的大量奶酪制品让从前吃不到的权贵们纷纷掏钱尝了新鲜。

并且据说奶酪在匈奴人眼中也是极其珍贵的食物,十分滋补, 没想到汉族人也能有机会品尝一番。

圣上可是说了,日后会想办法让大周的老百姓均有机会尝到,圣上有底气说这样的话就说明了咱们国富力强, 就连匈奴的珍贵食物在我们汉族人眼里也不算什么。

大周用一点糖盐与茶砖就能换取匈奴宝贵的奶酪, 这笔买卖委实不亏!

盐这类物品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尤其重要, 他们平日里只能依靠动物血液来补足身体所需的盐分。

倘若想要盐,就得用大量的珍贵物资来换取, 并且只能换取非常少量的盐。

随着西域一批批的物资不断被运送到大周,永旭帝金口玉言,果然按照民间报纸上刊登的惠民政策首先将制好的衣物由士兵们送往边关,另一部分分配到各省市州县,实行监察督核机制[1], 确保将羊绒保暖衣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如若遇阳奉阴违者, 可登报状告!

当官员们收到永旭帝的命令时顿t时觉得这个监督制度有点莫名的熟悉感。

一些曾经在大殿上听过季泽殿试策问的官员,才猛然想起这是状元郎当初写的那篇文章中的一部分内容!

都察院[2]主纠察内外百官之司, 直接受命于皇帝,有独立进行纠举弹劾之权,担任总督和巡抚的官员有“便宜从事”之权。正因都察院组织独立,自成系统,因此,监官本身因贪赃,徇私枉法而获罪者也不在少数,所以说这种制度有利也有弊。

因为不是所有的御史,都是清廉公正,道德高尚的。

而季泽提出监察督核机制,便是要将这种监督制度更进一步详细落实开来。

其一,连坐告密。告密的范围包括逃避赋税兵役、贪赃枉法、欺压良民等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与此同时,上至公卿、下至什伍,实行连坐。

其二,密查侦缉、密奏传呈,由皇帝亲卫执行。

监察督核机制由二者兼并,若告密属实,被告者与被连坐者仅有一次申诉机会;若诬告诬陷者,有意制造冤狱者,判斩立决,凡直系亲属充入军籍,旁支流放三千里。

改革的圣旨一下,众官吏无不惶惶不安,彻夜难眠!

给百姓分发衣物只是一个试探,一个开始的讯号!

永旭帝的这番大动作,让整个朝堂都极为震动,并且让大部分大臣都难以接受!如今,他们觉得自己身边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告密者,怕自己被告了,又怕自己被牵连了。

他们终于明白,皇上他是要动真格的了,而季泽就是他手里的那把利刃。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