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他禁欲又高冷(116)

作者: 木泥土 阅读记录

待慕知意坐上她的马车后,裴清允冷白指节间的帘幔落下,吩咐青松:“走吧。”

——

慕知意回到恒阳侯府已是戌时,天色完全黑下来,原本细微的风也变得急骤,她自侯府门前撑伞回到扶云院,本不想沐浴直接就上榻去歇下的,可身上的轻纱裙都被打湿,身上湿漉漉的。

只好去了净室沐浴一番。

晚膳也未用就上了榻。

她今日一早去后院佛堂给老夫人请安时,说用晚膳的时候回来陪她,老夫人院中的大丫鬟前来扶云院看她时,她也不见只说落了雨,耽搁了。

碧荷在屋内点了香,随后剪灭了烛火,慕知意躺在枕上望着月白账顶,怔怔的出神。

这是第一回她爱上了黑暗。

躺下的那一刻,似乎所有的疲累全都消散不见了。

以往,她总觉得光亮能带给她足够的安全感,是以,她喜欢光,而此刻,她有太多的情绪不愿被人所看到,黑暗,就是最好的掩饰,她躺在枕上。

可以出神,可以皱眉。

也可以落泪。

没有人值得她信任。

她本身就不是个拥有信任的人,年少时就在柳婉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明白,这世间唯有自己一人可以相信。可人心非铁石,她亦非圣人,还是把她仅有的信任给了身边待她好的人。

给了谢宇珩。

给了皇后娘娘。

可无一例外,她还是都失望了。

他们都没错,是她本就不该去相信,在没有足够的利益和手段面前,她想用那不值得一提的真心去换取想要之物,不止是想的太过简单,也实在是傻的可怜。

夜色越发暗沉了,窗外的雨还在滴答作响,软枕上沾染了泪水,慕知意闭了闭眼,让自己在这暗夜中去直面她的痛苦,她想到了柳舒,她很想她。

想见她。

暗夜中的床帐里隐隐传出她湿糯的嗓音,含混的一声一声的唤着‘母亲’。

直到满室寂静中,传来一阵轻稳的脚步声。

她才让自己收了啜泣。

对来人道:“我没事,出去罢。”她以为是孙嬷嬷,这些年来孙嬷嬷心细如发,常如此关怀她,可她话落,床帐外的人影却站在那里再未挪动脚步。

慕知意后知后觉,从枕上起身,抬手掀开床帐的那一刻,她看到离她的床榻仅有几步远的位置,柳舒身披墨色大氅,身上染了雨夜的寒,正站在那里,眸光一寸不错的看着她。

依旧是那般淡漠的气质,眉眼间有着说不出的情绪。

慕知意唇瓣翕动,有些干涩的咽了咽嗓子,许久才道:“您,您怎么来了?”柳舒闻言神色才有了一丝清浅的变化,将发间的帷帽摘下,走至慕知意榻前。

她语气很轻:“我来看看你。”慕知意乌眸明亮,染了水汽看着她,她知道,她在宫中的事柳舒定是已知晓了,这个时候,她依旧是在想宽慰柳舒:“我没事的,您不必担心。”

柳舒应了声,将手中提着的一只食盒给她放在床边小几上:“给你带了蛋羹,用些吧。”慕知意许是刚哭过的缘故,这一刻,她的眼泪有些不听使唤。

想要往下落。

她只好强忍着,憋得嗓子疼,垂眸从榻上下来,自顾自的打开食盒,埋头一勺又一勺的用着还温热的蛋羹,让眼泪在黑暗中流下,不给柳舒看到。

一碗蛋羹早就吃完了,可她却迟迟没能抬起头来,直到心间的情绪都被她压下,她才抬眸看向柳舒,嗓音沙哑道:“外面还落着雨,我没事,您快些回去吧。”

柳舒一直在看着她,在她眉眼间瞧了瞧,才终于开了口:“意意。”柳舒神色间难得的有了几丝情绪:“别再干涉我的事了。”她嗓音很轻,语气却不容置疑。

“你年纪还小,过好自己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柳舒知道,她都知道,慕知意自始至终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她,可她真的不想让她为她这么做,她已经很对不起她了,这么多年没有给过她陪伴。

让她在侯府受尽了委屈。

她弥补她还不够,怎能让她再为了她受尽委屈。

她的命根本就不重要,自十七年前就已不再重要。

慕知意本是收了的情绪在听到这句话后再也忍不住,她在榻前站起身,走至柳舒身前,乌黑的眸子直直看着她:“您不让我干涉您的事,那您呢?您到底要做什么啊?”

桩桩件件都是要人命的事,您为何如此不珍惜自己的命呢?

她哭着,哭的泣不成声:“我早就猜到了,您根本就不在乎自己的命,可我想让你活着啊,我不想你有事,”她不住的啜泣,哭红了眼:“您就算不为了自己。”

“您想想阿梨,您为了阿梨也要好好活着。”

或者,也为了她,她也想让她好好活着。

柳舒未上前来为她擦去眼泪,她只是不再看她,将眸光转去一侧,语气微沉道:“你若再干涉我的事,我会命人把你送离上京城,我早已在临安为你置买了一座别苑,你去那里待着罢。”

她的语气很冷硬,加之她的嗓子之前受过伤的缘故,听在人心上,如同冰块重重敲打下来,与她整个人的温婉气质完全不符,说完,她便要抬步离开。

慕知意开口唤她:“阿娘——”柳舒抬起的步子终是又落了下来,慕知意哭着道:“我不走——我不干涉你,你去做你要做的事。”既然她的事非做不可。

那她,就在背后守护着她。

屋内静默许久,窗外雨打屋檐的声响愈发激烈,柳舒回转过身来,依旧是那副平淡如水的神色:“意意,你错了,我不是你娘,我只是你的姨母,”她顿了顿:“我和你,永远都不会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