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蜀汉中兴(2227)

作者:寒塘鸦影 阅读记录

忙忙碌碌一日过去,天黑之后众人各自在营中安歇,不得互相打扰,连日奔波,不管是汉军还是逃命的于阗军,都已经精疲力尽,需要好好恢复体力。

两日之后,刘封领兵赶到渠勒,亲自到营中巡视,无论是汉军还是于阗降兵,都对刘封敬若神明,见他亲自到军营,纷纷跪伏行礼,齐呼「大将军」,声闻四野。

刘封才到渠勒就来看望三军,见他风尘仆仆,衣甲未曾卸去,让军卒感动不已,两日休息,他们早都恢复精神,一个个精气十足,不少被《大汉盛世录》洗脑的于阗军更是激动得泪流满面,止不住浑身颤抖。

从营中回转,刘封洗漱完毕,召集众将到府衙议事,说起追击伏师战,众人纷纷称赞周处有勇有谋。

周处虽然年纪比李钰小,资历也不如李钰深,但刘封命他为主将,初时多少有些不服,但经此一事便知此人确实有大将之才,对其十分喜爱。

刘封听着众人的赞誉,大为高兴,笑道:「用兵之道最重审机应变,还要知己知彼,即便优胜之时,也不可有丝毫疏忽,此次子隐不急不躁,劝降渠勒人马,可谓尽善尽美,即便我亲自领兵,也不过如此。」 (5,0);

周处反倒不好意思起来,嘿嘿一笑,起身抱拳道:「末将不才,比起大将军,还相去甚远!近两年多蒙大将军训教,熟读兵书,总算有些心得,不负将军期望,末将荣幸之至。」

周处的改变成长,让刘封有一种莫名的成就感,从最早的江湖草莽到军中悍将,再到如今谙熟兵法,果然和历史上一样成为有勇有谋的三军统帅,的确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经历和吕蒙也有几分相似。

想到东征夷洲的情形,青海碧波,恍如一梦,不禁慨然一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子隐已非昔日吴中三害矣!」

文鸯在一旁抚掌大笑道:「我看子隐兄这才是发挥所长了,今后你多读兵法战策,少练些刀枪棍棒的,反正你也不是我对手,乾脆当个统帅,我来冲锋陷阵,你我文武搭配,岂不无坚不摧?」

周处正赧然,听到这句话顿时眼睛一瞪,红须倒竖,冷笑道:「文将军,我就算熟读兵书,也不耽误练武之事,想胜过我的狼牙棒,你还得加倍努力才行。」

刘封抬手示意二人不必争执,笑道:「不战而胜,善用谋也;战则必胜,善用兵也。

你二人各有所长,自当同心戮力,不必事事争个输赢。」

班辞也在一旁相劝,将于阗降兵的事情总体汇报一遍,愿意从军者尚有三千余,其余兵卒或伤或疲惫,有些是被强行徵招的,家中还有亲人守望,早就厌倦军旅生涯,宁愿种地也不愿从军了。 (5,0);

刘封点头道:「此次劝降伏师战,才是此战关键之处,吾等此番西征,旨在收服人心,用好一个『降』字,西徵才算圆满,不但降人更要降其心,如此方为长久之计。」

对于这一点,班辞等人都深有感触,光是这两日讲解大汉政令,就让一些原本打算回乡的士兵改变心意,又转投到军中来,试想如此强大的一个盛世王朝,谁不愿意为其开疆扩土?

班辞言道:「杀一人容易,服其心却难,东川王、伏闍讫多作恶之流绝不可留,但伏师战这等忠臣,却也不可一味滥杀,否则只会寒了众人之心。」

马哲点头道:「大将军向来教导我们,招贤纳士、从善如流方为成就大业之关键。

若囿于门户之见,就落了下乘,大至西域各国,塞外诸族,小至一州一县,都该同归华夏,共尊大汉,扬我国威,使番邦外族不敢来犯,方为千秋万代之大事,若一味妄杀,必定人心离散,四处乱起,终将招致灭国之祸。」

见众人的认知已经有所改变,刘封深感欣慰,从《大汉盛世录》到世界地图,再到华夏各族追根溯源之说,总算这些宣传没有白费,相信经过两三代人的教化和改变,一个比历史上汉唐更为强大的华夏文明就会萌芽成长起来。

后军粮草还有大概十日左右运到,刘封命各将积极练兵,大力宣传大汉政令,五日之后先挑选一部分颇有成效的降兵放回西山城,有这些人的亲口宣传,再加上尉迟塔莫在城内推波助澜,等人心大变,最后取于阗便易如反掌。

另外,这十天时间也是留给于阗君臣最后的机会,一个安身立命的机会!

第2047章 朝堂争论

(4, 0);

于阗军在前方屡战屡败,消息传回国中,朝野内外一片混乱,再加上城中谣言四起,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自从右将军卑信练伤退回城之后,大汉强盛宽仁的说法更是甚嚣尘上,于阗王尉迟乌波大怒,下令抓捕散播流言之人,一月之间,数百人被关进大狱之中,王城牢狱人满为患。

等伏师战派人求援,请丞相于计式水布防的时候,尉迟乌波才意识到情况果真不妙,如果伏师战败退回来,还有谁能挡住汉军?

尉迟曜胜徵调城中预备役,将西部皮山等地的守军半数调回王城,在计式水布置防线以防汉军,城中愈发人心不稳,甚至连文武大臣都开始暗中准备后事。

这一日忽然国师伏闍讫多被斩、大将军伏师战自杀于渠勒的消息传来,于阗朝堂一片震惊,群臣大乱,尉迟乌波更是惊惧无比,急召群臣商议军事。

渠勒失守,伏师战所部尽被汉军俘虏,意味着于阗的防线彻底崩塌,伏闍讫多被斩更让于阗军震惊不已,朝堂上人人垂首,沉默不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