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哄你一个(91)
姜棠哭声戛然而止。
她仔细回忆三年前的往事,记起了什么:“记得,当时是学校组织的义工活动,一周时间,在一家公益图书馆,帮工作人员晾晒整理书籍。”
“那你还记得经常坐在梧桐树下的哥哥吗?”
-
-
“慕先生,今天还看得清吗?”
“偶尔。”
一家英国私人诊所,医生走到坐在窗边的男人身旁,在他面前晃了晃手:“这样呢,眼前能有感觉吗?”
“有。”
慕知清收回视线。
他脸色苍白,身形消瘦许多,腿上放着一个精致漂亮的绘本,正握着笔,细致地画着,写着与棠棠的点点滴滴。
年少时期后脑受过重击。
当时落下的伤疾未及时处理,最终在多年后复发,压迫颅内多处神经,视神经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专家团队诊疗后,很快就确定了手术时间。
主刀的医生说手术成功的几率很大,并且不会有什么后遗症,但毕竟是脑部手术,很大可能会存在术后记忆受损的情况。
距离手术还有两天。
前几天这座城市刚经历了连续暴雨,现在雨后天晴,外面的天空湛蓝如洗,一尘不染,连带着空气都是异常的清新自然。
医生走后,慕知清拿着绘本,擅自离开了医院。
-
“棠棠,把那几本书拿到这边晒吧。”
“好哒。”
公益图书馆的后院,几个志愿者正在晾晒被雨水浸泡的名著典籍,十七岁的姜棠拿起手边的几本名著,跑到同学身边。
花坛旁边还有晾晒的位置。
姜棠将怀里的书小心翼翼地放在地上,拿起一本,看到上面的名字后,又惊又喜:“哇,是《诗经》译本!”
“《诗经》?”
“嗯,我和它来自一个国家,它可是古代文学的瑰宝。”
与姜棠分在一组的是英国本土的一个女孩子,她看向姜棠手里捧着的文学瑰宝,还有棠棠眼底的珍惜。
“既然是瑰宝,我们就把它晾在最好的位置。”
“嗯。”
姜棠点点头。
将《诗经》译本翻开后,她小心放在了花坛最好的位置,让温暖的阳光充分地洒在这本瑰宝上面,希望它快快干。
第75章 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
晾晒完抱过来的几本书后,姜棠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后院的空间并不小。
远处,有一棵茂盛的梧桐树。
盛夏的梧桐树叶郁郁葱葱,在灿阳的映照下愈发光彩夺人,尤其是微风乍起时,那棵梧桐树就像活了一样。
高大英俊,生机勃勃。
让姜棠觉得有意思的并不是这棵树,而是树下的长椅上坐着的一个哥哥。
他很奇怪。
从不开口说话,也不跟别人打招呼,一直戴着一个宽帽檐的帽子,穿着白色的休闲服,手里握着一支铅笔。
不停地在绘本上画着什么。
不知道是不是姜棠的错觉,她总感觉这个哥哥在偷看她,是那种说不上来的心灵感应告诉她的,这个人有鬼。
可每次看向他的时候,他都在低头画东西。
午时,骄阳正好。
阳光透过梧桐叶子,将斑斑驳驳的暖光洒在这个哥哥肩上,帽檐遮住了他大半张脸,能看到他白皙的肌肤和流畅漂亮的下巴。
坐在树下的他,宛若一幅优雅的画卷。
今天是公益活动的第六天,每当姜棠来到后院,这个哥哥也会过来,他不会打扰别人,就安安阿静静地坐在长椅上。
他已经来了六天了。
是个画家吗?
他一直在绘本上画着什么,有时候也会用笔写着什么。
姜棠又从图书馆搬过来一箱湿透的书籍。
箱子被她扛在肩膀上。
她故意走到梧桐树旁,把搬运的箱子放下。
白衣哥哥忽然就把手里的绘本合上了。
姜棠是用余光扫描的。
每当她靠近这个哥哥,他就像小机器人一样低下头,一动不动了,让人感受不到他的气息。
姜棠用英文跟他打招呼。
他将绘本放在身后,纤细的手指跟她打了哑语:我在这边晒太阳。
姜棠学过简单的哑语,继续跟他说:“花坛旁边阳光更好,这边都是阴凉,我可以帮你把长椅扛过去。”
白衣哥哥打了哑语:谢谢,不用了。
“哦,你微晒,不暴晒。”
姜棠拿起两本书,准备把书晾在他旁边的阳光区域,谁知他嗖的一下站了起来,疾步走向了门口。
离开了。
姜棠愕然,这人有点奇怪。
-
公益活动最后一天的时候,依旧是个明朗的大晴天。
姜棠今天是新中式穿搭。
干净的白色半袖衬衣,搭配了青竹色马面裙,公益活动结束后会集体合照,老师让她表演一个节目。
她带了竹笛。
打算吹《棠梨煎雪》的谱子。
小时学乐器,唯偏爱竹,因为哥哥的昵称是竹。
本来打算邀请一下那个坐在树下的人一起听。
因为他总是孤独地坐在树下。
他给人的感觉是清冷疏离的,没有任何生机的,肌肤也是那种病态的白。
是不是生病了。
但,梧桐依旧枝繁叶茂,坐了六天的那个哥哥没有过来,姜棠还有怅然若失感。
也不知道那种感觉哪来的。
得干活了,姜棠还是有条不紊的晾晒书籍。
这是最后一批了。
今天下午就能收尾,现在临近正午,她一直都没看到那个画家哥哥再过来。
姜棠搬起最后一箱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