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门逢春至(517)
门房恭恭敬敬地呈上一沓子拜帖:“都在这儿了。”
他一件一件地翻着:“东兴楼两人,宏济堂两人……倒是有趣,他们东家要带一位小姐来。”
门房点点头:“我还跟他们问过呢,说是大小姐管事。”
他哦了一声,点点头:“女人从商,多半有两下子。”
正说着,忽然一个小火者急匆匆地走过来,在他耳边小声道:“金公公,督公刚接了封信,说有要紧的事,中午客人的事您就不要管了。他让您带两个嘴严的手下,立刻到码头接一个人。”
他皱着眉头道:“接什么人?”
“督公说,是个女人,从台州来的,姓袁。”
第302章 九华篇之初见
外面是浓阴的天, 整个南京城像是被扣在了大蒸笼里,又热又闷。金九华带了两个手下赶到码头时,都已经出了一身的汗。
一艘乌蓬小船安静地停靠在岸边, 随着水波上下晃悠着。船夫用斗笠扇着风, 猫在船舱里躲太阳。他上前给船夫看了一眼南京守备太监府的腰牌, 里头两个婆子就扶出一个女人来。
说是扶,其实是半扶半拖, 那女人也很怪,头顶是毒辣的太阳,码头上来往的妇女们都穿着单衣, 体面些的穿着薄纱裙衫。她却穿了一身厚实的青布衣裳, 用白帕子将下半边脸挡住,脖子里又围了一条长长的围巾。看他站在岸上, 她用眼睛瞥了一下, 竟是一言不发。
他有些发愣, 挥手招呼手下过来, 请她们上车。两个婆子提着一件青花小包袱,将女人送上了车, 又走回来, 陪着笑说道:“金公公, 我们……是台州参将府里的人, 赶着要回去。”
他露出惯用的客套笑容:“您二位千里迢迢过来, 还没来得及招待, 好歹吃了饭再走,不然算我们不懂事了。”
婆子直摇头:“招待便不用了。这位……袁姑娘, 您多费心。路上我们俩人轮流看着,才没投了水。谢天谢地, 可算把人送到南京城了,我们也好回去交差去。这一道,好悬没将人吓死。”
看她们的神情,像是终于卸了负重。金九华心里一紧,背上生出些白毛汗来。
他小声问道:“这位小姐……她看起来挺年轻的,为什么要寻死,您知道吗?”
婆子们都露出些为难的神色,其中一个往马车那边瞧了一眼:“说是倭寇船上逃跑出来的。”
“她家里人呢,能找到吗?”
“不知道啊。出了这种事,家里人一般都当死了,认回去多没脸。”
另一个也补一句:“作孽啊,听说那船上的女人被掳了去,都是伺候几十几百个贼寇,没白没黑地轮着来,哎呀呀……”
一个便扯着另一个的袖子,努了努嘴。
两个人都不做声了,对着金九华福了一福,便急着告辞。
眼看小船驶离了江边,他赶忙上了马车。那女人钻在马车不见光的角落里,缩着身子坐着。
他看女人瘦得像干柴一样,心里琢磨了半天,开口咳了一声:“这位……袁小姐,我是南京守备太监府上的书办,姓金名九华。”
女人低低地嗯了一声,又将眼睛闭上了。马车晃晃悠悠往城里走,冷不防压到一块石头,车身猛然震动了一下,她僵直地晃了晃,险些栽在他身上。
他小声道:“坐稳些。”她恍若不闻。
他心里越发觉得不对,车里光线不好,恍惚看见她的眼睛像是陷下去了,脸颊上又有些病态的红色。
这样热的天,他后背都湿透了,她一滴汗也没有,他疑心直翻上来,小心地问道:“姑娘……可是身子不适?”
她仍是不说话。他试探着说道:“督公府上有大夫,也是我们从军中带来的,我叫来给姑娘瞧瞧。”
她睁开眼睛瞥了他一眼,没点头也没摇头。
马车缓缓停下了。金九华跳下地来,又伸手去接。她磨磨蹭蹭地下了车,没让他扶。他心里已经有三分疑惑,三分不忿,只是勉力克制着。
进了府上的角门,他把语调又放软了些,小声问道:“袁小姐,我们府上的东北角,有几间屋子很是敞亮,姑娘若不嫌弃……”
她轻轻点了下头,又对着他抬抬下巴。他明白这意思,是叫他头前带路。
他初来南京,府内外诸人都知道他是高俭的心腹,就算六部官员见了他,也都客气的很。今日见她架子端的十足十,他心里有一股无名火窜上来,大踏步向前走了几步,想想到底是督公吩咐的事,便又回头瞧瞧她。她显然跟不上,走了两步就停下歇一歇。
他叹了口气,就停在原地等着。磨磨蹭蹭好一阵子还没有到花园,阳光底下酷热难耐,他的汗珠子直往下落。见她实在走不动了,他便道:“还是我扶你……”
还没等他讲话说完,只见她站在原地打晃,接着身子就往下一栽,结结实实地摔在了石子路上。
他吃了一大惊,叫道:“来人,快喊大夫来。”
有人答应着去了,又有几个小火者围上来,都不敢动,只在外头出主意:“哎呀这……金公公,是中了暑气了吧,穿的这样厚。”
他伸手一摸,路上的鹅卵石也是烫手的。来不及多想,他抄着她的双腿,将她打横抱了起来,进了旁边自己的屋子。
他将她放在床上,一把将她脸上的帕子扯去,用指甲用力掐着她的人中。她低低地哼了一声。见还有微微的喘气,又伸手去拽她脖子上的围巾。
袁姑娘浑身抖了一下,睁开了眼睛。忽然看见他的脸近在咫尺,她脸色骤变,猛然直直地坐了起来,嘴里呵呵有声,两手劈头盖脸只是乱抓。这一下变生仓促,他一个不留神,脸上便被她的指甲抓到了,只觉得一阵剧痛。他在军中呆惯了,抬手就是一格,将她按着肩膀推倒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