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青梅解战袍(194)
那只手蓦地跌下,连带圣上两只眼睛也合在一起。片晌,圣上重新睁眼,教宫人在身后加了两只引枕,又命她床边坐下,抚着她的脸,笑了一阵,眼里滚下泪来。
圣上低声道:“若她真有这么年少该多好……”
“圣上,斯人已逝,生者还当节哀。”
“我知道,适才不过一时感慨。”
圣上松了手,轻轻碰上她的手背,她将手一翻,便将圣上那只手虚虚握住。圣上的手,比之马将军还要冰冷几分,垂在掌心,似稻米沉甸甸的穗,轻轻一搓,便会落下许多谷粒,只留几根细瘦的茎。
“再过一阵,我便能看到你祖母了。”
说这话时,圣上声音极轻。祝逢春抬起头,正看到她浑浊的双眼。身侧宫人道:“圣上吉人天相,只要养好了病,多久都活得,莫说这等丧气之语。”
圣上摇了摇头,说了句:“那些都是虚的,我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便接连咳嗽起来。祝逢春帮她拍了拍后背,宫人叫一声圣上,也扑过来为她抹胸捶背。总管倒一杯热水,服侍她喝了,又从架上取一只锦盒,倒一粒黑色药丸出来,拈在手里让她吃下。
片晌,圣上咳嗽止息,挥手令宫人退下。祝逢春看她面上带汗,道:“圣上可要召太医过来?”
“日日都是这样,叫了太医也不济事。”圣上倚着引枕,复又看向祝逢春面庞,道,“祝卿,你可知,朕深夜召你进宫所为何事?”
“臣不敢乱言。”
“但说无碍。”
祝逢春拱了拱手,俯首道:“圣上先有故人之思,后有死生之叹,召臣进宫,想是为立储之事。”
“你倒敢在朕面前提起生死。”
“圣上无畏,臣子何惧?”
“你这张嘴,倒是同她全然不同。”
祝逢春抬起头,轻声道:“祖母从军时,圣上尚未登基,天下纷纷扰扰;臣从军时,圣上掌国数载,天下河清海晏,两人境遇不同,行事之法自然不同。”
圣上抿唇一笑,片晌,道:“可人有生老病死,掌国只能数载,不能千秋万代。祝卿,依你之见,朕当如何料理身后之事?”
“圣上既召臣前来,应知臣之过往。”
“朕如何不知。只是祝卿,朕心中有憾,亦有惧。”
她合上双眼,又一次握住她的手。眼前之人,已是八十八岁的老者,她做过妃嫔,做过皇后,做过太后,最后又以女子之身登临帝位,掌国三十三载。
经年以来,她兢兢业业宵衣旰食,驭群臣于庙堂之上,推新政于江湖之中,唯独耄耋之年,渐渐生出懈怠,恨故人之远去,恐大厦之将倾。
“圣上,所憾之事,无论如何不能更改;所惧之事,若不着手应对,又会化作新的憾事。圣上,先太尉若在,必不愿圣上如此行事。”
“她是不愿,可她不会这样明白地说出来。”
祝逢春微微颔首,依旧看着圣上双眼,道:“臣与祖母,是全然不同的两个人。”
“好一个全然不同!”
圣上仰起脸,笑了一阵又回过头,将她的手握得更紧。好半晌,圣上道:“她那杆虎头亮银枪,你用着可还顺手?”
“承蒙圣上关照,臣用此枪,登临战场如有神助。”
“用着顺手便好。这枪她用了三十多年,当中杀气,绝非寻常将领所能压制。当年她……她在淮东输了那一场,她那侍卫拼死将她带回,也带回了她的长枪。依照她的心愿,我将她葬在淮阴,只留这杆枪在身边。”
说话间,圣上又咳一阵,宫人送来热水,圣上慢慢喝了,道:“那侍卫年纪不大,只比你那侍卫大了四五岁,后来离了军营,也不知眼下过得如何。”
“圣上口中侍卫,可是姓俞名星,精通刀法那位?”
“好像是这个名字,怎么,你认识?”
祝逢春爽朗一笑,道:“何止是认识。圣上,俞侍卫虽离军营,却于十年前被家父请回,现在淮东担任女营指挥,前日升作副都指挥使的席风,便是她慧眼识珠的结果。”
岁物徒芬荣
圣上睁大双眼, 将祝逢春来回看了一遍,倚回绣着龙纹的锦缎引枕,轻声道:“她相中的人, 总归是不会错的。”
“一如圣上相中祖母。”
圣上笑了笑, 眼周褐斑不住晃动,像纛旗上的血点, 深深浅浅,迎风飘荡。祝逢春看过她的面庞, 又低头看她那只手, 看着看着, 圣上道:“我相中了她,却没能护住她, 她为我戎马半生, 我却任她死于竖子之手。
“祝卿,你说, 当年若是派别人过去, 若是将她留在京城, 是不是……”
说到这里, 圣上噤了声。她闭上双眼,又一次咳嗽起来。这次她咳得极重, 惹得阁内人都手忙脚乱起来。总管拈一粒黑色药丸,连着水杯递到她面前,圣上摆了摆手,道:“咳一阵便过去了,不必用药, 药吃多了,头便沉了, 混混沌沌,不知在做些什么。”
“可这么咳着也不是办法,圣上,多少吃一点。”
“咳不了多久了。”
圣上由宫人撑着身体,凑过去喝那清水,喝到一半又咳起来,祝逢春看那玉杯,里面赫然漂着一点殷红。总管见状,当即跪到地上,一连磕了几个响头,苦苦求她用药。圣上扪着胸口,望祝逢春道:“祝卿,朕该吃这药么?”
“圣上龙体有恙,自然该求医问药。”
“你可知这药里有什么?”
“臣不知。”
圣上呵呵一笑,道:“这药是粟籽做的,适当用些,是治病的良药;不加节制去用,便是杀人的利剑。朕这病,起先是吃麦门冬汤,后面换成茯苓杏仁甘草汤,再往后又换麻杏甘石汤加味方,来回吃了两个月,总也不见好,太医没奈何,开了这药丸给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