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与青梅解战袍(182)

作者:贺万川 阅读记录

行军一日,安营之时,罗杉同祝逢春商议,依官职大小,中军帐归祝逢春居住,罗杉在旁边另设幄帐。祝逢春也不推辞,当晚便歇在中军帐内。次日,斥候传来消息,幽州兵士听闻涿州战事,都盼王师北上。幽州太守为定军心,已斩杀十余名中原兵士。

祝逢春大喜,便点五十精兵前去传信。两日后,幽州太守死于乱军之中,守军派人送来降书。接管幽州后,祝逢春命人星夜赶往涿州送信,留下三千兵士并一位都指挥使后,祝逢春再度挥师北上,行军路上,顺州太守归降。

行军未及十日,天下震动。上京派来使臣,约祝逢春檀州议和。祝逢春登上高塔,眺望巍巍燕山,萧擎站在她身后,道:“恭喜你,得偿所愿。”

祝逢春转过身,望那衣冠简朴的公主。这几日,萧擎和她同吃同住,看她发号施令,看她撰写文书,看她兵不血刃拿下两座城池。上京一天比一天近,萧擎也一天比一天寡言,算下来,方才那七个字,是她这两日说的第一句话。

“我想要的不止这些。”

“我知道,你还想要檀州、蓟州,想要我草原部族俯首称臣。”

祝逢春抿唇一笑,道:“你也看到了,没有你,我一样能收复燕云。公主,我扶你做戎狄君主,是真心为百姓谋划。”

“我知道,可你不必说这些。抛开公主之名,我只是你的阶下之囚。”

“我想让你明白我的心意。”

“小祝帅的心意,缺我一个人明白么?你说这许多,无非是想让夸你深谋远虑宅心仁厚,可你这样的人,缺我这一句夸赞么?”

“旁人是旁人,你是你。”祝逢春一手携了萧擎的手,一手抚上她的后颈,道,“公主,我想让你懂我,想让你明白,我不曾亏待你半分。”

萧擎抬起头,颤声道:“你只想让我懂你,你懂过我么?你明白我的心意么?你知道这几日我是怎样过来么?”

“我知道你过得不好,饭不吃几口,话也不说几句。再过几日,你便要登上王位,公主,没有哪个国君,是哭丧着脸即位的。”

“这般笃定,好似我已身在宫中。”

“我既说了,便不做其他假想。”

天色渐晚,两人下了塔,回到军营。三日后,祝逢春兵临檀州,领一众将军,与戎狄使臣会谈,要戎狄自除帝号,立萧擎为储君,归还燕云,拜大齐为上邦。戎狄使臣商谈许久,只说要回上京请命。

当日,檀州归降,祝逢春又留三千兵马,领剩余两万军马北上。大军抵达中京,陶希夷同几位戎狄使臣赶来,言说戎狄皇帝薨逝,太后垂帘听政,两位皇子不服,联合宫卫骑军叛变,太后率兵平叛,两位皇子伏诛。

经商议,戎狄决意应下祝逢春要求,只是要祝逢春前往上京,看萧擎继承王位。

“戎狄太后盛情邀请,本帅却之不恭。烦请贵使先领萧擎回去,本帅随后便到。”

“一人一骑能耗多少光景,小人再等片刻便是。”

“谁说本帅要自己过去,萧擎是我心爱之人,她做君主,我自然要送一份大礼。”

“这……”

萧擎上前两步,对那为首的使臣道:“听她安排便是,你不听,她怕是要一路打到上京。”

“公主知我心意。”

萧擎冷冷一笑,要回她的兵器,叫了手下的十九个将军,同那使臣一道离开。

祝逢春命唐越传令时,陶希夷道:“小祝帅,我看那太后不是好相与的,此去上京须多带人手,一饮一食都加以提防。”

“杀人杀得这般利落,哪里会是好相与的。戎狄那几个重臣,可是也有死伤?”

“死了一个,退了两个。”

祝逢春笑了笑,走出军帐,看帐外红霞燃遍,衰草连天。第二日,祝逢春命罗杉留守,携唐越、陶希夷、席风、席影、陶冉等五人奔赴上京。中午时候,萧擎亲自把她们迎入驿馆,奉上各色戎狄美食。

三日后,萧擎封王,祝逢春送上一把宝刀。萧擎抽刀出鞘,道:“这刀你用过几次,我为何不曾见过?”

“此刀是我昔日偶得,一直舍不得用,你走那日,我派唐越回了涿州一趟。”

萧擎放下宝刀,道:“过几日便是中秋,能留下来陪我过节么?”

“军务繁忙,恐难从命。”

“你不是把罗杉留下了么,什么军务他不能料理?实在担心,你便写封信回去,我派人给你送。”

“王君如此盛情,逢春恭敬不如从命。”

“呵,你几时恭敬过?”

萧擎转身离开,命几个公人送她们回驿馆,又命一名亲信看她写信。祝逢春摇了摇头,只得把此间所见一一写下,要那亲信送到罗杉手中。夜里,唐越来寻,道:“萧擎这般作为,你不怕她寻事害你?”

“她应当不会,我怕的是旁人。”

“不管是谁,你都不该应下她的邀请。”

“已应过了,总不好出尔反尔。”

祝逢春取一枚果子,咔嚓咬了。来上京时,苏融再三叮嘱,要她事事小心,末了,又塞了许多吃食给她,要她少吃戎狄之物,多吃自带之食。

“有陶医师在,哪里会有那许多事。”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她笑了笑,终究还是带了这些东西。三天来,戎狄美食都吃不尽,这些自然只能堆在角落,夜间谁饿了,便来挑两个填肚子。

不知戎狄中秋,都会吃些什么。祝逢春看一眼窗外,想起沿路所见。檀州之北,原野一望无际,时不时有戎狄百姓走过,放着成群的牛羊。随牛羊走上一阵,可见条条溪流,澄明如镜,照见片片白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