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471)
唐咨大喜:「多谢殿下。」
刘封摆摆手,叫士兵带着唐咨去休息,更换衣甲,将黟县降兵重新编制,继续由唐咨统领。
陈寿皱眉道:「唐咨当年虽反,如今十余年已过,其心未明,势穷而降,不该叫他再带旧部。」
「唐咨反魏念汉,这一点便足够了,只愿他能看清局势,犹记当年初心就好,」刘封摆手笑道:「今兵进江东,还有许多文武在观望之中,我连唐咨这等两叛之人都能受降,其他人自然更无忧虑了。」
陈寿这才恍然点头,原来刘封接受唐咨,更多的是做给东吴文武看的。
「报——」正当大家欣喜之时,忽然探马匆匆前来,「蒋将军被困大庾山,请大将军派兵支援。」
「蒋班被困?」
刘封吃了一惊,忙问道,「是何处兵马?」
那人答道:「乃是陵阳吴兵,正好在来路上与黟县逃兵会合,将蒋将军围堵在山上了。」 (5,0);
陈寿言道:「想必是唐咨先前就向陵阳求援了,只是援军来得晚了一步。」
胡遵忙道:「蒋班只有三千兵马,恐难守住,请将军速发人马去救。」
寇威还未曾卸甲,抱拳道:「我这甲胄在身,正好去一趟。」
「不必着急!」
刘封却抬手拦住了几人,皱眉道,「蒋班虽然兵马不多,但依山而守,坚持一日料想无碍,其被困山上,吴兵料我必会发兵去救,若沿途设伏,岂不吃亏。」
寇威一怔:「那……难道见死不救了?」
刘封沉吟片刻,展颜笑道:「陵阳既发援军,我料陵阳兵马便不足,胡将军领轻兵迳往溧水,吴兵闻报必回救陵阳,则蒋班之围自解矣!」
胡遵大喜道:「此计最善,末将这就带兵赶往溧水。」
刘封又道:「命你领一万骑兵张扬旗帜鼓噪而进,越过大庾山境内,吴兵必然看到,沿途之上暗中分出一部人马埋伏半路,若吴兵来追,给他们来个迎头痛击。」
「遵命!」
胡遵领命而去。
「将军,那末将……就去歇息了!」 (5,0);
寇威见没有他的任务,便显得兴致缺缺。
刘封笑道:「少严若是不嫌累,可领一支兵马随后去大庾山,待大庾山吴兵退走,与蒋班合兵一处,追杀吴兵。」
寇威嘿嘿一笑,喜滋滋领命而去,他久随刘封,最喜欢干这种痛打落水狗,捡便宜的好事,厮杀有厮杀的畅快,但捡漏却又别有乐趣。
众人各去准备,刘封吩咐其他人部署城内防备,打探乌程朱据大军的消息,这是东吴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了。
第1356章 根深蒂固
(4, 0);
寇威等人走后,刘封巡视一遍黟县,昨夜一场猛攻,城中守军不足,只一个冲锋便被胡奋先攻破南门,吴军寡不敌众,弃城而走。
如今兵马加上一万多降兵,足有十六万余,全军进入丹阳境内,秣陵就在不远处,关平也拿下会稽,东吴大势已去。
兵法和谋略固然重要,但都是建立在兵力的基础之上,没有足够的兵力支撑,一切都是空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诸葛亮有通天之能,在击败夏侯惇和曹仁之后,等曹操全军压境,也不得不弃新野、走樊城,逃窜江南。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如今江东也不存在力挽狂澜之人,周公瑾、甘兴霸之流一去不存,更缺少少年孙权那样有魄力的明主。
孙权晚年的一番折腾,令江东人心离散,军心不振,正如这秋日之花草,一场秋霜,遍地枯黄,只能等待风雪过后,再次新生了。
朱据和刘纂两人的兵力合起来不足十万,诸葛恪仅有两万人马,如果能再将陵阳拿下,刘封打算从北路直取秣陵,乾脆不管南面的朱据和诸葛恪了。
朱据是老将,虽然曾被孙权下狱,但毕竟也是当朝驸马,免于一死,最后又被起用,这样的老臣最为忠烈,也深得军心,有他在军中,就很难让吴兵军心散乱,必须要先将他调走。 (5,0);
而诸葛恪虽然自傲,但的确有本事,与他交手,也要费心费力,一个不留神,或许就要损兵折将,眼看东吴就剩最后一口气,这些人将来都要归降。
同为一家人,刘封不想在这个时候损伤太多人马,这也是他没有挥兵长驱大进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当他查看地图筹谋整个江东之事的时候,关平派宗预前来禀告会稽军情,陆浑兄弟投降,会稽全境平定,还顺便收复了东瓯山越,诸葛恪退守富春。
宗预见礼之后言道:「末将奉命来见大将军,是有军情大事要与大将军当面商议。」
刘封笑道:「你们既得会稽,便从权决定直取吴郡即刻,关将军有此兵权,又何须来与我商议。」
宗预抱拳道:「关将军想调张南水军,从浙水出东海,从吴郡东面娄县、曲阿一带登陆,对吴郡两线出击,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刘封言道:「我调张南水军南下,一来是牵制诸葛恪在会稽兵力,而来便有意叫他出海迂回而战,如今王濬水军在采石矶遇阻,正好由张南这一支兵打破局面。」
「原来大将军早有此意,是我等太过愚钝了,」宗预摇头失笑,又道,「末将此来,还有一事要向大将军禀告,却是关乎阎将军的婚事。」 (5,0);
「婚事?」
刘封一怔,笑道:「男大当婚,这是应该之事,又何必来问我?」
宗预叹道:「将军有所不知,阎将军今年二十已过,至今却无婚配,实是为其身世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