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246)
没死的全都拉去了矿场,听说过得比猪狗还不如。
“咱们清楚的事情,老大也一定清楚,内陆哪有海上快活?”
这些小岛互相连通,盛朝没有合适的船,大船容易搁浅,不易调转;而小船,却没有他们这样熟悉环境,所以作战一直焦灼。
在加上朝廷一直轻视倭寇,认为是癣疥之疾,也不大愿意多拨军费,才一直猖狂至今。
【作者有话说】
①《白毛女》的原作者是郭沫若先生
83 第八十三章
◎登基第七十五天◎
“不知阁下考虑得如何?”
霍索恩是女王的心腹之一, 也是内阁中重要的臣子。
为了吞下盛朝,他特地学了盛朝的语言,并且千里迢迢地来到此处。
诚然, 盛朝是一个强大的对手, 霍索恩自认为已做了完全的准备。
“行倒是行, 只是你们答应的火器和金银要从哪里来?”
老大倚靠在椅背上, 看到这群人, 似乎是笑了一声。
霍索恩不太满意这人的态度,但为了后面的合作,勉强忍了:“我们的船已经快过来了,跨年之前, 能到福建。”
要跨越重重海域,从英吉利海峡前往了福建,再一路往上。
路程遥远, 但一定能送过来。
以往这段路最熟悉的是葡萄牙的商人们,他们依靠白银, 购买了许多盛朝的东西, 在欧洲诸国之间流通, 赚得盆满钵满。
不难想象, 假若他们能占领下盛朝,白银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口袋中。
这就是一处金山。
将金山占领下来,好处显而易见。
之前戎狄虽然好战, 但上下人数太少,能打的人,也只是几万。
而结果也显而易见。
这些人最多只能占领一处城池, 还守不下来。
只能说这是囿于小国思维的局限——他们仍旧以为, 只要人多、只要有足够的火力, 就能占领一个还未到周期之末的国家。
而这个国家,甚至出现了中兴的苗头。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失败了一次,仍旧没有悔改,还是认为是兵力以及火力的问题。
“哦,好,不错。”老大敷衍了几句,“等船到了,我们再谈论。”
霍索恩微微拧眉,在合作的关键时候,不愿意挑剔他的态度,只生硬道:“既然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我希望你们能表达出诚意。”
“怎么说?”
“这些日子的进攻……并不能让我满意。”霍索恩对盛朝话掌握得并不透彻,说出来有种奇怪的别扭感。
说完这句话后,他转身离开,背影决绝。
“爹的,真是个疯子。”
等人彻底离开后,老大没忍住,暗骂了一声:“催催催,天天就知道催,也没见他给过什么东西。”
“死抠门。”
身边的狗头军师摇着羽扇,慢声慢气地劝慰:“不日,那些倭人也要带着人过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爹的。”老大又骂一声,“我们只是顶个倭寇的名头,这死人找来一群真倭寇。”
谁看得起那群和猴子似的野蛮人?也就这人,还以为那群野蛮人会是助力。
“只能说,小国之人,没有眼界。”军师继续摇着扇子,问,“老大的计划,有几成把握?”
如今,老大只是稳住那些西洋夷人,等物资到了,再翻脸不认人。
——毕竟,他们这些“倭寇”若是有良心,就不会背叛盛朝,跑来海上为生。
另一边,出门的霍索恩猛得沉下脸。
他的手下用母语问:“长官,你也看出了,他们并不在意此次合作。”
“没有关系,他们只要完成为我们探路的职责即可。”霍索恩同样回以母语,“至于随后,我们国家的军队会前来,彻底占领此处。”
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士兵,如何能与他们的军队相比?
他们的士兵有最好的职业素养,在海战中永远不败。
——
福建造船厂极为出名,是盛朝的三大船型之一,适合远洋,其上配备了火器,也是战船的主要构成,吃水极重。
同时,亦有小型船只。
这些船只都用风力系统,佐以人力,若是顺风,自然如虎添翼……若是逆风,便略有颓势。
并且,这都是久远之前的技术。
随着倭寇入侵、下远洋资料的流失,盛朝逐渐从积极向外开拓,变成了固守国内,造船技术也停滞不前,这些曾经赫赫有名的船厂,已经关闭了好久。
如广船、沙船一类,只在近海或者内河行动的,尚且能够支撑。如福船一般,只能远洋的,便迅速地没落下去。
可这已没落的产业,却迎来了第二春。
“陛下欲重启远洋大船。”
这个消息快速传遍了上下造船厂。
除此之外,甚至给出了高额的悬赏金,用以激励造船的匠人。
饶是如此,也是耗费了一些时间,才找到有传承的船匠,缓慢地开工。
“硬帆是前朝以来的传统,怎么陛下忽然说要软帆?”
稍有经验的匠人对着陛下的命令吹胡子瞪眼:“还有什么铜覆船,这又是什么?船都是用铁钉相连接,何必要在外面覆盖一层铜皮子?”
这样奇怪的船,还能叫船吗?
加了铜底的船,吃水岂不是更重?
原本远洋船的缺点就是笨重,这岂不是加重了缺点,这样的船,有什么用呢?
听说,后面还要在上面增加数量不少的火炮。
这样的船,还能运输吗?
“师傅,我觉得陛下的想法挺有意思的。”小徒弟在旁边,提出了一点异议,“就是这个软帆,咱们行动不是更灵活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