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灵温明(110)
“那这个要怎么用呢?”苏心暮问。
老管家从她手中接过小球,用两指轻轻转动小球中央的那条细横线,只听得轻微的金属摩擦声,小球便从中间轻巧地打开了。
苏心暮看着管家如此轻松地拧开小球,一阵汗颜。
蒙云接过小球,这一枚事皿之中什么也没有,看上去还没有使用。
蒙云询问了周围的下人,还是没有人知道沈应星的下落,于是他告知了接下来将由自己管理古城事务,便将他们遣散了。
“既然如此,林异给你的那枚事皿中是不是也有什么东西。”
待人全部散去,苏心暮才轻声道。
“极有可能。”蒙云犹豫片刻,“这东西原本是我师父的发明,他失踪前只有我见过,现如今古城中人人都可使用了。”
苏心暮抿了抿唇,道:“你也别太多心了,这种类似的小玩意外面也有不少,杨妃的葡纹花鸟银香囊也很常见。”
蒙云抬眼看了看她,苏心暮挪开了眼睛。
“现在怎么办?”
“先留在这儿,找找线索。”
就这样,苏心暮和蒙云分头在沈应星的卧房中翻了起来。
苏心暮心有疑虑,还在怀疑沈应星是否真的知晓解开同命锁的方法,于是私心泛滥在书架上翻了半天,也不见有关此记录的书籍。
“这是什么?”
蒙云打开了床底的一口大木箱,木箱并未上锁,他掀起箱盖,发现箱子里也是一片狼藉,好像才被人翻找过。
苏心暮凑过去一看,箱中尽是一沓又一沓的信札。
“我们私看他人信件不太好吧?”
说着,苏心暮已经把一沓信从里面拿了出来。
蒙云大致翻捡了一下,箱底还有几封边角已经泛黄的信。蒙云仿佛灵感使然一般,将那些信取了出来。
最上面的那一封上,有几个歪歪扭扭的大字。
吾姊亲启。
蒙云将信从信封里取出来,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
年岁已久,信纸上字迹模糊难辨,蒙云隐约认得这是一个幼儿的字迹,因此就更加难读。
信中洋洋洒洒地记录着一个孩子一天读书写字的内容,还有一些类似于因为姐姐出嫁,十分思念姐姐,问对方什么时候才能回家看望的话。
蒙云看着信,目光扫到了行末的落款,落款处悍然三个大字:沈应星。
“你看这个!”
蒙云陡然提高了嗓音,把苏心暮吓了一跳。
“怎么了?”
苏心暮接过信,细细地看了一遍,又看了沈应星的落款。
“这······是沈应星小时候写的信吗?给他已经出嫁的姐姐?”苏心暮茫然道,“他的姐姐是谁?在这里吗?”
“我的猜测是对的。”
蒙云神色肃然,他握紧了自己腰间的玉佩。
“我的师娘,叫沈英铨。”
“都姓沈啊……”
苏心暮看着手中的信,半信半疑。
“我刚结识沈应星的时候,便注意到这点,因沈姓不是这里的汉人大姓,所以我问他家中可有一位嫁来碧落的长姐,可那时他对我说他是家中独子,并无兄弟姐妹。”
蒙云指着信道:“可见他是撒谎了。”
“可你又如何知道沈应星一定就是你师娘的弟弟呢?”
“我师娘多次对我提起过,她出嫁之时家中有一位幼弟。”
苏心暮倒吸一口凉气。
“要真是这样,沈应星为什么说没有这个姐姐呢?看他幼时写的信,他与你师娘的感情应该很好才对。”
“除非……沈应星已经知道了什么。”
蒙云环顾他的房间。
“你可有对他说出自己的身份?”
“还没有,但我那样问他,他也应该察觉了才对。”
“可他又为什么要瞒着你呢?”苏心暮不解,“难道是与那黑衣人有关?”
“我们必须早点找到他。”蒙云也意识到了此事的重要性,“沈应星身为流官,他若玩忽职守,就会对碧落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那我们一起去,分头行动。”
蒙云点了点头。
于是苏心暮回到客房换衣服,蒙云则带着地动仪出了门,打算去地宫里看看。
蒙云走出了沈府,忽然想到塌方的事,于是他犹豫了一下,转而向清污场地走去。
而苏心暮收拾妥当之后,没有选择去地宫,而是去了石门馆,也就是祠堂所在的地方。
她还是很好奇二十年前的碧落究竟发生了什么,毕竟因为这里发生的事,蒙云的一生都被改变了。
苏心暮推开石门馆的门,屋里没有一丝烛火,且一片静谧,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里面一个人也没有。苏心暮沿着长廊缓步前行,静得连自己的脚步声都听不见。
如果有地理图志一类的东西,应该会藏在这里的。
苏心暮推开一扇未上锁的门,迎面便是几个排成行列的木架,能闻到空气中一股浓厚的樟脑味道,木架上摆着成册的文书档案。
苏心暮走近一个书架,看到上面的文册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苏心暮思忖片刻,按照顺序找到了约二十年前的籍册,从书架上取了下来。
靛色的线装册封面上贴着白标,上面写着二十年前的时间。
苏心暮逐页翻开,终于在某一页上找到了有关械乱的记载。
适滇南二族分居异地,积怨已久,秋收之后于碧落城外携铁器农具械斗至数千人,官吏不能止,城中人死伤越千,时碧落土司蒙袒疑畏罪,弃城逃。
苏心暮前后翻了好几页,关于械斗的记载就只有这短短几行而已,关于械斗的前因后果一概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