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枕戈(重生)(535)

作者: 将小明 阅读记录

而割在心底的刀,酝酿三十年,会变成什么呢

端圣皇后终于泪流满面。

临分别时候,她难得地,叫住了辰元帝。

辰元帝站在原地,想回头,又不敢看她狼狈模样,叫她难堪。

他只将声音放得温柔轻缓,生怕惊动了最警觉的飞鸟:“还有什么呢”

端圣皇后哑声道:“我今日见你,本是有事求你。”

辰元帝还是那样温柔轻缓的声音,简直不像那个弹压四方的皇帝了:“你我之间,何必这个求字”

“谢时,数次救过我的命,为我守过秘密。我们这些领兵的人,都是一身伤病,废人罢了。我在望凤台安养尚且如此,他又哪里受得住天牢?”端圣皇后红着眼睛,看着辰元帝喜怒莫辨的背影,清晰地说,“我的故人已经不多,你若还有一分拿我当夫妻,放他一条生路吧。”

辰元帝沉默半晌,终究转过了身。

可惜,灯光打在他的身后,淡淡月光,照不穿他的神色。

他还是那样一个喜怒莫辨的轮廓,连方才话语里三分淡淡温情,都凝成了霜雪。

“你今日见我,方才一切,原来是为他。”

端圣皇后脸上泪痕未干,眉头一皱,忽然又有了当年名将的风骨。

方才女儿情态,似乎只有辰元帝温情脉脉的时候,她才会松懈出一分。

她似乎没能料到辰元帝,已经多疑至此。

“你这是什么意思”

辰元帝不再回答,转身离去。

-

自那以后,辰元帝不再出现在端圣皇后面前。而接下来的事情,辰桁知道——

他当时已是皇太子,辅朝听政。他亲眼看着元帅印的继任者——原左右大营统领陶维陶将军,跪地辞印。

是在御书房,辰元帝脸色阴沉至极。

“朕竟不知,连你也是个姓谢的了。”

“陛下,”陶维叩首道,“此次春闱舞弊,乃是两州知府欺下罔上,实在与谢元帅无关,请陛下明察!”

辰元帝不语。

半晌,陶维道:“……微臣斗胆。”

他微微抬了眼睛:“谢元帅自知出身,四十年谨小慎微,唯一出格了一次,是前年燕武帝驾崩,李臻辞官,归隐前携夫人爱女去了一趟鲤关,谢元帅与他见了一面。陛下……是为此疑心么”

辰元帝脸色愈发阴沉:“你好大的胆子。”

陶维忙低下头去。

御书房内,连辰桁都大气不敢出。可他天生一线仁心,终究开口道:“父皇息怒。陶将军统领左右大营三十年,从未出过什么岔子,想必忠心是有的,能力也是有的。可是,陶将军没怎么上过边疆,骤然要做四境之帅,内生惶恐,也是人之常情啊。”

辰元帝冷冷扫了他一眼,眼风几乎刮掉他一层皮。

“你知道什么。”

辰桁忙跪下。

辰元帝道:“说吧,陶维。你与碧瑶,交情不算深厚,她是如何劝动你,也为谢时说情的。”

辰桁:“!”

陶维咬了咬牙:“此中,没有碧瑶将军之事。”

辰元帝的回应是一声冷笑。

“你们当朕是瞎子。”

笙童亦颤颤巍巍跪地:“陛下知道的,碧瑶将军已幽居多年……”

辰元帝冷笑道:“也不妨碍她和谢时感情亲厚。”

他抬手把案上折子都扫落下去,劈里啪啦砸了陶维一身,后者一颤,没敢躲——“你们看这一折一折,哪一个不曾与碧瑶有点交情,哪一个不是同一套说辞!你们倒算是光明正大,光明正大地来逼宫了!”

几本折子恰在辰桁面前摊开,其中一本简短整洁的来自朝中新贵武安侯,而另一本,字迹算不上端正,来自身在北疆的定远伯沈云。沈云是谢时旧部,字字血泪陈情,声嘶力竭。

辰桁和笙童跪得愈发端庄,陶维没法更端庄了,只得把头伏得更低了些。

笙童:“碧瑶将军挂印多年,远远撼动不了陛下天威。将军虽知无望,还是做了……想来,凭将军和陛下的熟悉,她也不曾想过藏头露尾,只为向陛下表明态度,希望陛下能念起一丝旧情,求陛下放人呢。”

辰元帝闭了闭眼,一时没说话。

这些年夙兴夜寐、忧思深重,他已不是当年黏着宋如玥出征、还有精力批遍折子的少年郎了。而朝政繁杂,每日浓茶伴过八九个时辰,前年燕武帝英年暴毙,震惊宇内,唯独他毫无意外。加之为了宋如玥,他也受过些刀剑,这些年雨夜里,暗伤发作的,不仅宋如玥一人。

眼下气猛了,他是一时说不出话了。只是胸口忽然一阵麻痹——

“陛下!!!”

-

辰元帝昏迷得不久。辰国朝政皆系于他一身,在场三人一力将事情压下,再除了几个太医,无人知晓此事。

半日后,辰元帝醒转,开口要了水。而后辍朝休养了数日,状态依然不见好,脸色都是青灰的,要不是轻微地能说会动,简直像个死人。

眼下轻微地能说会动着,像个头七还魂的死人。

似乎有所感应,病重第十三天,辰元帝精神略好,召集了朝中重臣,文从白彧、吕乔,武从蒙望、陶维,各六七人,还有太子辰桁、皇长子、皇四子、皇七子。

辰元帝的目光从这些张面孔上一一掠过去。四十年过去,这些人也大多不复当年。他记得哪一次,烽火燎原,他也是坐在群英殿中召集群臣,最终碧瑶领印出征。后一天,他像个挂件似的,一路赌气,又一路胆战心惊地跟着。

那时是为了什么生气呢现在,竟都已忘了,只叹息那样的好时候,永不能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