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174)
方瑞尧还要再说,方承尧就抬手示意他停下,皱着眉头仔细看着手中的试卷,方瑞尧也不敢再多言,安静的立在御书房中等着,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后,方承尧才将手中的试卷放下,吩咐道:“去叫杜侍中、中书令和吏部尚书来!”
一个小公公领了命正要出去,方承尧忽然又道:“等等!”
小公公又立马折返,方承尧想了想,“还有尚书令,命他一道前来吧!”
小公公这才又离去,方承尧似乎这才想起还站在前方的弟弟,于是揉了揉太阳穴,道:“先帝七子,如今只剩朕和你,朕记得你小时候最爱跟着朕,如今大了,只是让你们在这洛京多陪陪朕,你都不愿了!”
方瑞尧闻言立即跪道:“圣上既然已经下旨,臣自当领旨!”
方承尧看着跪在地上的弟弟,眼神中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一直追着自己的小弟,只是回忆中那个活泼淘气的小弟逐渐被眼前跪着的身影取代,他叹了口气,“罢了!你先下去吧!”
方瑞尧这才谢了恩,起身离开,方承尧的目光跟着方瑞尧离去,直到他的身影消失,方承尧的双眸暗淡了下来。
康公公见状,上前倒了一杯热茶送上,方承尧这才回过神来。
不多时,杜泉、邵盛、方景泽以及吏部尚书汪树就到了御书房,还没来得及行礼,方承尧就拿了一份试卷给了康公公,道:“你们先看看这份答卷!”
邵盛首先拿过试卷一看,随后笑了笑,递给了其他人,杜泉只瞟了一眼试卷,就明白了几分,安静的等着其他看完,待他们一一看过后,方承尧才放下茶杯,“这份答卷如何?”
原先邵盛总是第一个答话,今日邵盛却安静的等着其他人先答,方景泽和汪树又看向杜泉,杜泉也似乎没有开口之意,于是二人互相看了一眼,汪树才小心答道:“这份卷子字字针砭时弊,没有辞藻堆砌,笔迹也是工整……”
汪树说着看向了邵盛,方承尧却没管其他,道:“朕也觉得这份答卷算得上是今年之最,只是为何他没有名次?”
汪树支支吾吾不敢多言,邵盛这才笑道:“回圣上!圣上可知这份答卷的考生是谁?”
第七十四章 杜桢
方承尧看着他没有说话,邵盛转头向杜泉道:“是一个叫杜桢的端州考生,我若记得没错,杜大人的家乡就是端州文雄?”
杜泉平静的上前道:“回圣上!杜桢确实是犬子,之前一直养在家乡读书。”
方景泽一怔,一旁的汪树倒是松了口气。
方承尧点头道:“原来如此!只是有如此文章,为何还未上榜?”
杜泉不语,邵盛却笑道:“杜大人身居门下省侍中,若是他的爱子上了榜,日后难免有人觉得杜公子是靠杜大人上得榜,对杜大人和杜公子都不好,我也是爱惜杜公子的才华,才不想让明珠蒙尘,杜大人想必能明白我的心意!”
杜泉没有答话,方承尧思忖了片刻,“难怪杜侍中自此次科考起就不愿参与其中,原来是为此,不过既然杜侍中从头到尾都未参与过,就夺了杜桢的成绩,未免太过苛刻。”
邵盛道:“圣上说的是,只是名次……杜公子这份考卷,臣以为可以到前二十名。”
汪树看了看方承尧,又看了看安静的杜泉。
方承尧眉头微皱,“朕倒有不同看法,朕以为这份答卷是当之无愧的榜首,汪尚书,你说呢?”
汪树闻言,只觉背后一凉,“臣以为圣上说得有理……只是中书令所说也不全无道理,但若放到二十名,又有些屈才了!”
方承尧低头揉了揉额头,方景泽见状上前道:“回圣上!臣以为为了避嫌而让有如此才能之人不能舒展自己抱负,不能为国尽忠,实在令考生寒心,考生乃国之根本,动摇不得,臣以为应当给与有才能之人应有的名次,才能让天下读书人安心!”
方承尧抬头看向他,思忖了片刻,点头道:“你说得对!”
邵盛正欲再说,方承尧抬手示意他停下,随后道:“朕意以决!中书令不必多言了!”
邵盛只得退了下来,撇了一眼一旁的方景泽,方承尧又问道:“听闻邵国公中风了?可有请宫中的医师前去看过?”
邵盛闻言一愣,随后定了定心神,回道:“回圣上!医师们都看了!家父突然发病,虽然救下了性命,但如今只能躺在床上,动也动不得说也说不得。”
方承尧叹了一口气,“邵国公是跟随先帝起义的军师,如今竟……罢了!康公公!请宫中的医师跟着中书令前去看看。”
康公公领了旨,方承尧又命他送了一些名贵药材,邵盛压制住慌乱,谢了恩!
方承尧疲惫的让众人退下,汪树原以为邵盛会找自己,正准备着,谁知邵盛出了御书房连招呼都没打就离开了,汪树也重重的松了口气,和众人大了声招呼就离开了。
转眼到了二月间,方书君看上去已是大病初愈,裹了一件厚厚的大氅就出了门,逆着人流的马车不得不放缓了速度,方书君倒也不恼,掀开了车帘往外看去,一路上都是喜气洋洋前去看榜的人,方书君笑了笑,见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人,命随从去买了一串,就放下了车帘。
马车在一处独门独院的小宅子门前停下,似乎宅子的主人早知他会来,还刚下了马车就有人上前道:“世子!我家公子在府中等候多时了!”
方书君点了点头,让随从将冰糖葫芦给了他,就跟着侍从的引领,一路到了一处书房中,见里面正有一个男子立在案前写字,侍从正要出声,方书君抬手制止,随后让侍从下去,自己走进了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