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枕戈(重生)(536)

作者: 将小明 阅读记录

他缓了缓,开口第一句是:“朕知道,朕早晚有一天会步上燕鸣梧后尘。不过你们放心,穆衍也迟早有一天,会步上朕的后尘。”

这些开国的皇帝,都要竭尽心力,呕心沥血于社稷。

辰桁伤感道:“父皇春秋鼎盛,切勿如此灰心。一时急病,也是有的。”

辰元帝微微阂了眼,笑了一声。

“你知道,朕为什么选你当太子么”

辰桁不知。

辰元帝道:“因你天生慈善仁和。朕这一生,也曾慈善仁和,可惜……一切都不能回头。朕,想在九泉之下看看,倘若当年,朕没有改了性子,今天是否也能山河稳固,九州平安。”

他拉住辰桁的手,轻轻地拍了拍。

他的手总是热的,而今却一片冰凉。

“不要让朕失望。”

皇长子道:“父皇……”

辰元帝看了他、他身后的另外两位皇子一眼,轻声道:“当朝亲王,唯有你们三位。你们往后,要好好约束亲族,莫要让老三,也如朕当年一般,落入骨肉相残的境地。”

诸位皇子都怕他,闻言惶恐,跪地道:“儿臣不敢!”

“朕身后事,俱已安排妥当,这些年,军政要务初成体统,交给太子,朕放心。只有一点——皇后出身特殊,早年又为大辰南征北战,合该由天下奉养。朕强留她在宫中,是为一己私心,她这些年脾气不好,也是这世道伤她太过,望诸位代朕,多担待些,善待于她。”

一声低低的抽噎,是吕乔哀哀垂泪。白彧——早已鹤发鸡皮——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以示安慰。

白彧道:“陛下放心,无论如何,白家会站在皇后娘娘身后。”

他旗帜鲜明地亮了立场,紧接着就是始终仰慕她的吕乔、与她有过同袍之谊的蒙望和诸武将。辰元帝这时才放心,微微动了动唇角。

可惜,当年丰神俊朗的少年已经苍老。他积威甚重,数不清多少年没真正地笑过;而褶皱的唇角,也再勾不起一阵动人春风了。

“诸卿都去吧。”辰元帝生疏地笑着,“朕还剩半日浮生,也该偷偷闲了。”

-

待众人退去,辰元帝叫笙童拿了一坛早早备下的、上好的药酒,直奔望凤台。他想,多年解不开的恩恩怨怨,如今他即将身死魂消——生死之前,那可恶的人,也该与他说上两句好话,同他和和气气地,再举案齐眉一回。

“你说,她会舍不得我吗会叫钟灵也给我诊脉吗”他憧憬地,问身边相伴了一生的笙童。

“皇后娘娘待陛下从来心软,”笙童眼里含着泪光,面上还是笑吟吟的,“陛下希望怎样,想必都能得偿所愿吧。”

-

——望凤台内,药香浮动。

上回那布衣侍卫现了身,但没怎样拦,只脸色一黯,说了句“殿下在睡”,便默默放行了。望凤台内冷清,没几样新添的东西,也没几个人。唯独桌上放着一碟酪酥、一份烤鱼,也全不顾这两样搭配起来是多么诡异;端圣皇后床边放着一杆木枪,枪尖已经干裂;还有两个中年女人,一个在读一本医书,一个守着炭火,见侍卫带着辰元帝进来,吃了一惊,而后,不约而同地苦笑起来。

读医书那宫女问:“陛下面色不佳……不如,臣女来替陛下看看”

辰元帝一挥手:“不必。”又急切地去看端圣皇后,“她是何时睡下的”

“殿下是一个时辰前,喝了药歇下的,算时间,也快醒了。”另一人答道,“可要我们唤醒殿下么”

“不必。”辰元帝摇摇头,“她身子虚弱,朕等她。”

残生(下)

于是,端圣皇后一睁眼,就看到了一个坐在窗边的背影。

三十年过去,那人依然肩背平直,潇潇君子。她唇角不自觉地动了动,好像要笑,又被积年的痛苦压了回去,缓缓皱起眉。

“陛下。”她轻轻唤了一声。

这一声,在辰元帝耳中,不啻于平地惊雷。他几乎是惊慌失措地看过来,险些掀翻了手里的茶杯……

这实在不该是一个皇帝的言行,更破坏了方才“潇潇君子”的印象。端圣皇后心累地闭上了眼,却终于无奈地笑了出来。

“子信啊……”

“嘭”地一声,茶杯彻底翻了。

辰元帝湿着手过来,眼看着是要老泪纵横:“你……你叫我什么”

“子信。”端圣皇后看着他走近,清晰地、小声地重复,“子信。”

笙童和那两个中年女人也都开始抹眼泪。

辰元帝不可置信,又听她叫了五六声、又应了五六声,才诚惶诚恐地确信了,露出小心翼翼的笑容。端圣皇后躺在床上,也看着他笑。

“青璋。”

“子信。”

两人就这么叫着,像一双鸟儿一样。叫了好几声,那两个女人上前:“我们扶殿下起来说话。”

辰元帝一愣:“怎么,你怎么了”

端圣皇后被扶着坐起来,显然是忍着疼,却只还是笑:“旧伤,无碍的。”

她看着辰元帝,神色幸福平和,好像前些日子两人剑拔弩张、她痛极剖心,都是假的一样。她道:“没想到,你这么快就得了消息。”

辰元帝又是一愣。接着,他注意到,皇后的脸色也格外苍白。他道:“什么旧伤我时常关注着望凤台往来的药材,却也不知你旧伤发作竟有这么厉害——正好,我带了药酒,要不要试试”

皇后笑道:“既然你带来了,那便试试吧。”

笙童便拿来药酒。端圣皇后唤了声“明月”,叫先前那守炉的宫女去拿一对青玉杯。又叫那医书宫女和笙童都退下了:“我和子信,清清静静地说会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