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瑶则露出笑容,“那就辛苦爹你们了,明天晚上都到我家来吃晚饭,我去刘货郎家给大家伙打两斤酒,好好吃一顿。”
张氏婆媳三人也笑了,知道秦瑶不会做菜,打算明天早点到她家帮忙做饭。
金花和四娘突然探出两个小脑袋来,期待的小声问:“阿娘/婶娘,能吃肉吗?”
“吃!”秦瑶一口答应,因为她也馋了。
算起来,明天刚好也是每隔五天的吃肉日。
不过家里没猪肉了,最近村里人忙着地里的活没人去镇上帮忙带肉。
但这难不倒秦瑶,抓鱼打鸟,明天她保证让肉端上桌。
又有酒又有肉,孩子们期待不已。
两家人在原地商议好明天的行动细节,这才分开家去。
回到家,刘季帮忙倒好泡脚水,站在旁边两眼放光的问:
“娘子,你打算怎么收钱?咱们家这个水磨这么好使,可不能便宜了村里人!”
秦瑶脱掉鞋袜,把脚放在温度适中的热水里,舒服的靠在椅背上,眯着眼睛问:“你想收多少?”
刘季讪笑,“这是娘子你做的水磨,还是娘子你做主比较好。”
“不过啊......”他又补充,“我觉得应该按照用的时间来算,比如一个时辰五文钱什么的。”
“这样一天十二个时辰,就是六十文,一个月就一千八百文了。”想想刘季都眼冒金光。
秦瑶呵了一声,“你想屁吃。”
刘季无语,好端端的怎么又骂起人来了。
不过面前这可是金主啊,得供着,真要让她一个月赚一千八百文,那她就是家里的菩萨!
“娘子,那你说多少合适?”
看她泡得差不多,刘季把洗脚帕递上,秦瑶擦干净脚,想了想说:“先试试一个时辰五文钱。”
听见这话,刘季嘟囔,“还不是和我讲的一样,你还骂我。”
秦瑶白他一眼,“价格是和你说的一样,但一天不可能十二个时辰都能排满,水车也不可能没有损坏,一天能有五六个时辰就不错了。”
刘季还真没想过水车损坏的事,“啊?”了一声,“容易坏吗?”
“容易。”秦瑶道:“那毕竟是木头,河里也有杂草之类的容易卷进去,所以还是要很小心。”
刘季的兴致瞬间掉下去大半,倒了洗脚水,溜了。
秦瑶检查好门窗,又到大郎兄妹四个的屋子看了看,这才放心的回到自己房间,躺在床上算账。
如果水磨每天能开张五个时辰,那一天能有二十五文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七百五十文。
细米一斤八文,能买九十三斤半,很不错的收入了。
当然,这只是最好的设想,实际情况如何,还得经过实践才知道。
想着这些,秦瑶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再次睁开眼,已经是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
厨房里有米香味飘出,刘季一般五点半起来做早饭和家务,煮饭的空档收拾衣物去河边洗。
这个时辰,村里的女人们还在家里忙活,所以河边不会有人看见他一个大男人在洗衣裳。
这一点,夫妻两保持了默契,秦瑶没有刻意宣扬,刘季则刻意隐瞒。
所以还没有人知道刘季在家里除了要做饭之外,还得包揽家务和洗衣的事。
秦瑶起床,先在后院完成每日的晨练任务——两百个引体向上。
出一身汗后,洗漱干净,正好吃早饭。
第62章 母子打鸟
孩子们这个点也起来了。
吃了早饭休息一下,大郎和二郎雷打不动出门绕村跑两圈。
三郎和四娘才五岁,秦瑶不建议小孩这个时候就开始习武,免得伤了底子。
所以安排他们俩上午自己读书,读的是她写在木板上的唐诗。
只有日复一日的读,加深印象,才记得牢。
大郎跑村很认真,一点都不偷懒。
二郎就不一样了,跑累了直接坐在路边摘草玩,嘴里念着秦瑶教的九九乘法口诀,比起累死累活的习武,他更愿意去读书学算术。
但他又很想学秦瑶的功夫,而学功夫的要求就是必须完成基础锻炼,这可太为难他了。
大郎是一心想要学到后娘手里的本事,他自知脑子没二郎那么灵光,所以一心只求做好一件事。
知道秦瑶今天要去山里狩猎,大郎出门前还特意求她等一等自己,等他完成晨练想跟她一块儿上山,所以跑得格外快。
大郎两圈跑完,二郎还坐在田埂上纠结要不要放弃习武。
大郎看着弟弟,无奈摇摇头,先行回家。
刘季已经拿着镰刀去找刘老汉他们了。
秦瑶正在准备狩猎的工具,见大郎返回,嘱咐龙凤胎不要私自去河边,两人便一起出了门。
只是弄点肉晚上好加餐,秦瑶并没有深入森林的打算,只在山林外围。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地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草,林子里有不少小动物在活动。
村里的村民和半大小子们也很爱到这片外围小树林里布置一些简单陷阱,偶尔运气好,能捕到兔子、地鼠之类的小家伙,给家里人加餐。
但因为时常有人出现,这里的动物都很敏锐,人一靠近,就逃得飞快,想要逮住它们可一点都不容易。
至少在大郎看来,想要抓到这些又小跑得又快的家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这个事情,换到秦瑶身上,那是再简单不过了。
也没看清楚她是怎么做的,大郎刚想说那边有一只鸟,就听见“啾”的一声惨叫,他想说的那只鸟儿就从树上掉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