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中兴(2228)
于阗除了国师、丞相和大将军执掌国政之外,还有四大辅国侯,这四人都是尉迟乌波同父异母的兄弟,因国师座下有八大金刚,这四人又被称作四大天王。
(5,0);
长兄广德侯掌管国内所有寺庙的修葺,二弟献象侯主管各国外交之事,三弟早夭,四弟中于侯掌管于阗玉石采集,老五骊归侯负责铸造军器,四人各司其职,掌控于阗钱粮府库大事,辅佐尉迟乌波。
此时前军失利,朝中闻大将军伏师战大败而亡,群臣惶恐,献象侯上前奏道:「汉兵势大,难以迎敌,如今国中无人,不如早日奉表称臣,一则可以免家族之祸,二则可救满城百姓,此时请降,为时未晚。」
尉迟乌波面沉似水,一声长叹,拍着桌案无可奈何,早知如此,又何必大动干戈,白白死伤多少兵马。
广德侯也缓缓道:「上天有好生之德,穷兵黩武,多造杀孽,王弟若早不回头,只恐难渡苦海。」
群臣纷纷点头,正准备劝说投降,却见骊归侯冷哼一声出列道:「你们都是怕死之辈!我西山城城坚池深,有二水为护城河,如今调来守军过万,若使背水一战,成败也未可知,我尉迟家族数百年来在此开创基业,岂能拱手让人,你们动辄屈膝事人,真是毫不知耻,将来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
尉迟乌波显然还抱着万一的希望,不甘就此让出王位,忙问道:「伏师战已死,还有谁能领兵击败汉军?」
骊归侯冷笑道:「伏师战只知练兵,却不懂计谋,故而被汉军屡次击败,莫忘了我于阗能有偌大疆土,首功当在丞相运筹帷幄,参详军机,今有丞相亲自调度,足以破敌。」 (5,0);
献象侯见他们还在痴心妄想,痛心疾首,急切道:「五弟,你这番话太过自不量力了!大将军以举国精兵尚不能取胜,如今只剩新兵败将,军心慌乱,人心不稳,如何能与汉军交战?
我素闻刘封宽仁大度,且末王尚能有一席之地,眼下强弱分明,成败早定,早些遣使纳降,献上图籍,尚不失为一土之主,保住宗祠祖庙,这才是长久大计也,若再愚鲁,便是自取灭亡之道。」
「哈哈哈,三哥你这是为了一己私利吧?」
骊归侯冷然大笑,「昔年渠勒、扜弥等未降,于阗国土也不过眼下这些,都是丞相筹谋所得,将在谋不在勇,如今再让丞相调兵,收复失地易如反掌。」
尉迟乌波看看二位兄弟,一时又难以抉择,想起一年前伏师战主张谈和,是丞相和国师一力主战才不得不用兵,多次怀疑伏师战此次出兵未尽全力,此时危亡之际,言道:「速请丞相前来朝议。」
朝官领旨去宣丞相尉迟曜胜,尉迟乌波也不宣布散朝,就在朝堂上等候,半个时辰之后,尉迟曜胜从前军赶回朝堂,花白的须发微微散乱,但眼神却清澈冷静,尉迟乌波见状,稍微心定。
不用尉迟乌波解释,尉迟曜胜也猜到朝中意见相左,主战主和各执一词,这一点他在半月前就看出来了,行礼之后环视众人,平稳道:「臣以为,于阗尚有一战之力。」 (5,0);
尉迟乌波面露喜色,起身道:「请丞相详细道来,也好叫群臣安心。」
尉迟曜胜轻抚长须,缓缓道:「大王勿忧,连日调兵,西山城已有两万兵马,且粮草充足,足可应两年之用;汉军虽盛,但远来数百里之外,运粮极为不便,今臣已命各营在计式水布下重重防线,水陆严密防守,汉军远来也无可奈何。」
尉迟乌波皱眉道:「只是防守,恐非长久之计。」
尉迟曜胜淡笑道:「久战于汉军极为不利,若臣侥幸能使汉军退走,乃大王之福也;若不能胜之,汉军强渡计式水必定也有损伤,臣再退兵西山城中,全军婴城死守,亦长计也……」说到这里,尉迟曜胜看向尉迟乌波,微微躬身道:「大王莫忘了,莎车的援军正从计式水下游赶来,若此时屈膝而降,将莎车兵马置于何地?
背信弃义,非但天下人笑话,连刘封也会轻视大王,将来定不会委以重用。」
尉迟乌波听到这句话,猛然浑身一震,脸色微微一变,咬牙道:「好,就依丞相之计,举国上下一心,背水一战,等待莎车援军赶到,两路夹击杀退汉军。」
骊归侯扬起手臂大声道:「王兄英明,臣弟愿将所有兵器都运到西山城来,保证把城池变成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5,0);
尉迟乌波欣然点头,立刻传令全军备战,由尉迟曜胜掌管兵马,骊归侯筹措粮草辎重支援大军。
朝会匆匆散去,此时中于侯还在去大月氏的路上不曾回国,见到兄弟二人主战,献象侯无奈摇头,怅然一叹:「我尉迟家族一脉,要葬送在这二人手上了。」
老大广德侯神色不变,一如老僧入定一般微闭着双目,缓缓道:「一切因果,早已注定,西山城乃是非之地,我还是先回赞摩寺去了。」
「兄长,你……」献象侯伸出手,看着缓步而去的老大,不禁摇头苦叹,这个长兄一心事佛,看淡名利,连王位都让给了老二,看来他是真的看破红尘了。
第2048章 于阗水军
(4, 0);
于阗在没有吞并皮山、扜弥等国之前也是西域疆域较大的国家之一,其地方亘千里,在沙漠西南边缘,背靠崑仑,连山相次,境内河流也极多。
最大河流阗河南出崑仑,北接大漠,这一片区域是西域南道中最大的绿洲,又位当天山南路、西域南道之要道,盛产宝玉、良马,成为南丝路西端最富庶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