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沉浸式女友与男友的小蛮腰(135)

作者:逆紫 阅读记录

一把扯下唐若瞬颈上的红色围巾,尽管围巾由李此时亲手所系,扯的时候,攥着结的活口用力,但唐若瞬还是被扯得不可避免身体向前一冲。

被扯下的红色围巾眨眼之间又被李此时一个身体旋转加速度投掷出去。

红色围巾划过空中,犹如一道灿烂霞光。

众人的目光顷刻间被突如其来的红巾吸引,继而从正在即兴的欧阳飞燕身上转移。

此时,欧阳飞燕的音乐即兴已经毫无章法,仅凭着身体感受音乐节奏漫无目的乱跳。

红巾破空而来,欧阳飞燕亦是眼前一亮。

敦煌舞中彩带漫天飘扬,营造而出的飞天舞姿惊为天人,并非无中生有。

而且,音乐渐至高潮,大幅度的技术动作无疑是将众人情绪随着音乐推上顶点的不二之选。

并最终让这场音乐即兴无可超越,画上圆满句号。

只见欧阳飞燕将手一接红巾,身体顺势做出旋转,把红巾环至周身,骤然屈膝起势,一个燕式跳再次映入众人追逐红巾的眼帘。

红巾随着舞姿环绕飞扬,飘飘若仙。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欧阳飞燕这个动作做得早了一些。

音乐未至高潮,她的动作已经定在空中,落地之时,音乐却堪堪至高潮。

红巾缓缓垂落,蓦然露出一位倾国倾城的美人,神情端庄凝肃,在音乐高潮之中,幽幽抬眸。

一个充满故事感的眼神,瞬间将众人拉入无限幻想之中。

谁都不知道李此时是什么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移动到那个位置上的。

众人的心境本来应该随着欧阳飞燕的误差起伏且惋惜,此时,却完全将欧阳飞燕搁置一边,移情别恋至李此时身上。

第二百一十二章

李此时迈着一种颇具踌躇之感的舞步,直线运动路线从后到前冉冉而来。

以胶州秧歌的丁字拧步作为灵感之源。

[胶州秧歌——民间舞蹈]

脚位丁字步,前脚动力脚沿后脚主力脚内缘绷脚擦出,脚跟轻落碾转,双膝略屈,促使膝部转动,带动腰部扭动。

这一基本动律形成身体“三道弯”基本体态。

改作——动力脚沿主力脚踢出,并快速踢出一定的高度,脚跟距离地面约半个脚长,在空中稍作停顿之后,再慢慢拧,然后脚跟轻落地面。

将动力脚脚跟碾的旋力,转移至腰,以腰为轴心力点,后脚主力脚脚跟抬起,带动身体拧动。

弱化脚下的力量转移,加强以腰为受力点而增大摆动幅度。

这一改动,将李此时肢体腰胯部位柔美的曲线展现得淋漓尽致。

双臂上的动作——双臂置于身前,屈肘抬起,与身体保持略低于九十度的角度,上下错开,前后感觉上稍微重迭,指型兰花指。

宛若华服披身,手抚广袖,无衣胜有衣。

眼神上,摒弃睁大眼睛用来体现精气神的格式,采用叙事性舞蹈中,人物的眼神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

一双涉世未深略显稚嫩的眼睛,充满迷茫,时而举目流盼,遥望远方,时而低首垂目,若有所思。

点睛的眼神,瞬间让众人茅塞顿开。

——李此时的舞蹈传达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一位公主!

一位和亲的公主。

仿佛轻踢裙裾,跨越千山万水远道而来。

“三道弯”既表现出公主的婀娜多姿,又表现出行路的蜿蜒曲折。

一步一顿,生动传达出人物内心的踌躇,前路未知,命运身不由己,肩负重任不得不为。

舞步、双臂的动作、眼神,协调而流畅,气韵融会贯通到令人拍案惊奇的地步,目之所望,已非舞室空间局限,而是广袤无垠的天地。

舞蹈动作上细腻的把控,与音乐情感节奏丝丝入扣,音乐俨然已经成为配乐,而并非主宰。

这种微妙之处的含蓄,有时候远远比大开大合的舞蹈动作更能触动人心。

其实,音乐即兴一开始,就似乎为李此时的出场做出铺垫。

恍然之间,街市人头攒动,万人空巷,一片喧嚣。

忽然,鼓声一震,万般俱寂。——孟子东即兴。

文人墨客挥洒笔墨尽情描绘。——楚兰亭即兴。

舞姬载歌载舞,以舞献礼。——欧阳飞燕即兴。

这一切,无一不是为了迎接一位举足轻重的公主。

此刻,舞蹈室已然是一片屏息凝神的安静。

众人由公主的命运由此及彼联想到自己的命运。

在场众人亦是背井离乡,身负重任。

公主的命运无形之中牵动着众人的心。

欧阳飞燕还在音乐即兴,只是,她无论做出什么动作,都无济于事,皆是陪衬。

欧阳飞燕后知后觉,不由拂袖下场,一脸赌气地站在边上,蔫蔫之间,不知不觉瞥向李此时。

只见李此时姗姗走上前去,款款举头。

却望姚文研。

眼神陌生且恭敬。

显而易见,姚文研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角,而非唐若瞬。

唐若瞬震惊且难以置信,一股令人窒息的冷落感涌上心间。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他才是李此时唯一的男主角。

第二百一十三章

姚文研倒吸一口凉气。

他险些没有接住李此时含情脉脉的眼神,微愣之后,才故作帝王之威。

姚文研面相生得莫名三分戏谑捉摸不定,扮上君王,一个内里缜密外表风趣的帝王惟妙惟肖。

李此时拜舞,一首音乐随之结束。

另一首音乐紧锣密鼓播出,但——却是另一个篇章。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