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947)
王雄大吃一惊,跪倒在地:「未料麒麟王竟亲来前阵,卑职有失远迎,还望赎罪。」
刘封将王雄扶起,拱手赞道:「明公不弃这一郡百姓,不以内乱国破而走,令封敬佩,公当受我一拜才是。」
王雄诚惶诚恐,躬身道:「大将军万万不可如此,折煞卑职了,既然将军亲临常山,中山国贼患便无忧矣,平复幽州指日可待。」 (5,0);
刘封点头道:「某此番亲自前来,正欲恢复幽州失地,将鲜卑军彻底铲除,永绝后患。」
王雄看了看刘封,顿了一下还是叹道:「非是卑职故意犯上,但将军此言恐怕为时过早。」
刘封眉头微蹙:「如今鲜卑头领轲比能已被困死中原,鲜卑主力彻底败亡,再剿灭幽州这拓跋鲜卑部,还不能永除后患么?」
王雄微微摇头,叹道:「大将军就在中原,对于塞外之事或许知之不详,这幽州鲜卑拓跋部并非真正的拓跋部落,他们同出一脉,却叫『秃发』部!」
「哦?
还有这分别么?」
这倒出乎刘封的意料。
不由想起了那个为患河西的秃发树机能,看来幽州的这股鲜卑军就是历史上的河西鲜卑军,河西这十几年有郭淮这样的名将镇守,外族根本没有入侵的机会,继续在关外游牧,向东辗转来到了幽州。
王雄点头道:「自匈奴衰亡之后,鲜卑各部崛起,轲比能为乞伏部首领崛起于东部的鲜卑山,虽号称横扫漠北,但西部的拓跋部并未真正归属其麾下。」
刘封问道:「不知这西部鲜卑军如今实力如何?」 (5,0);
对于鲜卑内部的关系刘封还真是不太了解,王雄身为幽州刺史,与之交往频繁,自然了如指掌。
王雄言道:「西部鲜卑如今分裂为两部,如今幽州拓跋部的首领秃发寿阗,乃是拓跋匹孤之子,此人乃是拓跋力微庶兄,因其父禅位与兄弟力微不得立,故而分部西走,独立成部,占领五原郡等匈奴故地。」
刘封微微点头,如此看来,这股活动在河套平原地区的鲜卑军就是秃发树机能的先祖,西晋时期八王之乱,西凉河西一带兵力不足,被他们趁虚而入占领,成为凉州鲜卑军。
王雄又道:「匹孤死后,其子秃发寿阗继位,据说那寿阗在孕之时,其母胡掖氏因寝而产于被中,故改为『秃发』部,以示与拓跋部分别。」
刘封此时也听出了端倪:「如此说来,鲜卑军真正的大患,是那漠北的拓跋部首领,拓跋力微?」
第1792章 漠北势力
(4, 0);
说起拓跋力微,王雄又是一声轻叹:「此人为一带雄主,其才智心机不下于轲比能之下!当年拓跋部分裂之后,拓跋力微投靠没鹿回部大人窦宾,迎娶窦宾之女,得其资助,居住于长川,治理有方,周边部落纷纷归附。
窦宾去世后,吞没没鹿回部,迁都盛乐,所统的四大部,控弦上马二十万,此人在漠北实力不逊于轲比能。」
刘封听罢一阵蹙眉,原本以为消灭轲比能,再收拾了幽州的鲜卑军之后,让哈彦骨他们重回大漠,归顺大汉之后便可解决漠北胡人外患,永保北方安定。
现在看来是自己想的太简单了,这鲜卑军大大小小各部落加起来竟不下百万,轲比能这一支联盟最多占其势力的三分之一。
不由冷笑道:「如此说来,轲比能也极有可能是争斗不过那拓跋力微,才有入主中原之意。」
「这是其中之一!」
王雄点头道:「除此之外,轲比能所部靠近并州、幽州,先前诸侯纷争,许多汉人逃到塞外,轲比能幼时也曾到过中原,甚至中原富庶,一心有入侵之意,在他看来,拓跋力微目光浅显,不过是井底之蛙,对其称霸漠北甚为不屑。」
「哼,想要鸠占鹊巢,也要有那实力和底蕴方可!」 (5,0);
刘封闻言不由一阵冷笑,「轲比能眼高手低,其不知这华夏之地,不是他外族胡人所能染指的。」
王雄深以为然,正色道:「大将军此言有理,卑职之所以留守常山,召集郡内勇杰之士同来抗贼,非为魏国也,乃是保我华夏子民不被胡虏所欺,哪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刘封言道:「大人如此慷慨之言,若是那司马懿父子听到,定会羞愧再死一遍,常山和冀州百姓,自会记得大人一番苦心。」
说话之间,士兵们已经准备好酒食,也算是为刘封一行接风,毕竟他们是降兵,如今汉军来接管常山,准备酒席双方互通声气。
众人移步客房,军中的大小官员早已在这里等候,当王雄介绍刘封身份的时候,众人也都大吃一惊,没想到麒麟王带着三百士兵只身就来到前线,纷纷跪倒在地。
众人震惊的同时也佩服他的胆略,看来刘封威震天下并非浪得虚名,光是这杀伐果断的决策就让其他人望尘莫及。
和王雄一样,这些人原本以为三百援兵可有可无,但听到是刘封之后,不由信心大增,仿佛他一人就能抵得上千军万马,个个神色变得轻松了许多,酒宴也欢畅起来。
刘封示意众人不必拘谨,军情紧急,大家就在酒席上将军情和中山鲜卑军的情况先说一遍,明日才好用兵。 (5,0);
王雄扫视众人,先介绍道:「今军中共有八千可战之兵,据探马来报,中山鲜卑军是从代郡而来,约有两万余,其人马进入恒山之后,往曲阳而进,近两日见许多鲜卑探马出没。」
刘封蹙眉道:「鲜卑军原来,必无多少粮草,就算不能对付其精锐,这些先锋部曲何不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