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争鸾(73)

作者: 昔在野 阅读记录

陆丽华不甘心。

她在陆鉴跟前闹了几回,也要入宫,可陆鉴要颜面,陆氏到底是勋贵世家,岂能一次给皇帝送两个女儿这种让人耻笑的事?好似他们陆氏的女儿多不值钱,成打的往宫里送,跟他们在讨好皇帝一般。

陆鉴不答应,陆丽华就去跟母亲讨主意。

常氏心里也着急,她只有一儿一女,北朝重嫡庶,儿子陆修因庶出的身份,一直得不到重视。

女儿成为皇后,她才能拿稳管家权,她的儿子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既然陆太后和陆鉴不肯松口,那她们便从皇帝那里下手。

母女二人一盘算,便决定让陆丽华悄悄跟来芳林池,先一步向皇帝献身,把生米煮成熟饭,顶下陆顺华的入宫机会。

这个计划也得到了陆修的支持,若是姐姐可以成为皇后,他就能在朝廷出头,和陆聿分庭抗礼,看他以后还敢不敢瞧不起自己。

少年养尊处优,身子瘦弱,陆修没了力气,扛着姐姐的肩背不停打颤,“姐姐,还没看到吗?”

陆丽华脸色焦急,等终于在高处看到那道翘首以盼的身影时,脸色瞬间亮了起来,无有一处不鲜明。

“看到了,看到了,陛下和太后他们往芳林池东苑那边去了。”

陆修也耗尽了力气,闻此身子一软,姐弟二人双双跌倒在地上的灌木丛里。

来不及多休息,陆丽华便又爬了起来,招呼弟弟。

“快,我们快去东苑。”

*

芳林池上歌舞升平。

皇帝举杯与百官同贺,一轮饮酒后,陆太后示意百官安静。

陆太后面色从容,道:“今日,适逢陛下佳辰,我有一事要与告知众卿。”

台下众人安静了下来。

陆太后扫视了一圈众人,继续道:“遥想当年,陛下初登基时,权臣当政,内忧外患,欺我们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幸赖众卿贤明,才让陛下坐稳了这皇位,由我临朝称制十余年。”

百官面面相觑,寂然无声,局促不安的听着陆太后的话。

“如今陛下已成人,我心甚慰,常有终焉之志,我决定在陛下寿辰之后,便退居铜雀台,归政陛下,众卿以为如何?”

陆太后语出惊人,百官瑟瑟发抖。

一些勋贵老臣就差滚到太后脚下,劝她深思熟虑了,太后若是退了,皇帝还能容得下他们这些老骨头?

陆鉴心中一紧,此番变故,太后并没有事先跟他商议。

陆聿也眉头紧蹙,和杨绍对视了一眼。

陆太后那般爱权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甘心退居幕后?此番定是试探,让百官站队。

众人惴惴不安之际,一道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刚刚回京的京兆王元显,不畏陆太后淫威,洪亮开口道:“陛下春秋已富,圣识夙成,太后英明。”

陆太后脸色一沉。

元显也毫不退让地看着她,让你装,我非要公然拆你的台。

眼见气氛剑拔弩张,下一刻,元晔便敛襟跪倒在了太后跟前,缓解紧张的局势。

“儿臣年少无知,不堪亲政,还请母后多多辛劳。”

天子一拜,百官也松了口气,纷纷跪倒,“太后三思。”

明锦心知是陆太后在试探百官态度,冷眼看着他们的表演,看她葫芦里卖什么药。

陆太后居高临下,看着台下跪倒的文武公卿,心中很是满意,“都起来吧,此事以后再议。”

百官松了口气。

百官再度落座后,陆太后忽又叹了口去,对皇帝道:“陛下年长,却至今没有一儿半女,值此良辰佳日,我也给陛下准备了一个生辰礼物。”

元晔心里一咯噔,眸子微动了一下。

陆太后话音落,一个头戴步摇金冠,身着锦绣华服的女子便缓缓走向高台之下,姝艳绝伦,不可迫视。

陆顺华莲步轻移,款款下拜,“臣女陆氏,叩拜陛下。”

举止端庄,裙摆无动,声若娇莺,沁人心脾。

明锦看着突然出现在宴会上的陆顺华,心中冷笑,原来是这个打算。

先以退为进,在百官面前演一出母子情深,让皇帝服软,再让皇帝心甘情愿收下这个传宗接代的礼物,以示孝心。

好一出表面和谐,暗流涌动的母子较量大戏!

元晔攥紧了手指,先前他拒绝了陆顺华入宫,现在太后就想逼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接受这个不能拒绝的礼物,他沉着脸走向陆顺华。

陆顺华忐忑不安地看着天子,眼带祈求。

元晔看着她那唯恐被拒绝的不安模样,她也是被太后架到了火上,进退维谷,他今日不接受,陆顺华就是死路一条。

片刻后后,元晔妥协了,他挽起她的手。

陆顺华心中巨石落地,松了口气。

元晔领着她,并肩走到陆太后跟前,含笑道:“顺华是妹妹,当筑金屋藏之、爱之,怎么能做礼物呢?”

陆太后闻言大喜,连连道:“好,好,那顺华入宫后,便册封贵人,赐居金华殿。”

百官纷纷向皇帝和新封的贵人贺喜。

芳林池这出母慈子孝的大戏唱完后,皇帝和陆顺华便送太后前往东苑暂做休憩。

明锦百无聊赖,沿着水岸独自在园囿中乱逛着,不时用手中的柳条抽打着路上的花木。

太后并不知晓她和皇帝的约定,还以为皇帝是要她入宫为嫔妃,才迫不及待送陆顺华入宫,殊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陆顺华此番已经有了嫔妃的名分,她若入宫生下儿子,那可是必死无疑了。

明锦叹了口气。

蓦地,手腕一紧,柳枝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