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瑶踩着满地蓬松的刨木花,来到刘木匠的大桌子前,熟练的找到他的笔墨,研墨提笔在一块儿废板上把水车的样式画出个大概。
示意刘木匠站过来,指着图讲:“我想要做一个这样的竖水车,用来带动石磨,我看了我家门口那的水流落差高度,只要做一个这么大的就行了......”
她抬手比划了一下,和她人差不多高。
刘木匠从没见过这种风车一类的东西,听见秦瑶说这水车可以利用水流落差形成动力驱动沉甸甸的石磨转动起来,脑海里根本想象不出来是怎样的画面。
好在秦瑶不胜其烦的一遍又一遍跟他讲解其中原理,又用他屋里的废木板打了水,做了个小型试验演示效果,加上刘木匠本身理解能力就很强,顿时明白过来,惊呼道:
“竟然还有这样的巧物,秦娘子,你是从何处看来的?”
秦瑶答:“小的时候,我在一本水利相关的书上看到的。”
刘木匠哦了一声,便不再询问。
凡是技艺,各家必然是藏起来的,贸然追问,触犯了人家的规矩就不好了。
秦瑶最喜欢的就是刘木匠这一点,不会刨根问到底,省去她很多解释的麻烦。
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这次秦瑶再用简略图讲了一次,刘木匠立马就懂她要的是什么东西。
除水车外,还需要选一根硬实的整根木料做承轴,才能承受水流冲击的力量,把这股力转移到推动石磨的摇臂上。
秦瑶道:“不需要做得多么精巧,只要整个动力系统能运作起来就行。”
刘木匠看着废板上简略的图纸,提醒她:“这要做出来,可得废不少好料子,银钱上秦娘子你得有个准备。”
秦瑶本想大手一挥,不用担心钱!
奈何钱包扁扁,不得不仔细问了下大概价格。
刘木匠说,念在她又让自己长见识的份上,先给她做,工费也免了,但光材料也还得一两银子。
秦瑶把心一横,“做!”
第60章 水车
秦瑶在刘木匠家待到下午两三点钟,把各种细节都确定清楚,又重新给他画了一份等比例缩小详细图纸,这才顶着咕咕叫的肚子回家。
正午阳光正好,刘大福家的田割完麦子,已经在烧麦梗了,村里的田地,一眼望去,都是正在忙碌的农人。
村东边那一大片靠河的良田,全都是刘大福家的,每年一到春耕,就有村民提着鸡鸭上门去,想要租他家的田耕种。
秦瑶想起刘老汉的建议,租刘大福家的良田耕种要趁早。
但现在只要一想起前几日在麦田里忙碌的疲惫,她浑身细胞都在叫嚣着:快跑!
算了,距离春耕还有些日子,先把水力石磨弄出来看看情况,如果情况不好再去找刘大福也不迟。
心里有了主意,秦瑶便一心为自己的水力石磨坊忙碌起来。
她先是在靠近自家的北面河岸桥边,整理出一片平地。
然后又去到河下游,搬回来两块几百斤重的巨石。
一整日里,除了吃饭喝水睡觉,剩下的时间就拿一把镐子在那石头上敲敲打打。
这般敲打了五日,两张直径八十厘米,厚度二十厘米的磨盘就弄了出来。
随后又在磨盘中心敲出洞,装上转轴和木头把手,一张大磨就做好了。
与此同时,刘木匠那边也传来消息,水车部件都弄出来了,派人过来叫她一起过去拼装,以免弄错。
秦瑶吃完了早饭就过去,和刘木匠一起,在他家的院子里折腾一个白天,拼出一架等人高的水车。
承轴也弄好了,两人是迫不及待想要看到效果,晚饭胡乱嚼了几口,就把水车和承轴全部抬到河边。
村里人吃完夜饭正得闲,这几日看见秦瑶在河边敲敲打打,正好奇她在搞什么呢。
这会儿看见她和刘木匠扛着水车这些东西往河岸边去,纷纷好奇的跟了过来。
等秦瑶两人到了河边,村里有闲的人都来了。
刘家老宅的人也在其中,秦瑶都不用招呼,哥嫂们就主动过来帮忙。
主要是想要第一时间知道秦瑶到底搞了个什么玩意儿。
大人们把凑过来的小孩驱散,在秦瑶的指挥下,把水车放进她收拾出来的河道里,底座上压满石头,就稳稳在水中转动起来。
到这才是第一步,接下来是石磨和各个部分承轴拼接。
这个过程别人插不上手,只能秦瑶和刘木匠两人操作。
幸亏秦瑶力气大,要不然一个人真抬不起这些沉甸甸的木桩。
拼装完毕,秦瑶晃了晃,确定稳固,亲自搬起那块自己提前就放在河边的巨石,用大石头把河道堵住,使得水车停下转动,把石磨另外一端木桩与水车拼上,用木块垫入缝隙敲紧。
组装完毕,天色已经暗下来,只剩下天边一抹橘色残阳。
但桥上的村民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之刚才更多了。
村长和刘大福都被这边的热闹引了过来,刘季从家中点了火把拿下来,空地上便有了光亮。
秦瑶下河,把堵上的大石块一撤,飞快跑上岸。
“哗啦!”一下,河水涌入狭窄的河道,形成一股强劲的冲击力,水车转动起来,速度越来越快,大力带动承轴旋转,将力传到磨盘上方的把手上,磨盘缓缓转动起来。
“转了转了!真转了!”刘木匠激动的喊。
秦瑶快步跑过来看磨盘,可能是这会儿水流量大的缘故,转速还挺快。
“真自己转了?”村长好奇的走过来,众人纷纷给他让开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