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戈(重生)(419)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还是杨萍反应最快:“两位殿下见过面?”
“不错,”宋如玥愈发知道自己能胡编乱造,面上却不露一丝得色,甚至略含悲痛,颔首承认,“二皇兄后来……从辰恭的手下逃出,去往辰国。本宫压不住性子,亲自领兵去接,为此,还和辰王大吵一架。不料辰王猜得不错,果真有人截杀……”她略微卷起袖口,随意给他们看了一道伤疤,“不光动了手,还受了伤,自那以后,本宫出手,便不同了。”
她是金枝玉叶,递出来一段雪白的手腕,杨萍等人甚至不敢细看,忙挪开了目光去。
但是,却也对她的话又信了三分。
昭雪却颤声问:“那……诚王殿下呢?诚王殿下今在何处?”
“二皇兄死在那个时候。”宋如玥微微阖了眼,听到自己的声音也起了微微的颤抖——“或许,若不是本宫在,他根本就不会死。”
昭雪猛然发出一声啜泣,又紧紧压住。但在声音恢复之前,他终究不会再说话了。
宋如玥笃信这一点,因为昭雪身上,很有些宋玠的气质;就像她横冲直撞,所以明月也快人快语一样。
杨萍也叹息,迟疑片刻,手掌在宋如玥肩上拍了拍:“这不是殿下的错。”
宋如玥嘴唇颤抖着,吐出一口气。
她接着轻声道:“自那以后……为了替二皇兄报仇,本宫再没有回到辰王身边,而是领着林荣他们,一路追踪……到了永溪。”
杨萍立刻问:“那么,林副统领他们呢?”
宋如玥道:“这一路,辰恭已经察觉了我们。若大摇大摆进城,岂不太引人注目?因此,本宫与他们,是分散进城。”
杨萍眼中,仍闪过狐疑的光:“殿下恕罪,可以林副统领的风格,哪怕不能声张,也绝不会叫殿下孤身一人。敢问何解?”
“不错,本宫进城时,的确不是孤身一人。”
“那么,该在殿下身边保护的,是谁?”
宋如玥咽了口唾沫,嗓子里依然发干。
她说出了那个,她准备好的名字。
“是茍易。”
这些人俱是老相识,杨萍想了想,问道:“茍易虽是言语上没限,行事却最有分寸。他现在……”
“……他现在死了。”宋如玥背后货真价实地发着寒,言语行动,却始终天衣无缝。她指了指自己的腿:“入城后,我们遇到了从前伺候过本宫的小太监,一时不防,被他喊了出来,引来了人。茍易为了保护本宫而死……而本宫,也在那一战中,伤了腿脚。”
杨萍试探道:“可巧,我们之中,也有郎中。殿下若不嫌弃,可由他为殿下把把脉,看看是否还有别的不妥?”
——可是,宋如玥身上陈伤隐疾之多,是最经不起看的。不用那郎中医术如何精湛,甚至只需有人搭上宋如玥的手腕,就能察觉,她方才那么短短的一段时间就受了冻,在库房内坐到现在,整条小臂竟还是冰凉的,仍有不易察觉的痛痒和僵硬。
长年累月造成的亏空,并不能被一次交手、一年风餐露宿解释得通。
可是杨萍,宋如玥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她冬日玩雪,皇帝不放心,于是叫袁进指了个人看着——来的人,就是杨萍。
宋如玥身边自然还有簇拥环绕的宫人,于是杨萍原也不用上前。那时他年轻,心里想不到那么多忧虑,便隐在暗处,挑了棵没秃的树,偷偷爬上去补眠。
没想到,被一阵喧闹吵醒。
那不要命的小祖宗不知何时爬得比他还高,抱着细细的树枝摇摇欲坠,正伸着脑袋,好奇地盯着他看。
杨萍当场吓醒了:“殿下!”
他立刻扑腾起来要接她下去,不料反而震动了枝干,宋如玥脚一滑——
亏得杨萍轻身功夫不错,把她扑到怀里,惊魂甫定地落了地。正要絮叨,就觉一双温热的手从自己脖子后掠了过去,脆生生的声音落在耳畔:“方才就想和你说,你衣服里进了那么凉的树叶,自己没发觉吗?”
杨萍:“……”
杨萍端起大孩子的架子,板起脸:“树上又高又冷,殿下下回不可这样了。”
“本宫不怕冷呀,”宋如玥笑,“你看,我的手,都玩了一天的雪了,还是热的!”
——于是多年后,诚王府库房里的宋如玥,无声地蜷缩起了自己冰凉的手指。
而后,疏离又克制地笑了一声。
只这一声,不需别的任何一个字,杨萍就明白了她的意思:正如杨萍不敢带着这里十几个人的性命,全心全意信她;她也不肯放下戒备,信任这里的这十几个人。
甚至她方才说的话,也未必全是真的。
终究,不是当年深宫之中,不谙世事的小公主了。
门
宋如玥和杨萍等人,就此别过。
杨萍曾试图挽留,但宋如玥终究不能轻信于人。于是临走时,她分明看到杨萍眼中一闪而过的杀意。
在诚王府侧门内,杨萍最后一次问她:“殿下,当真不肯留?”
宋如玥一笑,手指搭着腰侧匕首:“本宫另有去处。”
杨萍:“自属下等行刺辰恭后,辰恭苦寻三年,都未曾发现属下,此地是个安全稳妥的好地方。殿下何不在此,召集林副统领他们呢?”
宋如玥微微抬高了声音:“本宫的顾虑,你应当知道。再这样纠缠下去,本宫倒要怀疑你,是何居心了。”
杨萍怔了怔,叹了口气,这么一个细微的动作,好像忽然叫他变回了当年皇宫里心大如斗的小少年:“殿下知不知道为什么,此地分明收容了几户百姓,但仍如此安全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