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皇帝被迫成为咸鱼(295)
“陛下这么说的,一定没错。”有百姓虽然害怕他一路上怪异的样子,却大着胆子回答,“况且,陛下还说了,假若生了重病,可以去银行借钱。”
“那些钱没有利息,和这些人完全不一样。”
“就是就是。”
不得不说,明慕选择建立政府公信力简直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又根据那些存单,将钱财还到百姓手中,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比起这些商人、地主、乡绅,他们更愿意相信陛下。
“那就好、那就好……”
这些日子要处理生意和田地,兄长每天忙碌不断,的确忽略了这些消息。
知道之后,他再看向孔庙之中哭嚎的父亲,心中陡然升起了一股嘲讽。
想必对方也不清楚这些,以为哭庙有用,才肆无忌惮地来到此处吧?
——
明慕在早朝上气不过,才说出了那番话,回头想想,倒是觉得自己冲动了。
这又不是东瀛,开个船直接过去了,而是在那么远的西洋,一路过去都要小半年了,士兵过去之后,士气都低迷,不大好打啊……
只是他将这些疑惑和太傅说过之后,遭到了对方无情的嘲笑:“陛下想得太多了!”
明慕:“什么?”
“这些可不需要陛下发愁,一应事情,全由朝堂之上决定即可。”太傅只道,“陛下在早朝上所说的,可引起不少武将的兴趣了,此番之后,一定有不少人等着毛遂自荐,愿意带着人去呢。”
如今新型练兵法传递至全国,军费也好好的,没有拖延。
总不能风头全叫武官抢去了!
况且,那些新式的船只火器,也不是人人都试过的,难免心生好奇。
“可是……路途这样远。”
“陛下有所不知。”
太傅找来先年间的文书,递给明慕看:“遇到这种情况,不必都叫盛朝的士兵出手,可以在当地雇佣。”
明慕:???
什么?雇佣兵?
这时候就有了?!
领先多少年啊这是……
再看递来的文书,才理解了太傅的话——
对于某些偏远地区,若是叫盛朝的士兵强行镇压,容易引发暴动。诸如云南、朝鲜乃至南诏。明慕先前只知道,针对这些地方的管理,都优先选择当地人。
没想到就连攻打,也选择当地人啊!
太祖年间就爆发过一次少数民族起义,用盛朝士兵不仅牺牲多,效果也不好。后来那个地方有本地人携带自己的追随者投降,重用了他们,才将叛乱顺利平息。
后来攻打倭寇的时候,也是任用了南诏人,让他们两边互相撕咬,甚至现在,南诏和东瀛都不和平。
“过些日子,陛下说不定能收到广州传来的消息,那边有不少的西洋人,很愿意为陛下排忧解难。”
盛朝此次出征,只是教训一顿,并不是真的占领——这么远的距离,占领了也没用,管不起来。
但对周围的效果来说,便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时机,好好地割下大不列颠的肉,瓜分他们的舰队。也不用过多牺牲自己的士兵,而是跟着盛朝的行动就行。
一方能少出人手,一方能获得利益,可以说是两全之策。
本以为陛下了解这些,才在早朝之上说了那番话。
“陛下,今年咱们要好好补一补课了。”缪白忧心忡忡。
陛下有时候会冒出一些惊人的想法,细细想来,有不少过人之处。但有些时候,显得太缺少常识了些。
正统大道陛下是清楚了,于这些偏门,仿佛又不大清楚的样子。
明慕正翻看文书,闻言,诧异地抬头——
什么,有了早操还不够,还得加课吗?!
98 第九十八章
◎登基第九十天◎
第二日见到明慕时, 明璇简直惊喜不已。
她已经很久没有和舅舅一起上课了。
明慕拿着文书坐在她身侧,趁太傅还没来,问道:“阿璇想要什么性格的朋友?”
元日祭祀, 足以让所有人都知道阿璇的特殊, 东宫班子可以尽快准备了。
在正式决定之前, 明慕和长姐通信过——虽然这么久对方都没主动发来过消息, 仿佛真的忘了这孩子, 但涉及未来的大事,还是要告知对方的。
只是回信中,反而是一副全然放手的样子,意思就是让明慕任意施为, 有关明璇的只有这一句。关于明慕的话倒是多了许多,比如不要沉溺后宫,趁着年轻励精图治——总体思想就是赶紧扩大盛朝版图, 让盛朝强盛起来。
仿佛一点不介意自己的孩子会成为盛朝的下一任主人。
这真是……
明慕不清楚对方在想什么,年岁相差较大, 长姐也不可能主动对他敞开心扉。
他倒是只将这件事压在心中, 连澜哥都没说。
“我都可以……”明璇皱了皱眉, 补充说, “不要太笨的。”
这个要求……嘶……
谁不觉得自家孩子一等一的聪明?明慕看明璇也是如此,可真按照明璇的标准去找伴读,基本上一个都摸不到的。
“好, 我知道了。”明慕郑重地应下,心里想着近些日子朝中有适龄孩子的官员。
和世子们不同,世子们算是明璇的同学, 可以亲近, 但不是手下, 可以推心置腹。而东宫詹事、少詹事等,都是要跟随明璇一辈子的,得细细挑选。
实际上,明慕私心里是想让贺隋光来的,他年纪正好,又是三元,身上还有系统傍身,能力过人,只是蠢蠢欲动的心被哗啦一股凉水浇下来——对方早就说,不愿意去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