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银河(118)
“我和爱人还是走散了。”
“也许在他们眼里那些举动都是善意的,都是为我好,但是人不是机器,会有自己的想法。”
视频停留在最后一句话。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被爱绑架。
素材采集到这里也算是结束了大半。
临走之前,李翰再一次叫住沈星颖:“阿星,你们俩是有戏吧?叔看这个小伙子挺好的。”
沈星颖看了眼周淮摆摆手:“叔,我有男朋友的。”
李翰和周淮都惊了一惊:“什么?”
只不过李翰是惊喜,周淮是惊吓。
李翰来了兴致,忙问:“长什么样?干什么的?你爸知不知道?”
沈星颖拿出手机找到合照给他看,“现在在军校读书,我爸妈都知道的。”
“小伙儿长得还挺帅。”
“还可以吧。”
出了李翰家周淮一直沉默着。
“学妹,原来你有对象。”
“对呀学长,我和他高中就认识了。”沈星颖思考片刻,觉得还是不够严谨,“准确来说,幼儿园就认识了。”
周淮哭笑不得:“祝你们幸福。”
“谢谢学长,到时候请您吃喜糖。”
周淮点点头。
沈星颖搜集完素材就匆匆忙忙赶回公司剪素材和做内容,几乎赶了一个通宵。
新闻出来后广泛传播,上头更加重视有关“家暴”的社会问题,更有代表进行提案,完善有关“乡村旧俗”的法律体系。
沈下村的那根“棍子”不见了,总有一天,人们心中隐形的“棍子”也会消失。
抗洪
毕业后,沈星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C国卫视工作,余羲和也被调入京北军区特种部队。
C国卫视是由中心广播电视台主办、整个国家最大的重点新闻网站,总部位于京北,在这里工作也几乎是每个新闻人的终极梦想。
但事与愿违,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后沈星颖才发现生活永远是加班的多,写东西做新闻也束手束脚,不像在南城晚报时自由。
她好像离她的梦想越来越远,抹掉滤镜后求生的职业,是否还能再苦苦追寻价值与真理?
后来的某一天,她又见到了周淮,他的光依旧照耀她前方的路。
她不得不承认周淮的确是她生命中的贵人。
“学妹,真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真巧啊学长。我们还在一个组。”
“也不算巧了,这不你刚来我就出去外采了。”
沈星颖只笑笑,抿了口咖啡,她没问他为什么从南城到京北,也没探求太多关于他的故事。
“工作怎么样?还理想吗?”
沈星颖摇摇头,她直率道:“感觉和自己的想象不一样。每天跑跑腿,好像回到了四五年前。”
周淮笑得和煦:“再坚持坚持。”
“学长,您已经工作时间久,您觉得我们现在做的和想的是契合的吗?”
周淮想了想,郑重道:“每一份工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谁说只有跑前线的才有意义呢?”
沈星颖点点头:“但是我总感觉没有在南城晚报实习的时候快乐。”
“快乐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你觉得这件事快乐,是因为它给你提供了价值,而一件事是否有价值,也是自己定义的。”
沈星颖似懂非懂。
机缘巧合下,沈星颖和周淮又凑巧被派到西藏拍纪录片。
周淮站在珠峰脚下,举着摄像机回眸道:“你看,我们现在做的也未尝没有意义,我们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大好河山,也让更多的人见识到了身处同一个国家不同的风土人情。”
这句话沈星颖记了很久,她第一次深刻理解寓教于行的意思。
刚从西藏回来没多久,台里就接到了兴关市特大暴雨引起洪涝灾害的消息。
情况紧急,沈星颖还没调整好就又被派去抗洪救灾一线进行报道。
她的任务主要是记录抗灾过程中的军民鱼水情与灾后重建。
凌晨一点启程,四点到达目的地。
天还灰蒙蒙的,没亮全。
由于洪水速度漫延之快,大桥崩塌,通往灾区的路被阻断。
沈星颖一行人只能先前往临时办公室待定。
“路开了!可以走了!”远方传来的讯息让整个团队都兴奋不已。
沈星颖提起包就跑,终于在下午两点进入救援第一线。
浑浊的水浸透整片街道,车子几乎寸步难行,有片刻间轰然倒塌的房子也有被水直直冲掉的大桥。
生死就在一瞬间,这里的一切在灾难之中都是渺小的。
但在不远处浑浊的泥水中,站立了一群身穿橙色救生衣的人。
他们有条不紊地加固堤坝,嘴里喊着:“加油!”
那声音响彻云霄,盖过滔滔不绝的洪水声。
他们永远奋斗在第一线,为人民群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筑起防线。
拍完后,采访小队又迅速投入下一个战场。
在洪涝灾害最严重的石东村,救援队正对村庄进行巡护,确保群众安全转移。
沈星颖二话不说穿上救生衣,毫不犹豫登上皮划艇。
领队的是一位名叫李军的战士,他有些担心地望着沈星颖:“姑娘,这里危险,你回去吧,我们帮你记录。”
沈星颖向他摆摆手:“我们的职业就注定了我们不怕危险。叔叔,我去会影响你们吗?”
“这倒不会。”
“好。”沈星颖卸下沉重的设备带着一台微型摄像机毅然决绝地上了皮划艇。
她跟随战士们前往洪水深处的居民楼进行救援拍摄,在保持设备电量充足的情况下高举设备,一下也不敢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