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245)

作者:关途 阅读记录

——

明慕找到方向,立刻充满干劲地去准备了。

阚英见状不妙,道:“陛下——”

“我心中有数!”

他让人铺开笔纸,自信满满地提笔,预备从记忆中找个积极向上的故事……

但是想了半天,还是没有下笔。

阚英缓缓地放心。

不知道陛下是想做什么,目前来看,不算顺利。

明慕也知道自己似乎没什么写东西的天赋,恹恹地放下笔,重新趴在桌子上,唉声叹气:“好无聊啊。”

“这样不好吗?”阚英其实挺希望如此。

有一种奇妙的预感,不停对他说,不能叫陛下负担太多事情。

如今陛下好不容易养好了一点身体……

倘若继续劳累,或许会发生一些……谁都不想看见的事情。

“闲下来放假当然舒服啦,但是总不能别人在忙,我在休息吧。”

“可陛下不必一力承担,多喊些人就是。”

明慕点了点头,思来想去,决定还是找一下外援。

毕竟写新戏文这件事,还是得找专业的来。

当天下午,几个文采好的翰林就被喊入宫中。

他们还是第一次面见圣上,手脚都知道不知道怎么摆,直到宫侍一人发了几张纸。

“今日喊你们来,是朕想出了一个新的话本折子,预备叫你们写出来,去往民间传唱。”

端坐于上的陛下认真地说:“大纲……啊不是,大致故事已经发给你们了,可以先看看。”

原是写话本折子,不是编写圣贤书。

这几人略略放松,低头去看手上的几张纸。

题目有些怪异,与现在的戏本都不同,端端正正写着三个字:《白毛女》①。

陛下难不成是想写个妖鬼故事?也、也挺少见的。

但是这项爱好和先帝炼丹比起来,实在不算什么——叫人写点东西罢了,最多费些纸墨。他们这些翰林,笔杆子不错,足以写出让陛下和百姓满意的戏本子。

既能满足陛下,又能丰富百姓的生活,算得上两全其美。

几人在心里过了一圈,才翻开了第一页,开始看这个故事。

其中不少内容被明慕用成现在的话语替代,后面的结尾也有所改变。

一时间,大殿中寂静无声。

等众人将这短短的故事看完,明慕等他们缓了一会,问道:“怎么样?”

这个故事能有极高的传播度,内核能让人有强烈的共鸣,这点是不需要怀疑的——只需要怀疑,在封建时代,能不能让人有共鸣。

明慕有点紧张。

现在不乏这样的故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都是“个人有问题”,比如坏人、帝王,而不会直接抨击“某个现象有问题”。

“陛下的巧思……实在是……”

终于有一人开口了。

他深深吐出一口气,才压住心底的燥郁,回道:“是一个极好的故事。”

不得不说,科举制度能让普通农人一跃成为官员,这些人中,也不乏有辛辛苦苦寒窗苦读,冬日严寒、夏日酷暑,家中辛辛苦苦耕种几亩薄地。

在苦苦考不上、家中无以为继的时候,若是求到当地豪强家中,有些心善的的确会借钱,只是利息极高——不乏有被利息逼得家破人亡的人,但是、但是……

少有人意识到这是“不好”的。

这和放利子钱不同,而是他们求上门,才愿意拿出银子,帮他们渡过难关,难道不是“好”的吗?

他们没有帮助那些无底洞的赌徒,而是向那些走投无路的可怜人发善心。

手中的这个故事,却给了另一个思考的角度,甚至叫他们内心沉重不堪。

“陛下,最多三日,臣等就能完善这个故事。”那人甚至一口气应下这件事,恨不得一夜之间,叫这个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

千里之外,沿海。

海上远远有航船来此。

“那群盛朝人是疯了不成?怎么最近守卫严密了这么多?”

“原先还有漏洞,现在居然一点找不到了。”

“弟兄们有许久没能开荤了……真是,每天这三瓜俩枣,算什么?”

几个人不停地发泄心中的怨言,恨不得早早打赢那群盛朝人,好到岸上抢些东西回来,不论粮食,还是金银珠宝等。

浑然没想到,自己也算是盛朝人。

在众人驻扎的地方,走来了一队红毛夷人。

他们看都不看这些普通“倭寇”,直接去了老大的营帐。

等这群人走后,有人啧了一声:“这群人,眼睛恨不得长到天上去。”

同伴用力拍了他一下:“别瞎说,现在老大对他们可是尊敬得很。”

大约三天前,这群红毛夷人从水路一路直上,经过重重审核,才来了最核心的地方。

听说,他们要提供最先进的火炮和船只,只要他们攻破防线,顺利驻扎内陆。

简单来说,就是一方给钱给技术,让他们大闹一场,从海面直接入侵到内陆,甚至咬下狠狠一块肉。

不知道老大心里是怎么想的,但目前来看,双方的合作倒是很顺利。

“这群人疯了,就咱们,还想分离盛朝,自立为王?”那人压低了声音,不叫人听见。

他们虽然闹得声势浩大,人数有几万,但心里清楚——就他们这些草台班子,若真的放弃了海上的便利,去了内陆上,厉、邵两位将军,就能把他们按在地上狂锤。

还自立为王?做什么春秋大梦!

也就那些眼皮子浅的西洋人,觉得几万人就能攻下一个国家,也不看看,先前冒出这念头的戎狄,直接都灭族了。

上一篇: 殿下好风流! 下一篇: 天帝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