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2204)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尉迟圭休也不好判断,只是说道:「伏师战也精于算计,大将军千万要小心。」

刘封微微点头,问道:「这几日扜弥百姓的情况你也都看到了,该如何在于阗宣传,你该明白了吧?」

尉迟圭休闻言双目放光,叹道:「若早知大将军如此宽仁,大汉有如此开明的政令,我们哪里还愿意出兵对抗?

这都是被大王和丞相他们给蒙蔽了,于阗都宣传汉军是杀人不眨眼的屠夫,尤其对异族心狠手辣,匈奴、鲜卑这些都已经被灭族了,妇孺孩童沦为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刘封闻言也一阵叹息,这也是无奈之事,当权者为了稳固权势,自然要极力诋毁汉室,让全国上下同仇敌忾,这就是民心的重要性,西域各国不只是于阗,恐怕龟兹、乌孙也都是如此。

尉迟圭休犹豫了一下,言道:「大将军,尉迟塔莫心念家人,想趁此机会偷回于阗,一来更方便在城中散布谣言,二来想保护家人安全,不知可否……」「没问题!」 (5,0);

刘封不假思索便答应了,「有人在城中策应,更会方便许多。」

尉迟圭休反倒有些意外,楞了一下跪地叩首:「多谢大将军信任,我二人愿肝脑涂地,死而无憾。」

「不必如此!」

刘封扶起尉迟圭休,「我向来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你二人诚心做事,不会亏待你们的。」

尉迟圭休激动得无以复加,眼中泪光闪烁,连连点头,即便是国王和大将军,也不曾给他如此多的信任和礼遇。

马哲言道:「大将军,何不将那些云游诗人全都请到扜弥来,让他们看看扜弥的变化,听听百姓的心声,再将这些事迹宣扬出去。

日月昭彰,将军的华夏融合之策,总有一日会大白于天下的。」

「很好,此计甚妙!」

刘封马上点头,对马哲吩咐道,「马上着手准备此事,将那些云游诗人,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一定要请到鄯善去,从鄯善出发到且末、再到扜弥,让他们亲眼看看我汉室朝堂的政绩如何。

消除国号,统一政令,这才是西域能够永续发展的长久之计。」

「遵命!」 (5,0);

马哲领命,知道刘封还要安排军事,对尉迟圭休言道,「于阗各地有哪些人物,还请将军代为推荐。」

「一定尽力。」

尉迟圭休自无不应,跟着马哲告辞离开府衙。

刘封又把周处、班辞二人叫来,言道:「于阗攻喀拉墩不下,又不甘退兵,准备扎营与我军长久对峙,若被其立稳阵营,于我进兵大为不利,我欲主动出兵,二位意下如何?」

周处言道:「将军是打算袭营么?」

刘封摇头道:「听说伏师战善用兵法,既然他一心挖土筑营,必有防备,我料他匆忙行军,并无多少粮草,打算绕后劫粮,你们谁愿意随我前去?」

周处抱拳道:「劫粮些许小事,就不劳大将军亲征了,末将和班将军一同前去,保证完成任务,不让一粒粮食送到于阗军中。」

班辞也道:「将军乃千金之体,事关西征重任,三军将士安危,若非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轻出。

伏师战和敌军主力都在前阵,我们引精兵出战,劫粮袭扰不成问题。」

刘封思索片刻,言道:「此事暂且不可向部下透露,我先派斥候打探渠勒消息,你二人挑选精兵加以训练,将坐骑单独喂养做好准备,我再让李钰派二十名无当飞军的老兵来协助,明晚秘密出发,此战事关重大,千万不可失误。」

「遵命!」

周处和班辞领命去准备。

第2026章 退无可退

(4, 0);

自从领兵到担任于阗大将军以来,伏师战出兵从未遭遇过如此挫折,汉军几次捷足先登,让他措手不及,处处受制。

从飞猿口到戎卢,再到扜弥,汉军总是出乎他的意料,导致三次派出援军无果,反而前军遇挫,再加上几员大将折损,逃兵讲述汉军如何精勇,导致全军士气低迷,军心震动。

听说扜弥危急,他亲自领兵赶赴前线,还是晚来一步,被困在扜弥城外进退不得。

想要进兵,一时间攻不下新筑的喀拉墩,还折损了左将军尉迟圭休,右将军卑信练也重伤无法出战,手下能用之人捉襟见肘。

既不能举兵攻打喀拉墩,扜弥的汉军绝不会坐视,也不敢绕过喀拉墩强攻扜弥,喀拉墩的汉军同样也会出动,分兵各取更是自取其败,这让伏师战日渐急躁。

原本军中粮草准备无多,本该到扜弥驻兵之后再做补充,现在止步扜弥城外,军粮即将耗尽,加上天气燥热,酷暑难耐,伏师战便有退兵之意。

就在踟蹰不定之时,东川王献策在挖土修筑土营,从于阗抽调粮草与汉军对峙,毕竟汉军粮草转运更远,长久消耗下去,再加上水土不服,汉军必定坚持不住。

东川王献坚壁清野之计,修筑营寨阻挡汉军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旦伏师战撤退,汉军必定尾随而进。 (5,0);

后撤只是饮鸩止渴,当你退无可退的时候,于阗大半土地已经被汉军占去,刘封最善于收买人心,那时候人心震动,军无战心,内忧外患,恐怕连一战之力都没有了。

伏师战权衡再三,认为东川王之策最为稳妥,于阗已经退无可退,渠勒不足以屯兵防守,一旦退兵,只能退到于阗城外。

屡次退兵必会让军心士气再次受挫,如果被汉军趁势进兵追杀,不小心乱了阵脚,一个收势不住,兵败如山倒,便大势已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