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公子穿越考科举(210)
……
……
金銮大殿。
御前太监宣读完圣旨退到一旁,整个大殿内部鸦雀无声,大臣们跪在玉石地板上沉默不语,有的闭着眼睛,有的看着地面或者衣角。
背后的汗水已湿了官袍,额间冷汗连连。
永旭帝早料到这些大臣会有如此反应,他也不气,轻飘飘地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
他不是来跟这些人商议的,只是通知他们一声。
“臣等无异议。”殿下的大臣们齐声回答道。
他们不敢有异议。
永旭帝见他们无话可说便道:“众爱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吧。”
黄首辅偏头看了眼俯首帖耳,表现得毕恭毕敬的工部尚书文岳辛,结果对方一个眼神都没有给他,气得他胸口一闷,算了算了这老东西一点用都没有,不就是前不久被皇上传过去骂了一顿嘛,竟然怂成这样。
黄忠言眼观一旁的叶成,同样是一点动作也无,不由得心中暗骂,此人委实可恨,居然这般沉得住气!
他就不信了,没有人敢站出来提反对意见,他从鼻翼里冷哼出一声,这次休想让他来做这个出头之人。
上回送至燕城赈灾的银两,叶成可不是一点都未曾沾过手,还有那几位……
瞧皇上这样子,此次必定是下了决心要好好整治一番,站在这里的人可没有任何一个是无辜的。
只是现下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皇上,臣有本奏!”
永旭帝正等人宣布退朝,突然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出现在大殿内。
待看清说话的人,他眉头便是一皱,无他,他最烦的老头就是下面那位,因此永旭帝出言道:“曾爱卿有何事启奏?”
曾致远为东阁大学士,是先帝在任时比较信任的人之一,也是如今的礼部尚书,为人最是遵循旧礼。
永旭帝本来还以为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没有人反对季泽提出的新举措,毕竟这对某些人而言乃是致命的打击,没想到还有一个曾致远在这里等着他。
此刻,曾尚书严肃着一张布满褶皱的老脸,满是不赞同地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啊!”
永旭帝听到这句话,额头就开始突突的跳,但想到此人虽是过于守旧顽固了些,也没其他方面的大问题,便忍了忍道:“曾大人,你倒是说说此次究竟又是有何不可?”
若不给他说出个理由来,就别怪他让人缝了他的嘴,那满嘴的仁义道德,遵循礼教实在听得人厌烦!
曾致远苦口婆心道:“皇上,您这样做将督察院放在何处?这日后御史们还有何威严可言?”亲卫下场,属于皇帝亲信,御史的权利直接被腰斩,历来没有这样的先例。
“又将开创大周的先祖置于何地?”
最后一句,说得掷地有声,大殿内的大臣们忽然连呼吸声都轻了起来。
这位老尚书还真是敢说,啧,也就是他才有这般大的胆子了,谁不知道坐在上首的帝王情绪阴晴不定,一个不合他意是会举起弓箭亲自射杀犯人的。
曾致远真是不要命了吗?
仗着前几次劝诫皇上“勿要滥开杀戒,否则将引得百姓不满”成功的经验,就敢什么都往外说。
他没发现永旭帝越来越黑的脸色,继续道:“更不论我们大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前不久竟还向一个小小的鲜卑族置换东西,平白让周边小国看了笑话。”
“季大人年轻,但您可不能糊涂啊!”
永旭帝气笑了。
他不知道这人脑子是怎么长的,难道是因为曾尚书人老了脑子就不灵活了,该退休了?
也罢,他何必跟一个无脑之人计较。
“曾爱卿,朕先不追究你的大不敬之罪,就问你两个问题。”永旭帝勾起唇,声音淡漠。
曾致远自觉他是本朝元老,皇帝怎么也不会怪罪到他头上,神情自若道:“皇上请讲。”
“你可知你嘴里的笑话,会挽救大周多少黎民百姓?”
“都察院中监官徇私枉法而获罪者又有多少?”他目光所至,底下的官员无一不屏气凝神。
曾致远梗着脖子反驳道:“这……这怎么能混为一谈,都察院的事乃是大事。”
这时候户部尚书袁禹岩站了出来,躬身作揖道:“回皇上,微臣有话要禀。”
永旭帝示意他说,袁禹岩转身对着礼部尚书正色道:“曾大人,本官有几个疑问需要请教你。你说都察院的事是大事,那我们大周百姓的性命就不重要了么?皇上修正督察制度是为这天下百姓,曾大人又是为了什么才觉着是有违祖制,是笑柄?倘若你是其中一员,还会这般想吗?”
“本官奉劝大人一句,莫要站着说话不腰疼,置人命于不顾。”
他声音铿锵顿挫,语气坚定逼人。
曾致远被质问得老脸发红,想说他不是这个意思,又见袁禹岩满是不屑地看着自己,但他又不想妥协,就这么撇过头站着不言语。
袁尚书说完,躬身对永旭帝道:“皇上,微臣认为修正督察制度一事刻不容缓。”
总算有个会说话的人了,永旭帝眉目舒展,转而朝底下都察院的人问道:“袁爱卿所言甚是,那么两位御史大人可有话要说?”
“回皇上,臣等无异议。”两人站得笔直,异口同声回答道。
这两人总归是这次事件的主角,没了他们的意见可不行,但永旭帝早知道他们二人一根筋的个性,连他这个皇帝也敢弹劾,甚至还敢让他给自己下罪己书。
因此,一般只要不触及到两人底线,他们就绝对会赞同此事。除非,他们心里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