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宠妃想摸鱼(188)
“派安西将军去镇南,可真有你的。”莫渝朝他竖起大拇指,想了想,结局好像与莫青锋的关联不多,应该不会有事,倒是没反对,就多问了一句,“西疆那边让谁去守?”
“朕信得过你的大哥,就让他代你父亲的职责。”李怀璟想起她之前说过的结局剧情,沉吟片刻,“还有那位卫将军,得把他留在威城吧?”
这话说得心不甘情不愿的。
谁会愿意眼睁睁看着自己放在心上的人跟别人私奔?
莫渝尴尬地笑道:“三郎倒也不用考虑得如此周到,妾身不会偷跑的……不过还是留着他吧。”
祝寿
虽说没必要私奔,但莫渝最后得带着那支私兵回援京城,大概还是需要假死离宫去威城才行。
调兵遣将之事定了下来,李怀璟命人去拟诏,又将莫渝揽入怀中,问她道:“不日便是太后寿宴,你可有准备?”
太后寿宴之前是交给皇后操办的,赵青云被废之后,六宫事宜便转交给了周淑妃暂代,莫渝不用为此操心,李怀璟是在问她准备寿礼的事。
“准备是准备好了,就是不知道太后会不会喜欢。”莫渝偷觑着他,有些心虚,“三郎准备了什么?”
李怀璟道:“无非就是些祝寿图、碗盘、壶瓶之类的。朕还想着,要是你没预备寿礼,朕便连同你那份一起送了就行。”
“妾身就不麻烦三郎了。”莫渝“嘿嘿”地笑了两声。
十月十二,太后寿辰当天,虽说是依着太后懿旨将寿宴从简安排,但毕竟是她的五十整寿,宫里早在五六月时就已经提前预备着了,再加上负责接手操办寿宴的周淑妃与太后沾亲带故的,排场依然不小。
太后盛装出席寿宴,在宫女的簇拥下坐于含元殿内,接受殿外百官贺寿。
随后又至太液池畔的蓬莱殿,那些外命妇们早早的入宫,聚在殿内吃茶闲谈了半晌,见太后驾临纷纷避席行礼,这才正式开宴。
丝竹乐声中,宫婢鱼贯而入,珍馐佳肴一轮轮地送上,摆满案桌。
众人个个头簪鲜花,口中说着吉祥如意、万寿无疆的喜庆贺词,纷纷献上寿礼。
就见那些寿礼一堆堆地往殿内搬,金银、翡翠、玉石等物不计其数。
李怀璟也依照礼制向太后祝寿,送上一尊无量寿佛金身塑像,此外还有蟠桃献寿图、八仙祝寿高足碗、万寿青玉耳杯、仙鹤寿字纹莲花瓶等物,林林总总的十几件,却是不少。
太后亦是笑容满面,显得比平日里要喜庆不少。
直至进毕九盏御酒,这场寿宴才算告一段落。
等到了傍晚时分,则在太液池中央蓬莱岛上的太液亭内举行第二场寿宴,算是后宫家宴,只有太后和皇上,以及诸位妃嫔出席。
已是初冬时节,湖上的晚风也凉了起来,内侍省的人早已在亭子四周摆设好了琉璃屏风,被围起的各个边角处皆放置熏笼暖炉,暖融融的,让人不会感到寒冷。
众人登船来至蓬莱岛,到太液亭中入席。
亭中设数张坐席,作为寿星的太后居中而坐,夹杂着几缕银丝的头发挽成高髻,珠钗步摇点缀其间。
大概是之前那场宴席上喝了些酒,此时瞧她面色红润,还带着些雍容华贵的气度。
太后左手边上位则是身为皇帝的李怀璟,两位皇子端坐在他身边。
皇后被废,太后右侧的上位也不好空着,便由暂领六宫的周淑妃带着庆宁公主坐在此席。
莫渝则在李怀璟的刻意安排下,坐到了他那侧的席位上,也就是原来周淑妃坐的左侧首位,对面则是元婕妤。
其余后宫妃嫔,凡有位分者尽皆出席,按着位分高低依次入座。
元婕妤和田美人自不必说,张语知却也在场。
田美人乍见坐在末席的张语知,认出她是在皇上出宫秋猎那时与侍卫偷情的“宫女”,暗暗吃惊。
不过因是在太后的寿宴上,她也不好就此声张,只是时不时地往张语知看去。
待太后让众妃嫔免礼就座后,便从两位皇子开始,再度开启了送礼环节。
李秉坤与李秉墉两位皇子,带着他们的妹妹庆宁公主,一起抬上来一个大寿桃。
这寿桃是他们找尚食局里最好的御厨做的,名为“百子献寿”,是道面点。将其剖开便会露出藏在里面的九十九个小寿桃,有着庆祝百子、百岁之意。
“庆宁祝太后娘娘日月昌明、松鹤长春。”庆宁公主脆生生地说着祝词,让太后笑弯了眉眼。
周淑妃素来知晓太后的喜好,献上一串从永安寺请来的一百零八粒满金星小叶紫檀佛珠,颇得太后欢心。
接下来便轮到莫渝上前行礼。
“妾身拜见太后娘娘。祝太后娘娘瑶池春不老,寿域日初长。”她口中念着祝词,双手捧着一只锦盒献了上去。
“起身吧。”太后微笑着点点头,“这里头装着何物?”
莫渝托着锦盒,听她发问,便伸手打开盒盖。
锦盒内放着的不是什么奇珍异宝,而是只巴掌大小的绣花锦囊。
说是绣花,也不过是用金线绣了“平安”二字,不是什么名家手笔,是莫渝自己亲手缝制的。
比起周淑妃的那串佛珠,这平安锦囊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太后见了便只是笑笑,让莲芷姑姑过去收了。
右首传来轻轻的笑声,不用看就知道是李怀璟在那儿笑她。
莫渝没去理会他,将锦盒交给莲芷姑姑,落落大方地对太后说道:“这锦囊是妾身亲手所制,上头的‘平安’二字,亦是妾身对太后娘娘的诚挚祝福。妾身手拙,做得不怎么精致,可它却是内有乾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