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遗落银河(119)

作者:绘笺 阅读记录

洪水已漫过一层楼,每栋建筑基本上有一半是淹没在水里,甚至还有楼层低的的已经全部被淹没。

前方一栋小三楼的民房里有人招手呼救。

艇上的战士随着命令悉数出动,只留下沈星颖和另一个小战士留在艇上支援。

老人见到救兵,用着蹩脚的普通话喊道:“先救我孙子!先救我孙子!”

沈星颖放大镜头,记录下老人一瞬间充满希望的脸。

救援任务进行的很快,每个人都在与死神赛跑。

李军抱着半大的孩子游了回来,后边跟着的战士们背着两位老人回到艇上。

众人松了口气,准备将群众送回到安全区域。

老人坐在艇上,望着远处红了眼眶。

已然是秋天,庄稼马上就要成熟,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老人的心血付诸东流。

老一辈的人很简单,他们饿过,所以对浪费粮食的行为深恶痛绝,他们只要一把锄头一片土地,就可以吃饱满足。

李军察觉到他的情绪,拍拍老人的肩安慰:“别难过,没事的,只要人活着,庄稼还可以重新种。等到洪水过去,我们和你们一起种。”

老人红着眼眶,手无措地挥舞着:“太可惜了。”

沈星颖也止不住安慰:“没事的爷爷,全国人民都和我们在一起,等到灾难结束,我们大家一起重建,种更多更多的粮食。”

老人哭着点了点头,脸上的皱纹挤在一起,更显沧桑。

将几人成功送上岸后,沈星颖又跟着拍了几组素材,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个小时。

但是她一点也不觉得累,只是眼睛酸酸的,很想哭。

国家的战士永远以人民为首位,满足灾难中人民群众一切合理的要求。

到了休息的时间,沈星颖又跟着拍下战士们休息的情形。

“姑娘,你也回去去休息一会儿吧。”李军劝到。

沈星颖摇摇头:“叔叔,我不累,我要待在这记录下我们的战士,让群众们都知道,战士们永远是我们群众的后盾!”

李军向她竖了个大拇指:“有思想觉悟!”

正说着,远处几个村民带着什么奔了过来。

“来来来,让战士们吃点热乎饭菜!”人群中有一个阿姨高呼。

沈星颖赶忙拿起摄像机进行拍摄。

李军上前忙忙拒绝,“这可不行,我们军队里有纪律,绝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领头的阿姨眼神诚挚地盯着他:“你看看都是一群孩子,孩子们还长身体呢!”

“这违背了纪律。”

“有什么违背的!我们这又不是针线!都是乡亲们炖了八九个小时做的,赶紧下命令让孩子们来吃!”

李军还是有些为难地摇摇头。

阿姨依旧穷追不舍:“哎呀,你就让孩子们来吃嘛!有句话不是叫军民同心,咱们都是一家人!”

李军在阿姨们期待的眼神中还是应了下来。

抗洪三天,战士们终于吃上了一口热乎饭。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沈星颖注意到了熟悉的身影。

她悄悄走过去蹲在他身后,静静地看着他吃饭。

两人算上日子已经一年没见了,余羲和又黑瘦了不少,沈星颖看着他狼吞虎咽地吃着饭,那双手因为长期浸泡肿胀不已,指关节都变了形。

战士们只当她是过来拍摄的记者,没人注意提醒。

而余羲和却神使鬼差地转了过来。

沈星颖对上他的眸子,不自觉落了泪,泪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她的眼睛中好像藏你了一整片银河。

余羲和愣住,许是他太久没睡出现幻觉了。

沈星颖笑着叫他:“阿和。”

余羲和反应过来,长时间的思念让他忍不住紧紧抱了上去,眼泪一瞬间决堤。

旁边有人起着哄:“嫂子好!”

抱了好长时间,余羲和才在沈星颖的催促下松了手。

“我忘了我身上脏。”他有些窘迫地道歉。

“脏什么脏!我这不也灰头土脸的。”

余羲和被她逗笑:“什么时候来的?”

“昨天,我来报道战士和灾后重建的。”

又有人吃着饭起哄:“那嫂子来晚了,我们连长昨天冒着生命危险在坍塌的隧道底下救了人呢!”

在座的基本上都是十八九岁的小孩,他们在花一样的年纪选择将生死置之度外。

沈星颖听后百感交集,站在记者的角度上,她理解战士们所有的英勇无畏,但站在家人的角度上,她更希望她的爱人能够平安。

她摊开余羲和的手掌,看见大大小小被刺破的伤口,有些通红的好像在发炎。

这和她印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印象里余羲和的手是弹吉他的手。

她没忍住,又哭了起来,温暖的泪水滴在他冰冷的指尖。

李军听说后也赶了过来。

“小姑娘还挺厉害的,对人家小姑娘好点。”

余羲和听着比听见夸自己笑的还骄傲,他站起身来,对着李军敬了个礼:“是!”

从此以后,对沈星颖好就是李军给他下的命令,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

“好了,赶紧吃吧,任务还没有结束!”

整整十天的奋战,所有村民解救成功,洪水也退了下去,战士们用自己2八九个,为群众开辟了一条生之路。

他们的宗旨是:决不放弃一个群众。

随着信号基站的修复,沈星颖也终于有时间整理资料做出文章发回总台。

文章刚出没多久就在网络上掀起热潮,无数人为之感动,许多人也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参与灾后重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