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193)+番外

一进堂屋,刘季就试探问道。

秦瑶嗯了一声,猪身上的东西就没有便宜的,示意大郎把烛台放高点,手里拿一本账目正在看。

刘季想瞅一眼,秦瑶立马警惕的抬起头来,他只得悻悻在她对面坐下,从包袱里掏出一本书,装模作样的小声读,做出刻苦的样子。

大郎兄妹四个共用一个洗脚盆洗脚,洗完穿上草拖鞋,把炭炉里的炭分几块到他们的小炭盆里去,先回房休息去了。

这小炭盆有点意思,是秦瑶在镇上卖陶碗的店铺里淘到的,形制像是一个敞口罐子,但其实是一个很厚实的陶碗。

她把碗买回来,让刘木匠帮忙用竹片做了个外套,将陶碗放在竹编套子里,两头按上把手,那么小小一只捧在手里也不怕烫手。

一共做了三只,她自己一只,大郎兄妹四人,两两共一只。

寒冷的冬夜里,把炭盆先装好炭,然后盖上竹编的盖子,放在被子里把床烫一遍再上床,就一点也不觉得冷了。

在大郎兄妹四人从前的记忆里,冬天是最难捱的。

哪像是现在,冬天有炭火和不透风的房间,还有松软的被褥和小炭盆,缩在暖烘烘的被子里,舒服得都不想起床。

小炭盆还能放在膝盖上暖手,写字冷手,就摸一下。

这功能,和有钱人家的铜制暖手炉相似,没那么精致,可它便宜又实用啊。

就是陶碗的质量可能撑不了太久,明年得换新的。

秦瑶这些巧思,都是托了前世网络发达的福,天南地北各地特产都能从网络上刷到。

当时可能看着乐呵一下就过了,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能给她的生活提供许多便利。

刘季眼馋的看了眼秦瑶膝盖上的竹套小炭盆,不忘打听肥皂的事。

樊秀才都说好用的东西,那肯定是个值钱玩意,要是能做多一些拿去卖,还不得发?

他那炙热的目光,秦瑶完全无法忽视。

他想的事情她先前就想到过,怎能不知道刘季心里那点小九九?

第169章 该死的刻苦

秦瑶不爽的抬起头来,沉声道:

“收起你的心思,原材料是猪油,咱们做不起这生意,而且这方子我还有别的用处,你省了那份心吧,它不能让咱们家发财。”

一听原材料要用猪油,刘季心里直呼好家伙。

难怪这么好用,原来是用猪油做的。

不过......

“娘子,你要留着这方子干什么?”刘季好奇问。

秦瑶睨他一眼,“老娘的事情你少打听!”

刘季微笑:“好的,那我先退下了,娘子你早点歇息,夜晚少看账本,别熬坏了眼睛。”

他求生欲极强的撤了。

走前,自己去厨房找了只旧陶碗,往里头添一层灰,然后夹了几块炭火,免得自己晚上被冻死。

其实被褥这方面,秦瑶从没苛待过他,屋子里厚棉被都有。

不过太久没人住的屋子阴暗潮湿,夜里更是寒气一丝丝的往被窝里钻,不烧点炭火把屋子烤一烤,真的会冻出病来。

秦瑶打算明年得空,把屋子里的泥地面都铺上木地板,为自己打造更加舒适的休息空间。

如果有更多时间,就再多添一间屋子,把马厩弄得结实点,多盖个放置车厢的棚子。

对了,教大郎学会骑马这件事已迫在眉睫,过完年就得来场急训。

有条件的话,家里再添置一匹矮脚小马方便家里孩子上学用。

老黄太高大,对大郎和二郎的身高很不友好,要是哪天掉下马来,屁股都得摔两瓣。

一开始定制车厢也是想上学方便,可是赶车还得需要一个成年人当车夫,秦瑶后面才发觉,自己不可能每天上下学去接送他们。

毕竟她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水磨厂的采石安装,地里的农活,都需要她来完成。

然而想要实现这些想法,手里头还得有银子才行。

秦瑶深呼出一口浊气,碍事的人走干净了,终于得到片刻清静,低头专心盘账。

这次把伍掌柜的订单给结算了,收五十两银,减去成本,利润余二十两,她和刘木匠对半分,一人十两。

这十两银子,再加上家里原有的二百零六两八钱,共二百一十六两八钱。

年边家里买了不少年货,还有那小半扇猪肉,余额214两整。

水磨坊那份钱,几乎每个月都会花光,不算入内。

买田的事情,秦瑶从十月张罗到年边,还是没买到,要么就是太分散,要么就不是良田,而是中等田。

中等田的产出,还不如她继续租种刘大福家的良田。

可她看上的地方,刘大福不松口,她也没办法,再等等看,买田这么大的事急不得。

刘老汉也是这个意思,他帮秦瑶问了好多家,也没有特别合适的,就让她继续等,急买容易亏。

而且下一年谁知道是什么情况,今年的雪下得小,地上薄薄一层盐雪粒,没一会儿就化了,刘老汉刚刚吃完晚饭看了下屋外稀稀拉拉的雪,有点发愁。

瑞雪才能兆丰年,要是雪下得太小,冻不死地里的害虫,来年收成肯定有影响。

严重的,还会闹蝗灾。

刘柏众人觉得老爹愁得太早,这才今年第一场雪呢,兴许过两天就下得大了。

秦瑶把所有的银子都拿出来,重新数一遍,看着这白晃晃的银块块,心头一阵火热。

可惜这里没有可以消费的地方,要不然起码得报复性消费一波,慰藉自己这一年的辛苦。

银子数了三遍,越数越上瘾,要不是困意来袭,秦瑶还想多看它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