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174)
从来没有让陛下等待的说法,因此明慕到时,几个小朝会的常见成员已经在等候了。
“诸位或许都看见了那封议和疏?意下如何?”
明慕摆摆手,免了那些虚礼,直接坐在上首,出言询问。
对方提出议和后,直接八百里加急送了过来,其他的信件还在路上。
“简直荒唐,戎狄尚未攻下一城,也敢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当盛朝无人了吗?!”
一向以好脾气、稳重的卜祯都忍不住,更别说其他人。
“也就是说,我们拒绝这份议和条件?”明慕沉声道。
他虽年轻,还未及冠,但身上的帝王威势越发厚重,特别是处理政事之时。
往日时时内斗的内阁此时都发出了一致的声音:“绝不能同意。”
若是同意,失去了河套这一处优质放牧之地,以后只能节节败退,甚至如前朝一般,偏居一隅。
而从之前那个梦中,倒是能知道,戎狄入关后,将汉人视作低等人,胡人为高等,不事农业,反而在大好的江南地区放牧!
思及此,他们心中更为焦灼:“陛下,河套关乎盛朝百年,绝不能轻易舍弃!”
明慕点了点头:“先祖从繁华的金陵迁都至燕都,便是告诫后人,天子死社稷,绝不能再重演前朝之悲剧。”
也就是说,这场还未开始的议和已经失败了。
相较之下,卜祯对后面半截更为在意。
能说出如此信誓旦旦之语……难不成这人也有如他们一般的奇遇?
他们倒是没想到对方居然做了预知之梦,还从盛朝义无反顾地去了戎狄。
“依臣之见,需鼓舞军中士气,佐以火器,固守城池,再逐渐推进。戎狄少铁,也缺少冶炼的匠人以及技术,如今突然出现火器,定是盛朝之内,有人传递。”
“定要捉到内鬼,断了对方的来路,以儆效尤!”
“对方没了火器供应,还能如此嚣张?”
底下在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在简单讨论火器之后,又开始商量盛朝哪位将军适合,又应该采用什么战术。
因多文官掌兵,所以高层官员全都是文武双修,不少人在年轻时有着善用兵的名声。
明慕简单听了一会,想法反而和他们不大一样——他不觉得这次是盛朝的内鬼。
他是帝王,王朝在他面前是没有秘密的,如今最为尖端的火器技术在宫内的兵仗司。
说实话,看了之后,并不觉得对方的火器是从燕都偷渡过去的——虽然之前那个、什么、总之一个伯爷和戎狄的交易中,的确翻出了火器这项。
尽管他与宫内的娘娘沾亲带故,但火器格外重要,看管很严。在先帝去世后,更没机会了。
从如今的战报来看,他们使用的火器是比宫内的要好的。易燃易炸,看起来仿佛也没有炸膛或者哑炮的风险。
此时,军营中的信被送上了明慕的案头。
殿内瞬间息声,安静下去,让陛下专心看信。
“……从手上的兵卒口中得知,第一次戎狄使用的是一种皮囊,其中裹着深色的油状物质,爆炸极为剧烈,燃烧时间很久。第二次则是使用了火炮,城墙千疮百孔,或不可守……
再有,军中士气低迷,神鬼之说喧嚣尘上。”
一字一句,怵目惊心。
明慕捏紧了信件边缘,沉默地递给阚英,道:“给诸位大人传看。”
现在可以肯定,那些火器绝对不是从盛朝出去的。
大炮虽然在攻城时有用,但想将加固后的城墙砸成这样,甚至退守,绝不是盛朝出品。
这封不长,很快就看完了。
“火器,不是来自盛朝。”明慕缓缓说出这个结论,“有人在帮他们。”
诸位臣子哑口无言。
“是西方的红发夷人?”
“听说西边小国林立,除却和盛朝友好的,还有一些人,对盛朝虎视眈眈。”有人发出一声嗤笑。
那些弹丸小国,人口都没有一省之多,也敢来撩他们的虎须?
唯有卜祯,苍老的眸中满是担忧,问道:“陛下意下如何?”
“先退守,等待援军和新一批的火器,其路迢迢,我不信他们能无条件供给,此外,还需干脆些,找到他们的石油地点,直接切断。”
明慕立刻回答。
“陛下,请听臣一言。”
卜祯站出来道:“西方红发夷人想要来到盛朝,只能走陆路和海路。想从港口接近戎狄极为困难,但从陆路开始,便没有这个困扰。
“也就是说,早在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之前,对方就已经想对盛朝下手了,并联系上了戎狄。这么长时间的商议,计划肯定已经预备完善,由戎狄作为进攻方,利用他们的火器,逐渐蚕食盛朝之地,最后让戎狄成为盛朝的主人,与西洋红发夷人合作。”
随着他的诉说,明慕心里越来越没底,手心微微汗湿。
他真的能保护好盛朝吗?
不,他一定能,必须能。
“以臣之见,此番必须尽出兵力,以夷戎狄。”
明慕有点没听明白:“什么?”
“就是杀光戎狄全族。”卜祯耐心解释。
明慕:“???!!!”
明慕:“这……”
真的需要这么夸张吗?这可是灭族诶?好像轻描淡写就说出来了。
他毕竟是从和平的现代社会穿越过来,戎狄在几百年后,已经融入了华夏,成为了五十六个民族之一。
之前只想着如何打败对方,将他们赶出盛朝的范围,从没想过要把他们全杀了啊!
“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了……”明慕尝试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