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京都十里春(167)

作者: 跃溪 阅读记录

孟晋微怔,方才还在不住朝冯临张望,闻言回头望向他阿兄。孟嘉钰脸上正挂着温和的笑容,孟晋看了会那笑,倏然颌首。

“阿兄放心,某定不忘士者之志。”

孟晋整整衣衫,朝着冯临快步而去,两人沿着石径前去与其它新科进士汇合,窸窣的聊天声还在遥遥传来。

“你阿兄对你可没得说。”

“你羡慕吗?”

“某羡慕不来,你这叫傻人有傻福。”

……

卢书忆望着他们打打闹闹地走远,忽觉两仪殿前有道熟悉的身影一晃而过,定睛一瞧,那边分明不见人影,方才只像是错觉。

她心想定是看错,这样繁长冗杂的典仪,元昇怎会来凑热闹,顶多是与秦微之和庾闻谨在承天门下看看天灯便罢。

不想如她所料,临近卯时,卢书忆跟随百官来到承天门,在城门下的围栏外果真见到了雍州道三人。

他们挤在人群之中,秦微之脸上挂笑,手拎着盏万寿灯,正在强迫庾闻谨另拿盏花灯。

只见庾闻谨不耐烦地不断推拒,元昇则百无聊赖地立在他们身边,镂金冠,墨蓝的常服,瞧着与平日无差,眉眼间平淡得像被人生拉硬拽来的。

卢书忆未与他招呼,只与各部的吏员们无声地垂侯在城门外的帏帐之中。

天光越见暗淡,空中浮云密布,城门周围倒是张灯结彩,灯火迷离,百姓们的喧哗之声越渐加重,言语中都对李崇充满了好奇。

“圣人怎地还未到?”

“哪里晓得,许是国事繁忙,暂且抽不开身,你们从前见过圣人吗?”

“没见过,听闻弱不经风,去哪儿都得喝几碗药。”

“快别这么说,当心被里头的人捉去割舌头。”

这里头的人自是指这帷帐中的各部吏员,不想圣人经久不至,帏帐里亦是起了些低声的议论。

“你说李怀景今夜是否会来闹事,听闻他想替他的李由讨要紫袍金带,莫非就选在今日?”

“若他来了,也只能应了。”

“谁说不是呢。”

语气里都颇有几分无奈和对李崇的抱怨。

……

不多时,城门上传来了阵击鼓之声,鼓点先悠长后密集,人群翘首以盼,待鼓声乍然停止时,城楼上果然出现了道明黄的身影。

新科进士们围拢在少年君主的身后,他的身旁另站着个着深绯袍服的中年男子,正是裴世瑜。

甫瞧见这人,卢书忆便目露寒色,又听人群中有了好奇探究之声。

“圣人身边的是何人?”

“青袍襕衫的定是新科进士,另外那人……不晓得……估摸是得圣人重视的某位大臣。”

都认为他是德高望重,清正廉明,方才能得到和圣人共登城门的机会。

听闻此言,卢书忆登时有了种心虚之感,毕竟将裴世瑜推向如今位置亦有她出的几分力,不免暗地督促自己要快些寻找到完全之策。

城楼上的黄袍少年放掉了那盏绘制着福寿绵延图样的天灯,城楼下的百姓亦都随之放灯。

灯盏腾空而起,飘散在京都城的上空,漫天灯火如灿然星云,喧闹的欢呼声经久不去。

放完天灯,那明黄身影就要移驾回宫,留百姓们自行玩乐,礼官们拉着尖利的嗓音念着恭送的祝语,城楼下亦在为这位年轻的君主送上质朴的祝福。

不想这时,忽听两道齐齐的高喝,竟是新科进士之中有人跪扑到了李崇身前,拦住了他的去路。

“陛下,臣等有事要奏!”

承天门四周静了几分,卢书忆随众吏员走出帷帐,仰头朝城门相望,见拦住李崇去路的竟是孟晋和冯临。

她头皮发紧,不由往前迈了几步。

李崇对他二人此举显得出乎意料,回话的声音很轻,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几个字拼凑出的话语。

“二位爱卿这是何故?”

他在问。

孟晋从地上扬起头,朗声喊道:“臣要为死去的同窗鸣冤,他无辜枉死,真凶现正在这城楼之上!”

李崇却未第一时间回答孟晋的话,而是无声地立在原处。

见此,城楼下已经有了疑惑声,不懂这两位新科进士有冤要鸣,为何他们的圣人会毫无反应?

许是疑惑的声音太过鼎沸,李崇不得不轻声问:“他是何人?”

“他名为许璨,他的案子数月之前草草了结,可真凶至今相安无事,今夜甚至相伴在圣人左右。”

孟晋愤慨得面部通红,朝着少年君主后的中年男子道:“那便是他,淮南道转运使,裴世瑜。”

卢书忆心头大惊,赶忙撩袍奔至承天门的石阶之前,与她有同样反应的还有孟晋的兄长孟嘉钰。

许是因他二人是天子近臣的缘故,又逢此变故骤生,侍卫们并未有所阻拦,由他们到了城楼之上。

与下方的喧哗不同,这里正是一片死寂,孟晋和冯临正跪扑在李崇身前,裴世瑜则是不断向后碎步闪躲,想埋身至那无人得见的阴影之处。

而李崇正立在灯盏之间,灯火只映照出他明黄的衣摆,面上的表情却是没入晦暗,模糊不清。

卢书忆和孟嘉钰停在几步之外,孟嘉钰紧着声音对他阿弟道:“云琅,莫要在此胡言乱语,凭白惊了圣驾,到阿兄这里来。”

只见孟晋猛然回头,双眸闪烁,目光异常坚定。

“某没有胡说,有证人在此!”

话音刚落,新科进士之间赫然走出位清瘦的少年。

她来至城门前,脱去发帽后,竟垂落下了满头的乌丝。

原来这少年不是少年,而是位名副其实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