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朝闻道(21)

作者: 雨霁长安 阅读记录

他承认确实他在诗词上实在有所欠缺,哪怕他一直在努力的学,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成效。

果然,诗词这事,得看人。

他见那女子不过十五六岁,如此年纪便能写出如此有灵性的诗句,未来前途将不可限量,估计来日会是第二个“顾有容”。

明珠迟早会闪耀于天下,更何况她是世家贵女,他且待来日看她的造化吧。

他相信,这一日不会太远。

“这不是我写的。”齐珩淡淡道。

谢晏才敛了方才的神色,释然道:“我说呢,你什么时候诗词这么好了,我估计也就这前两句是你写的吧。”

果然,是他高估齐明之了。不过,写这诗句的人,不是凡品。他倒是奇了。

“这后两句谁写的?”谢晏问道。

“一个女子。”齐珩答。

谢晏问:“女子?谁家的?”

“不知。”

谢晏被噎住了,只道:“想必定是位佳人。”

后来又补了一句:“总归你是没机会了。”

他可没忘了,齐珩身上还背着一个婚事呢!

齐珩顿时无语,没再搭理他。

谢晏笑了笑,他知道齐珩是不会纳妃的,齐珩是君子,眼下又与东昌公主家的那位结了亲。

帝后大婚之前,他不会纳妃,他绝不会给自己未来的发妻留这么一个下马威的。

齐珩对自己的妻子一定会非常好,无论她是谁家的女儿。

正因为这样,他才会这么说,就是为了给齐明之添点堵。

【1】公衙:官员办事的地方。

【1】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庭中积水如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告身的用纸:参考唐朝告身的用纸

【3】告身:官员任职必赐的文书,借鉴唐朝

【4】御史台职能参考网络

【5】参考唐朝任官的流程

【6】乌台:御史台

【7】符号前引用的句子参考《晋书·郤诜传》

【8】对后两句的评价参考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9】长贰:正副官

第010章 朝斯夕斯

镇国东昌公主府,府内女使厮仆来来往往洒扫庭院,公主寝阁内,齐令月亲手烹了一壶茶,给江式微倒了一盏。

江式微低首,双手接过茶盏,便听东昌公主含笑意的话音:“这茶烹得不算甚好,倒也还能入口。”

式微浅啜了一口,夸赞道:“入口稍苦,齿有馀甘,阿娘过谦了。”

不夸烹出来茶有多妙,反而说了饮茶后的所感,既不谄媚,又可达赞赏之效。

江式微这话说的绝妙。

东昌公主看了她一眼,眼波流转,眉目间与江式微有些相似,只见她笑盈盈地问道:“你知道这是什么茶么?”

“阳羡茶。”

东昌公主继续问:“你且观这茶,想到了什么?”

江式微有些无措,显然没想到东昌公主会这么问,细想了想,方道:“该是鸿渐先生的《茶经》与微之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茶》【1】,这两者写茶写的极好。”

“除此以外呢?”

“儿愚钝,想不出别的了。”

东昌公主显然对式微的答案有些不满意,她轻轻摇头,带着一丝叹息,道:“江宁南氏在诗书上教你教的极好,但若总囿于诗书,就未免目光短浅。”

听了东昌公主的评价,式微觉得有些自愧。

“儿浅陋,愧对了阿娘的期望,但还望阿娘能不吝赐教。”

东昌公主绛唇轻启,道:“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2】

“你可晓得这是谁写的?”

江式微答道:“若儿记得不错,应是卢公。”

东昌公主听此答案还算欣慰,继续道:“别看这小小的一碗茶,但却是无数茶农堕于悬崖走壁换来的。”

式微听此,放下了手中的茶碗,静静地聆听东昌公主的教诲。

“品茗与抚琴一样,皆有静人心,养雅趣之效,是以王公贵族皆喜好品茶。”

“上至当今天子,下到布衣百姓,皆崇茶道,但多数都是附庸风雅,俗人罢了,从无人过问这采茶人的生死与否。”

“阿娘不希望你也成为这俗人中的一个。”东昌公主语重心长道。

江式微垂着头,道:“儿受教了。”

东昌公主注视着她,目光深邃,倒像极了久居上位的帝王,带着些许威严,话音也不似方才柔和,十分冷漠地问着江式微:

“吾问你,若有人再邀你饮阳羡茶,汝当如何?”

日后江式微面对的那人更位高权重,是以她必须对江式微严格。

只见江式微面色不改,不卑不亢道:“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儿见此茶,便想到那些逝去的采茶人,是以儿不能喝此茶。”

说完,她俯身向东昌公主拜了拜。

东昌公主闻此话,终于展开了笑颜,抚了抚式微的发髻,柔声道:“不愧是我的女儿,当真聪慧。”

东昌公主又与江式微聊了许久,她是真的很喜欢这个女儿。

除去式微是她唯一女儿,她更喜欢的是式微的聪慧。

许多事一点即透。

又颇通诗书,进退有度,这样的人没有人会不喜欢。

东昌公主留式微到很晚才放她回寝阁,在式微临走前,东昌公主对她嘱咐道:

“以后每日巳时,你便来此,凡我会的都教给你。”

又补充道:“你顾姨有时也会过来,她也会教你的。”

式微自是欣喜,笑得眼角弯弯,灿若春花,道:“儿多谢阿娘!”

上一篇: 春闺令 下一篇: 他的暗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