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1948)
一来可震慑贼军,二来也好鼓舞士气,安定军心。」
「唉,大将军有所不知!」
王雄摇头苦笑道,「卑职虽聚集八千人马前来抗抗贼,但奈何无有大将统兵,那胡人悍勇善战,骑术精湛,普通兵卒若去围剿,反遭其害,故而只能据险而守。」
刘封微微点头,看来王雄是苦于手下无将可用,用兵打仗,没有将领的确只是一盘散沙,此时便愈发显出大将、名将的重要性。
想起外面军营的布置,刘封笑道:「吾来之时,看此处营寨安札得当,深得兵法之妙,大人无将可调,却安置得法,实为不易。」
王雄微微摇头,笑道:「说来惭愧,此营寨非卑职所立,乃是张功曹分兵安置,卑职来真定,所幸诸事有张功曹相助,否则只恐早被鲜卑军攻入真定了。」
「哦?」 (5,0);
刘封倒有些意外,扭头看向了王雄身旁的一位年轻人,此人面目清瘦,剑眉细目,正是王雄刚介绍过的功曹张华。
张华见刘封看过来,忙起身抱拳道:「卑职略懂一些兵法,但比起大将军只能,如萤火比于皓月,见笑了。」
刘封摇头笑道:「正所谓后生可畏,吾观那军营布置首尾相合,各有呼应,又得地利之妙,非名将不能安置,不知张功曹师从何人?」
燕赵多慷慨之士,冀州原本就是卧虎藏龙之地,名士辈出,当年战乱,不知多少人名震天下,也有不少人退隐山林,刘封看过营寨之后,本以为是王雄懂得军阵,没想到却是年纪轻轻的张华,猜测他肯定有些来历。
张华似乎还有些拘谨,腼腆一笑正要谦虚几句,王雄抬手打断了他:「茂先就不必谦虚了。
不瞒大将军,此人乃留侯十六世孙,家学非同一般吶!」
「啊?
原来是留侯之后,失敬失敬。」
刘封也吃了一惊,想不到在这里见到张良的后辈,看这张华锋芒初露,倒有些治军之法,如果真能学到张良传世的一些韬略,只要四五成,也足以让人羡慕了。
「惭愧惭愧!」 (5,0);
张华赧然一笑,抱拳道,「只可惜家父早逝,卑职家境贫寒,尚未能报国,便失了家园,流离至此,承蒙王郡守不弃,才有安身之所。」
王雄言道:「茂先不必如此,今大将军亲来幽州,剿灭胡贼不远矣,不日便可返乡。」
刘封见张华是个可造之材,心中高兴,这次急忙来援,人手不够,张华倒是可以作为随军参赞,不过年轻人不能提携太快,免得把持不住,先带在身边观察留用。
正和众将商议之间,忽然一名士兵急匆匆跑进来,跪地禀告:「报郡守大人,鲜卑三千骑兵进入行唐,正往灵寿而来。」
王雄脸色微变,旋即冷静下来,挥退来人,向刘封言道:「大将军,鲜卑军已攻入常山境内,当守还是当战?」
「当然要战!」
刘封站起身来,举杯环视众人,大声道,「胡贼入侵吾地,耀武扬威,岂容他放肆?
诸位传令下去,吾明日亲自迎敌!」
「遵命!」
众人此时信心大增,一起起身大声应诺,有刘封亲自领兵,三千鲜卑军根本不足为虑。
第1793章 常山动荡
(4, 0);
刘封亲自到前阵的消息在真定军营传开,全军果然振奋无比,一扫先前颓败之气,各自整备兵甲,准备来日杀敌立功。
作为魏军,他们早知麒麟王战无不胜,人人畏惧,没想到有朝一日竟能在其麾下作战,如今归顺大汉,又有麒麟王亲自统领,趁着援军未到,对付鲜卑军就是最好的立功机会。
留王雄镇守后方,筹措粮草,秋粮刚下来,从各地抽调一些应急,挑选真定三千精兵北上阻截鲜卑军,先保住常山郡不失,再设法收复中山国。
此时秋高气爽,正利于行军,人马四更造饭准备,五更出发,一个多时辰便到了灵寿,便见行唐的百姓正连夜往灵寿迁徙,扶老携幼,哭喊声一片。
刘封沿途见到许多百姓,眉头暗皱,任何一场战争,最终受伤的还是这些百姓,今日迁徙到灵寿,待贼军退走,又要返回行唐,一来一去,家园良田被毁,也就变成了流民。
人马原定要在灵寿休整,刘封却改变主意,对张华吩咐道:「马上传令下去,就说本王亲到前军,叫百姓们不必惊慌,返回家乡,各自安心守家,鲜卑军不日即退。」
「遵命!」
张华正要去,刘封又道:「即刻传令行唐县,叫衙役官差出榜安民,百姓不必逃离。」 (5,0);
「是!」
张华带着一百亲兵去传令。
刘封和周处、文鸯也不去灵寿县城,转道直奔行唐,司马懿让出幽州之后,连冀州的守军也几乎抽调一空,加上魏国败亡,许多边境官吏衙役全都逃走,百姓才如此惶恐。
行唐距离灵寿不过数十里,中午赶到县衙,只见城门打开,街道上一片狼藉,百姓们进进出出徘徊不定,忽然看到兵马出现,纷纷呼喊着迎接上来。
第一次见到百姓对兵丁如此欢迎,自古官民多数不和,但到了乱世,这些士兵就是他们的保护伞,虽说士卒也有扰民的现象,但比起入侵的鲜卑军,便显得亲切了许多。
县衙中只留下十几名衙役和书吏,县令和官吏早已逃走,重物拿不下,财帛细软席卷一空,府库大开,军器散了一地,没人想着拿起兵器抗贼,只带值钱的东西逃命。
留下的这些衙役和书吏都是行唐人,去也不是,留也不是,正惶恐之时,忽然救兵前来,无不喜极而泣,赶忙打扫清理馆驿,准备饭食犒劳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