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从穿成外道女修起(186)
人,一层一层像是秧苗一样的人层层叠叠地杵在门外,裹头的青布巾像是夏天苗子已经开始变得黑绿的叶子,一层一层地在风中翻动着。
一双一双年轻的,苍老的,年幼的眼睛仰视着他。它们被镶嵌在晒黑的皮肤里,仿佛满山的山石突然生出精灵来,哀苦地凝视着进山的采石人。
那是绝望的,请求的眼睛。
不需要谁喊一声什么,他们慢慢地跪下了,一阵风吹过满地的秧苗,所有的叶子都匍匐在地。
“诸位父老是……!请起!”
他们不是淡河人,从鞋子上的泥和挑着的家什拉着的板车能看出来他们走了很远一段路。裴纪堂想去扶谁,他们却像是被烫到一样迅速向后缩。
这是刺史,是大官,是比他们庙里那尊彩漆已经开始剥落的神像更不可直视的人。县官老爷已经平时难见,三品的刺史又是怎样的人物?
尽管这位老爷年轻,眉眼温和,还是没人敢碰他伸出去的那只手。只是人群中逐渐起了低低的抽泣声,有人把肩膀压下去,用哽咽的语气开口:“请刺史救命!”
请刺史救命!
那不是作态的哭声,抽泣的人紧紧咬着牙齿,似乎想要把哭声在牙关间咬碎。好像有一团膨胀的气梗在他们的喉咙里,马上就要从喉口冲出来变成悲号。
有一个孩子哭了起来,未必是因为悲伤,更可能是因为周遭人压抑的哭泣吓到了他。他的哭声像是一只窜出了笼子的鸟,急急地拍着翅膀飞向云端。
于是无数只鸟跟着它飞起来了。人们紧紧抱着孩子,撕扯头发,捂住脸颊,整齐的求救声一瞬间破碎成在淡河上空回荡的哭声。
这群人是从西边来的。
沉州多河流,也多山地,有村落城镇傍水而居,也就有依山而居的。这百十口子人是沉州西一处山民,从乡里到淡河走了二十天。
他们怀着某种去朝拜神的希望,希望在那个地方确实有一位愿意救苦救难的青天。
他们来的地方叫青岩洼。
这是个小的地方,小到每年除了征税几乎不会有人想起它。尽管它一再上报这里匪患猖獗,一窝盘踞在山上的山匪几乎是吸着周边村镇的血度日,仍没有一支官兵过来剿匪。
……或许是有的,朝廷的确派过人来。他们没见到那群士兵,听说哪位上面派下来的贵人从另一个村子过去进山剿匪了。
他们满怀希望地等着,等呀等呀,终于等到了剿匪顺利的消息。可是山上的山匪仍旧下山,仍旧杀掉反抗的男丁,带走年轻的女人,留下一地狼藉和血。
朝廷剿的匪呢?
有人问,又没有人问了。
有一个村子在朝廷班师那天起了大火,村里没有一个人活下来,一个走亲戚的人疯疯癫癫地逃回来,他说朝廷官兵马鞍上系的不是匪徒的头颅,是他认识的,那一村男人们的头颅。
那些头颅迷茫地望着天空,似乎有很多问题,但那被血糊满的口再也问不出来。
于是没有人敢再上报了,朝廷的确把匪患平了,即使没有“平”,那些呼告声也再也不敢冲出喉咙。
直到半个月前山匪再次下山,某个又一次失去了粮食和亲人的村子终于决定冒险,他们听说沉州的刺史府里有一位爱民的好官。虽然爱民的好官这个名字就像天官的名号一样虚无缥缈,他们还是咬着牙来了。
裴纪堂把人搀扶起来,沉沉地叹息:“我已经上任数月,你们不敢来,拖到现在,是我做得不好。”
被搀扶起来的那个老人摇头,他说不是的,只是我们恐怕,村中的幼子已然不多,我们……
“村中幼子?”
那个老人愣了一下,慢慢闭上嘴。
而另一边,在院子里擦拭无宜锻造的那把短剑的嬴寒山听到了一阵怯弱的敲门声。
她拎着剑去应门,门前站的却是一对孩子。男孩女孩身上的衣服都很干净,女孩的头发甚至用红布扎过。他们像是两只小动物一样紧紧地缩在一起,仰头看着她。
“?你们是哪家孩子?”
男孩年纪更小,被这么一问突然抽抽搭搭地哭起来,小女孩用力吸了一口气,怯怯地说:“我们……我们是青岩洼送来的供奉,将军可随意取用,请……”
“请将军出兵救救……”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提着剑的嬴寒山,傻在了自己家门口。
“啥供奉?不是,你给我说清楚啥供奉!”
第099章 桂枝和个球
人生总是会有一些痛苦的选择题。
腿受伤溃烂的士兵,要么丢一条腿,要么丢一条命,总没有一个双全的办法。对青岩洼的人来说,他们就是这个烂了腿的士兵。
听说那位裴刺史人是很好的,就算他不出兵救他们,也应该不会再把他们的脑袋砍下来当做剿匪的功绩。但那位很好的人身边,有一个很不好的人,偏偏兵权又在这个很不好的人手里。
嬴寒山的名字已经传遍了整个沉州。
这个人太奇怪了,十个人嘴里有十个她,每一个都大相径庭。淡河附近的人说她是神女,是羽冠鹤氅白衣飘飘带着童子的神仙,淡河闹疫的时候,就是她从天而降一甩拂尘,挥去了满城的疫气。
这个形象和“嬴将军”差得太远了,没什么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