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佞宠(121)

作者: 四月流春 阅读记录

“没错,宋大夫在殿下心中的分量,非比寻常,怠慢不得。”

不久,宋慎登上熟悉的竹楼露台,凭栏远眺。

初夏,天不冷不热,竹楼被茂盛竹林包围着,高处凉风习习。

“整座王府,此处风景最美!这片竹林,长得越发茂盛了,我特别喜欢竹林的清香。”

瑞王与对方并肩,心旷神怡,愉快说:“我也喜欢。去洗漱洗漱,待会儿吃晚饭,咱们边吃边聊,我有好些事想跟你聊。”

“行!”

宋慎一转身,苦恼暗忖:我是来辞行的,后天清晨离开。现在告知,估计你听了会食不知味,索性饭后再告知。

日落西山,暮色沉沉,王府四处开始掌灯。

饭毕,月出东山时,两人踏进露台一角的凉亭,一人品茗,另一人品酒。

终于相聚,瑞王欢欣,试饮了一杯酒,脸透着薄薄红晕。

他谈兴甚浓,生性文雅内敛的人,罕见地滔滔不绝,无所顾忌,将积攒已久的话一股脑儿倾诉,想起什么便聊什么。

“唉,父皇选择册立三哥为太子,大哥非常不服,当众失仪,随后告病,闭门谢客。”

宋慎藏着心事,晃了晃杯中酒液,漫不经心地品鉴酒香,“实力不如人,不服也得服。他当初为了争皇位,造下许多孽,估计正害怕被秋后算账呢。”

“而且,韩贵妃和韩太傅父女,也告病了。”

宋慎皱了皱眉,“手下败将,不足为惧。不过,虽说是手下败将,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自古皇位更替时,顺利的少,大多会出些乱子。太子继位之前,仍需小心。”

“言之成理!三哥谨慎老成,定会设法防范的。”

瑞王神采奕奕,喝了口茶解渴,越聊越身心舒畅,目若朗星,略倾身,隔着石桌问:“今日,太医院的医正又推荐你了,赞不绝口,极力想招揽你为御医,不知你意下如何?”

“御医啊?”

“倘若仍不感兴趣,也无妨,我帮你推了它。”

宋慎稍作思索,放下酒杯,从袖筒取出一枚腰牌,递过告知:“有件事,得告诉你。”

“何事?”

瑞王一愣,误以为对方又准备了礼物送给自己,欣然接过腰牌,将其凑近烛台,“这是什么?又是你亲手雕刻的吗?”他笑着念出牌上刻字:

“大乾钦封赈灾副使宋慎令,承平四十八年五月——”

瑞王吃惊皱眉,呆住了,笑容渐渐消失,倏然抬头,“什么意思?谁、谁封的——赈灾副使?”

“钦差,自然是圣上封的。”

果然,把你吓着了。宋慎毫不意外,解释道:“近期,伤寒病横行肆虐淳州等地,隐有成瘟疫之兆,圣上担忧谈起时,我毛遂自荐,当场获允,被封为赈灾副使。”

“后天一早,我就要启程了,随朝廷队伍赶去淳州防疫救灾。”

“后天、后天启程?”

“对。”宋慎低声告知:“特来向你辞行。”

瑞王久久回不过神,好心情荡然无存,托着腰牌,茫然问:“你毛遂自荐?主动请缨去防疫赈灾?”

宋慎点了点头,隐瞒承天帝曾欲选皇四子为钦差一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作为一名大夫,有幸得过‘悬壶济世’御笔匾额,如今遇见为朝廷效力的机会,理应请缨,义不容辞!”

“这……话是没错的。”

瑞王紧张问:“瘟疫往往十分棘手,莫非你有把握解决它?”

宋慎心里没底,只能避重就轻,宽慰答:“具体情况得去当地探一探才知道。放心,我又不是单打独斗,朝廷会派出大队人马,由正使领头赈灾,副使只负责研究疫情。”

“研究疫情,多危险!”

瑞王扼腕,急了,霍然站起,“如此大事,你为什么不先和我商量商量?钦差腰牌一出,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叫我怎么办?”

宋慎也站起,伸手去按对方肩膀,“机会难得,来不及与你商量。别急,坐下说话。”

瑞王躲开了,坐不住,急得绕着桌子打转,“你主动为朝廷效力,乃仁义之举,值得褒奖,但这趟差事过于危险,唉,我实在不放心!”

“难道,”瑞王琢磨,“是我三哥的命令?”  

“不,是我自己的决定,与太子无关。你想不想知道钦差正使是谁?”

“谁?”

“容佑棠。小容也是毛遂自荐。”

“容大人?”瑞王感慨道:“他可真是够拼命的。”

“他要是不拼命,即使有贵人提携,也无法年纪轻轻官居高位。”

宋慎见对方急得团团转,动容之余,起身靠近,哄道:“消消气,事出突然,我并非故意不跟你商量。兴许,我这一去,能建功立业,名扬四海,成为——”

瑞王连连摇头,打断道:“你现在已经功成名就了!我根本不在乎你能否名扬四海,能平安足矣。”

宋慎心里一暖,安慰搂住对方,郑重其事,“放心,等到了淳州,我一定慎之又慎,差事一办完,立马回都城陪你,怎么样?”

“世人皆知瘟疫可怕?我放不下心。”瑞王愁眉不展。

月亮被乌云遮住了,露台上并无下人候命,凉亭四周竹帘半垂,隐秘安静。

宋慎深切不舍,却必须奉旨办差,双臂收紧,身体相贴,恨不能把对方揉进自己身体里,日夜不分离,长相厮守。

瑞王被搂得站不稳,脚步踉跄,挣扎着问:“除了容大人之外,父皇还派了哪些人同去赈灾?”

“还有几位太医和官员、地方卫军等等,大队人马,热闹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