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一批做出来,正好赶上初试结束,各地考生们都还在县城里没来得及走,客户人群这不就有了嘛。
说好只做四五天,可芸娘看秦瑶弄出来的板料,越堆越高,心里就是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预感。
果然,干到第五天,活还剩下一半没干完,为了银子,一咬牙,直接拿了五十文钱出来,去请了村里一个田地少的汉子做五天短工,这才重新投入工作中。
二月十号这天,累得手酸的芸娘总算是把那堆待刷漆的木料全部刷完。
秦瑶数了数,居然比预计的量还超了点,一共做了四十只书箱的料。
芸娘揉着发酸的手腕,生怕秦瑶还有料要上漆,赶紧说:
“我得家去了,这么多天没能给我公爹他们送饭,婆婆都要骂死我。”
还说先前弄水车的时候都没她现在这么忙,也不知道到底忙个什么,一整日从早到晚见不到人影,别是去干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先前是秋收后农闲时,家里不忙,她在厂里又能准时拿工钱回家,家里的活不重,婆婆干得还行,自然不会说她什么。
但这次不一样,家里那些散碎的活全部堆到了婆婆一个人身上,抱怨几句是难免的。
秦瑶一听芸娘这么说,赶紧把工钱掏给她,一块五钱银角子外加一吊铜板。
四十只木箱,一只十五文钱,正好是六百文。
这才八天工,一下子就能拿到先前两个月的工钱,芸娘脸上的愁容瞬间散去,笑了起来。
“秦娘子,下次有这样的活你还叫我啊!”走之前,芸娘背着儿子乐呵呵的叮嘱道,似乎手腕上的酸痛都已经好了。
刘木匠都笑了,“真是见钱眼开啊。”
秦瑶耸耸肩,都一样,金钱的魅力谁无人能挡。
料子晾了两日,秦瑶的活也干完,陪着刘木匠把那些木箱全部组装起来。
四十只刷了黑漆,绘制粉白纹样的书箱整整齐齐摆在库房架子上,看起来还有点小震撼。
十二号这天,秦瑶把孩子们接回家来,吃过晚饭后,让二郎明天去学堂记得告知他的同学们,提前把尾款准备好,后日她亲自送到书院门口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二郎你这样跟他们讲,说我阿娘看在咱们是同窗的份上,给你们打了折,原价要668的神力书箱,现在只收你们568。”
秦瑶一挑眉,“记住了没?”
二郎嘿嘿一笑,连连点头,“阿娘放心,我一字不差的告诉他们,让他们记咱们一个小人情。”
秦瑶欣慰的拍拍他的小肩膀,“孺子可教也。”
“不过这种小人情也没什么用,平常还是该怎样就怎样,实力不对等的前提下,过了只会显得谄媚。”
大郎二郎收起笑容,认真听着,又学到了些人情世故。
三郎和四娘还懵懂,因为他们和大郎二郎不在一间教室,就连夫子也都不同。
第200章 交货
丁家族内的孩子们另由其他丁家叔伯族人们教导。
而免费入学的三十个孩子,则是在学堂侧面的屋子里接受成夫子的启蒙授课。
之前见过的丁先生,偶尔才来。
所以兄妹四人面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三郎四娘那边以启蒙为主,氛围较为轻松。
大郎和二郎这边气氛要严肃得多,因为同期的丁家孩子们都有一定基础,夫子教授的课程要深一点。
加上授课的目的是为了科举做准备,氛围是非常肃穆的。
好在兄弟两也十分努力,回到家后点着烛台提前预习明日功课,同时补充那些自己从前没学过的知识,暗暗追赶同期同学们的进度。
现在刚入学,差距还看不出来,抓紧时间补上去就好了。
大郎沉着冷静,二郎懂得伪装自己,丁家孩子们现在也不知道他们两什么水平,互相之间相处还算愉快。
事情说完,洗漱过后,母子五人回到儿童房,秦瑶翻开他们的书本,给兄妹四人补课。
白天课堂上先生讲了什么,哪里不懂不会,什么地方可以自己提前学习之类,都给他们划分清楚,引导他们自学,尽量把枯燥的文字解析得有趣些,勾起他们的兴趣。
培养出一个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后她就不用抓狂的给四个小孩辅导功课了!
自从四个小孩去学堂,秦瑶明显感觉到自己精力不足。
睡得晚,起得早,每天还要接送,回来还要忙着做书箱想办法赚钱。
所以,为什么丁家族学不能有宿舍?!
出发前往丁家族学送书箱的那天,秦瑶先去村里找了两个家里麦子已经收完的刘氏族人帮自己收割麦子。
一亩麦二十五文钱不包饭,直接包给两人。
麦子割好就帮她搬到家门口的平坝上堆着,回头她自己搬进屋去。
为了预防下雨,秦瑶今年特意找人帮忙编了三张晒席,两人割好的麦子用晒席帮她盖好即可。
万幸明日就是休沐,农忙连休三日,四个孩子可以回家帮忙给麦子脱粒。
安排好这地里的活,又吃了点大郎昨夜做好的便饭,秦瑶这才赶着牛车,载着二十只书箱向金石镇出发。
其中十五只是订单交货,剩下五只,是想带去镇上看看能不能卖掉。
秦瑶到的时候,正是晌午学堂学生们午休的时候。
二郎和大郎猜测她这个时间点应该能到,叫上那几个下了订单的同学,一起来到学堂外等候。
没一会儿,就看到一辆熟悉的牛车匀速驶来,兄弟两欣喜对视一眼,大郎往前迎去,二郎则告诉同学们,他们的神力书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