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937)
刘谌心怀抱负,有济世安民之心,自然不愿意一生都活在刘封的阴影之下,即便刘封已经放手朝堂政事,但在外人看来,这一片江山还是刘封和诸葛亮等人打下来的,与他刘谌没有丝毫关系,论中兴功勋,也是刘封远盖他这个皇侄。 (5,0);
眼下的局面与历史上蜀汉后期诸葛亮和刘禅的情形颇为相似,天下人只知麒麟王刘封,不知皇帝刘谌,但刘禅可以完全放权给诸葛亮,更无猜忌之心。
刘谌却大不相同,他与刘禅完全是两种性格,甚至比刘备还要强势,如今正值年轻气盛,意气风发之时,自然不甘于事事都要经过刘封的决策。
一代帝王初长成,正如同温室里种了一棵参天大树,刘封再也不是他的保护伞,为他遮风挡雨的顶棚,反而成为其成长的阻碍,要想更进一步,唯有冲破这层保护,才能真正的呼风唤雨。
但刘封从未想过要执掌江山,他只想在这个乱世轰轰烈烈体验一番运筹帷幄、冲锋陷阵的热血痛快,能够延续汉祚,保护天下百姓,不叫外族入侵,避免五胡乱华的惨剧再次发生,让大汉成为万国之尊,万千百姓以此为荣便足矣,至于那高高在上的位置,对他来说反而是个累赘。
但在任何一个时代,是没有人会完全信任于他的,帝王心术最是难测,即便刘谌英武,也避免不了这个时代认知的局限性,这就是作为人臣的无奈。
「虽有周公之心,奈何难遇武王之主!」
刘封一声轻叹,早在做出拥立刘谌的决策之时,他早就有了这个思想准备,但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尽是如此之快,竟让他有一丝莫名的失落。 (5,0);
执掌江山又如何?
刘封苦笑着摇摇头,两世为人,见识了历史的兴衰更替,加之这十余年殚精竭虑,他早已厌倦了大权在握,身在高处每一步都如临深渊。
反倒更羡慕嵇康那般率性而为,来去自如,他身不由己没有回头之路,为了不枉这二次重生的生命,更为了心中的英雄梦,努力迈步向前,硬生生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现在看来也该到了强行改道的时候了。
眼下的情形刘谌倒有些像急于上位的康熙,只是自己并非狂妄自大的鳌拜,更不愿看到叔侄势如水火,将这辛辛苦苦数十年打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
事关国运和许多人的前程性命,若是一个处理不好,不知又有多少无辜之人送命,必须要有一个安稳的过渡阶段,这个时间比刘封预料的来得早了一下,但如今局势大定,也无关紧要了。
「将军……」正当刘封暗自思忖的时候,苏森轻轻走进来,看他脸上的神色,显然也知道了这件事,不过他并未多问,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
刘封暗自吸了一口气,微笑着看向苏森:「何事?」
苏森抱拳道:「辛敞已经到了。」
刘封微微点头,吩咐道:「嗯,将他带到书房等我。」
「是!」
苏森见刘封没有半分忧虑之色,不由心中大定,无论最终结局如何,一切决策都由刘封来定,他此生只认定这一人,无论盛衰荣辱,跟随他左右便是。
第1783章 骑虎难下
(4, 0);
书房之中,辛敞忐忑等候刘封的到来,面对名满天下的麒麟王,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安,昔年的敬贤院成为评定人才的标准,若是牧野被俘,不知道自己能否有资格进入其中。
正胡思乱想之际,见一位锦衣中年人迈步走进来,银灰色的长衫衬着方正的面容,络腮胡陪着下巴上的一撮胡须显得愈发气度沉稳。
来人才进门便抱拳笑道:「辛先生弃暗投明,铲除逆贼,回归汉室,令人欣慰。」
辛敞知道来人便是刘封,赶忙起身回礼:「蒙殿下不弃,罪臣有辱祖上之风,惭愧至极。」
刘封笑道:「令尊刚亮公直,一心匡扶汉室,奈何未遇明主,如今汉室中兴,先生迷途知返,老先生九泉之下也该欣慰了。」
辛敞摇头长叹,连道惭愧,虽说他杀了司马昭有除恶之功,但毕竟司马昭是他的主将,终归有弑主的嫌疑,多少还是有些不自在。
却听刘封又道:「如今先生归为汉臣,你我又是亲家,当真是亲上加亲了。」
辛敞一怔,茫然抬头看着刘封:「不知殿下此话从何说起?」
刘封亲自煮着茶,看着茶壶中冒出的腾腾热气,笑道:「楚王命人向泰山羊氏下聘,其子魏荣与令侄女喜结连理,莫非先生不知么?」 (5,0);
「这?」
辛敞眉头微皱,摇头道,「若是徽瑜之事,罪臣确实不知。」
细算起来,辛敞与羊徽瑜和羊祜兄妹并不亲近,虽然他姐姐辛宪英为羊祜叔父羊耽之妻,,但他们的关系也仅限于羊眈在朝中之时详见,羊祜兄妹是在泰山郡长大,辛敞知之甚少。
刘封笑道:「这也无妨,吾闻令姊素有才名,实为女中英杰,既然她同意两家结亲,足见其深识时务。」
说起辛宪英的见识,辛敞不禁想起当日辛宪英劝他不要随司马懿出征之事,不禁叹道:「长姊之聪慧,在下愧感不如。」
刘封为辛敞斟茶,辛敞受宠若惊接过来,方知刘封礼贤下士,亲和善下之名不假,不知他在军营中如何行事,这私下里待客接物,却让人没有丝毫的拘束和压抑,没来由便放松下来。
思索之间却听刘封言道:「斩杀司马昭,为民除害,先生当为首功,吾自当奏明陛下为先生请功,眼下还有一件大功,非先生不能胜任,不知先生可愿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