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枕戈(重生)(174)

作者: 将小明 阅读记录

但是那之后,那两人真的就再没出现过。

辰静双散在城内的暗卫、天铁营暗派的人手、被钟灵拜托留心的小贩……都没有再见过这样的两个人。

倒是有一间客栈,无意中透漏,似乎是接待过他们。可是,就在钟灵遇到了他们的那一天,他们已经结账退房、不知道往哪里去了。

客栈掌柜还说,好像还有一对中年男女,一身江湖侠客的气势,与这两个书生样的人一道,似乎是他们的什么长辈。

宋如玥一听,直觉是自己一位从未谋面的皇叔,更觉那二人是自己的兄长。可是,仍没能见面。

辰静双眼睁睁看着她眼里的一簇火,像当年在永州时那样,逐渐逐渐,黯淡熄灭。

“若真是二皇兄,为什么不肯来找我呢……连个信也不留?”

-

——当日与钟灵搭话的,的确是宋玠宋珪二人。

他们听说了“碧瑶将军”,便到辰台观察数日,摸到了钟灵那间宅院。但没露面,只是状若无意地向钟灵问了那么一嘴。

局势未明,宋玠不愿意在人前暴露身份。他打算徐徐图之,宋珪唯他马首是瞻。

但是,计划刚刚展开,刚向钟灵搭了话,他们后脚就被广成王拎走了——

接着,他们就踏上了北上皇城的路。

斩烟刀为他们断后,一丝蛛丝马迹也不曾留。宋珪提过要留信,可是,他们的身份,都经不起暴露。

宋玠安慰宋珪:“等京城的事处理完,我们还会回来的。”

宋珪魂不守舍地点头,抻着脖子回望,好像离开的是自己另一处故乡。

-

这一年的春夏,大体上是风平浪静的。连辰恭也像是伤了元气,始终没有动静。直到五月末,先蠢蠢欲动起来的,竟然是沉云城附近的三国驻军。

天康城的问题,其实始终没有解决。燕军和穆军各占一半,以乐安街为界,泾渭分明。

矛盾就出在这乐安街上。

乐安街上有一家面馆,百年的招牌,一吊面汤香飘十里。他家面才几十铜板一碗,掌柜的也能日进斗金。但这样的食铺也并非独一家,旁的都没有成为纷争的中心——再诱人,一顿饭而已,燕军穆军顶多馋一馋,总不会冒险去对方的地界。

巧就巧在,这面馆生意红火,早些年盘了对面的店面,算下来,横跨街南街北。

长街以北,穆军驻地。

长街以南,燕军驻地。

好嘛。

-

那天是燕军一个人,在南店吃了碗面,还想要些点心。南店点心售罄,老板一时忙昏了头,叫人去北店拿。

谁知北店那样点心也只剩了最后几个,一个穆国士兵正打算包圆,就被小二截胡,同行人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

结果,那穆国士兵是个格外好面子的,听了这阵哄笑,臊得面红耳赤、青筋直跳,目光追着小二出去,竟看到他把点心递到了燕军手上!

他当时就不干了,冲那边喊道:“北店的点心,凭什么南店的人买?!”

把钱往桌上一拍:“拿过来,老子买了!”

那燕国人慢悠悠地看了他一眼,推开点心,冲他一笑。那穆国士兵一愧,却见对方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每个点心上都咬了一口!

然后含糊地冲自己喊话:“爷爷咬过的,你也要买?孙儿真乖!”

两边都是六七个人一起出行,场面不知怎么,就从骂战升级到了肉搏,又从肉搏升级到了械斗。

后来是两军大营各自来了人,才把两边拽开带回去的。各赔了老板一半的钱。

但是,听说都没怎么罚——也是,若真有重罚,这事压根就不会发生。

燕穆彼此间的不满,愈发滋生得迅速了。局面愈发僵持,甚而相关奏折都递到了燕鸣梧和穆衍两人的桌案上。但两人不约而同,把它们压在了折子最底下,权当没有看到——

沉云、天康,都是大城,一年的收入能赶得上一座小诸侯国。谁不想要?

祸心

燕穆两国不和的消息,不算辰国内政,辰静双照例,是要发给齐王一份的。

齐王举国投奔,辰静双实在敬重他。如今,齐国虽然没有土地,但王公贵族、平民百姓,一切制度,只如辰国的国中之国。辰静双、齐峣,这是两个罕见的君子,两国休戚与共,彼此鼎力相助。

齐峣听说这事,回去后,叹了口气。

齐世子齐晟,自投辰以来就常往自己父王身前凑,听了这一声叹息,顿时又凑了过去:“父王,怎么了?儿臣愿为父王排忧解难!”

齐王头疼地看了看他,与他如此一说。齐晟听得脸热,压抑住颤抖的声音,低低道:“父王,燕穆二国当日为盟友,才不过数月……看来,什么盟友,也有翻脸的时候啊。”

齐王颇意外,道:“不错。合纵连横,终有散时。国与国之间,盟约再亲密,也难交百年之好。”

-

齐晟递帖,要到望凤台来。

宋如玥听了,皱了皱眉。

齐峣她是很喜欢的,哪怕年华老去,齐峣的容貌也难免令人心折。更何况,齐峣当日在顺妃灵前,话已经挑得很明白了:他来投奔辰国,是为了帮助自己这位皇室血脉,他襄助的是公主、驸马,不是辰王、王妃。齐王之忠勇风度,她心中感佩。

他儿子齐晟就不一样了。

宋如玥也说不出为什么,但看他总不及齐峣顺眼——或许不用跟齐峣比,她看齐晟就是不顺眼。

“他来干什么?齐王派他来的?”她把枪往兵架上一扔,拍了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