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穿越日记(299)
然而我不在乎。
我知道自己唯一想要的是什么。
走出西南,走出蛮荒,走进法治的富庶内地。
4
要识字。
不识字的人与识字的人,根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
识了字,学会书写、记录,才能将自己的情绪、感受、经验、思想,组织成连贯的符号,保存下来。
换言之,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有其复杂反射,而非仅仅局限在原始反射。才能有其复杂的逻辑行动,而非仅仅局限在吃喝玩乐性,简单的原始冲动。
我在公元21世纪接触的绝大多数人都受过教育,每个人都擅长书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国家义务教育的强制普及,所以对这一切习以为然,仿佛天经地义。
直接导致穿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周遭的人群氛围,难以适应。
这里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绝大多数人朝生暮死,得过且过。最低贱、最底层的庶民阶|级,对于他们,只有今天,只有当下,只有此刻的喜、怒、哀、乐、惧,没有对未来的规划概念,没有思考。
就像荒原里的动物,野草菁菁中,遵循着自然规律,春天出生、生长,夏天在荷尔蒙的支配下成熟、交|,|配、繁衍,秋天慢慢枯萎,冬天自然死亡,化归泥土。
入了夜,广袤的马场喧嚣渐寂。
空气中恒久地飘浮着大型牲畜,排泄物发酵的臭气,繁星点点,四野沉睡。
历经白天纷繁的重体力劳作,入了夜,筋骨酸乏疲惫,累得一动不想动弹。
枕着汗津津的稻草枕头,挤在鼾声此起彼伏的大通铺中,鼻腔中充斥着苦力们酸腐的臭脚丫子味,怎么都睡不着。
夜越深,思维越活跃、清晰。
大腿翘二腿,食指作笔,在裤子的灰布上划拉字,无声地默练这个封建皇朝的官方文字:小楷。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苦昼短》李贺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沁园春·雪》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我竭尽所能保留曾经的思想,然而再深刻的教育烙印,都抵不过空间的变化,时间的漫长磋磨,环境无孔不入的侵蚀。
从文明礼貌,到粗野卑鄙。
从出口成章,到脱口成脏。
从善良清白,到不择手段。
漫长的年月里,所有过去社会赋予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通通消褪尽,仅剩下理科生的利害逻辑思维。
“这么晚了,恁在做啥子呀”打了个哈欠,翻过身来,睡眼惺忪。
“睡不着,练练写字。”
“字有啥用,又不顶拳头,你想做书生那些软绵绵的无用东西”
“吵醒你了,大山山对不住啊。”诚恳地歉意。
“没,俺起来撒尿。”
撒完尿,一抖一颠,拎着裤腰带回来,迷迷糊糊,重新爬回四仰八叉的大通铺。此起彼伏的鼾声中,邻铺两个,静悄悄地拉闲呱。
“伙房里的齐大厨看中你嘴甜机灵,想让你给他做上门女婿,他家闺女挺好的,还有砖房,有田,你咋不干啊”
“干了以后,再生两个小崽子,跟我过一样的苦日子跟我一样命如草芥,一文不值”
“那咋滴你还不打算传宗接代了”
“得传的,得传的。”
但不是现在。
5
不同于造纸业、印刷业发达的现代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农耕封建皇朝,纸张、笔墨昂贵,尤其成册的书籍,更属于稀罕的奢侈品。非富户、世家消受不起。
犹记得头一次买书,买纸笔,硬生生掏空了我端盘子大半年的血汗钱,肉痛得龇牙咧嘴,险些当场哭出来。
之后数月都只能勒紧裤腰带,吃糠咽菜。
但好歹,有了纸笔,有了记录信息的载体,心里终于踏实了。
我发现一个很严肃的现象:无论此刻的逻辑思维多么清晰、深刻,目标坚定。只要它没有被写下来、记录保存下来,之后就是会消失不见。
智人大脑有其生理性的记忆力,但是没有写下来的东西,最多最多,在大脑里坚持两个月。之后就会犹如海风抹平沙滩上的痕迹一样,什么都不剩。
然后人就会回归原始的动物状态,仅仅被原始的冲动:吃喝玩乐性、喜怒哀乐惧驱使,仅仅只会作出即时的、简单的反射行动,与猴子无异。
必须写下来。
必须写下来。
必须写下来。
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利弊的详细权衡、长期的规划、行为的长期理性管控。
这就是我写日记的原因。
古代穿越日记,实纪。
…………
我将所有观察到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还涵盖了对遇到的一些人、一些事的分析:其心理、其利益动机、其所属的宗|族团体、社会职能团体、其下一步可能做出的行为动向……
西南偏远贫苦,老百姓基本处于原始的小农经济状态,当地的支柱产业,一是井盐,二是供男人找乐子的红|灯|区,三就是我们大洪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