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29)
是齐珩非要拽着他来,要不然他才不来呢。大长公主看他的样子,仿佛是在看一个不速之客。
想到此,谢晏看向齐珩的眼神更加怨怼。
“伯瑾来了也好,人多,热闹。”东昌公主嘴上敷衍着,心里盘算着怎么将谢伯瑾引走。
“说起来今日花团锦簇之景也算是罕见,不少贵女题诗作词,陛下可要前去看看?”东昌公主带了几分试探。
齐珩一听“贵女”“题诗”二词唯恐避之不及。
东昌公主这是在试探他么?他还真就配合她这一回。
题诗他没兴趣,贵女他更没兴趣。
“不必,姑母只需给珩与伯瑾二人一处院子歇息便可。”
他这次来本就是想给东昌公主一个面子,他可不想兴师动众。
“好,东面有个翠微院那儿景色甚好,避光乘凉,还有青梅树和白玉兰,明之可在那里青梅煮酒,顺便赏花,也是别有风趣。”
齐珩这一回答正合东昌公主之意,便吩咐着停云为齐珩引路,又暗暗给她使了个颜色。
停云会意,便引齐珩与谢晏向翠微院走去。途中,谢晏母亲谢大娘子身边的近身女使寻到了谢晏,说着:“公子,夫人听说您也来了,特嘱咐奴让您去前院。”
齐珩听此,憋着笑,谢娘子让谢晏去前院,这意图多明显,这是要给谢晏相看妻子呢。
谢晏一脸地不愿意,瞅了瞅齐珩,见齐珩一副看热闹丝毫没有帮他的意思,便垂头丧气地跟着女使走了。
停云暗自松了口气,可算给谢晏这个祖宗送走了。
停云眼珠转了转,算是想了个法子,便向齐珩跪着请罪道:“陛下恕罪。”
齐珩对她这一举动有些出乎意料,便蹙眉,他摆了摆手,道:“有什么事起来说。”
“谢陛下,小人方想起来,长主让小人为老王妃送止渴的青梅汁,小人一时着急便给忘了,老王妃怕是等急了,小人……”
齐珩还未听她说完便已明白她的意思了,这是怕东昌公主罚她。
但是,与他何关?
他刚想说些什么,忽然又想到了他与娘亲在上阳宫的那几年,终是不忍心,便道:“既如此,你便去为老王妃送青梅汁罢,你告诉朕院落所在之处,朕独自前去便可。”
停云一喜,算是完成了长主交代的任务了。
果然,她算对了,今上是最怜悯下人的,不忍见她们受罚。
停云便为齐珩指明了方向,便告退离开了。齐珩不疑有他,便向翠微院而去。
此时,江式微荡秋千久了也倦了,便停了下来,揉了揉洁白的手腕,身上发了汗,微微渗透了身上的青色衣衫。
她抬头望着晴空,不得不说今日天气是真的不错,阿娘选这一天来办宴真真是极好的。
突然听到身后“吱呀”一声,江式微回头看去。
齐珩走至门前,想也没想便推门进了去。
那一刻,风动,玉兰花落,满院青梅香。
【1】谏诤:直爽地说出人的错误
【2】谠言:正直的言论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选自王勃《滕王阁序》
【4】阿茶这个称呼可以称公主郡主县主,是美称,参考知网论文四川大学吴茂萍《唐代称谓词研究》
【5】《小窗幽记》
【6】《孟子·滕文公下》
【7】白龙鱼服:微服私访
【8】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
【9】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资治通鉴》
【10】醉翁之意不在酒:欧阳修《醉翁亭记》
【11】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论语》
【12】构陷:诬陷,出自《后汉书·顺帝纪》
第013章 倚门回首
江式微回首时,便见门口处站着一人,隔着树枝丫,她瞧不太清,但见衣裳样式便能看出是男子。
闺阁女儿无幕离不可见外男。
而此刻她幕离、帷帽均未戴,如何见人?
她便慌忙从秋千上下来,一时着急鞋履都顾不得穿,她只拿起秋千旁石桌上的团扇掩面。
她望了望门口,想看看来者的模样,却不料阳光刺目,眯了眯眼,只看清了他手上的羊脂玉扳指和那一袭山水刺绣长袍。
他为何如此眼熟?
江式微貌似觉得在哪里见过,但却想不起来。
齐珩走了约十几步,才注意到这院子里有别人。
而且还是个女子。
齐珩看着面前以团扇掩面的女子,感到十分的歉意,他只得打揖告罪:“某无意来此,不想冒犯了女公子,还请女公子恕罪。”
行,真行。齐珩啊齐珩,你怎么一出来就犯错?
式微这才看清了面前之人。
这,这不是大相国寺的那位公子么?
难道他亦在今日的邀请之列么?
“无碍,只是阁下下次应当小心些。”江式微想了想,终究还是开口了。
齐珩原本是垂着首的,但当他听到女子的声音后,顿时抬首,瞧着面前的人一袭青衫,声音软糯,手持团扇,半遮着面,在这满园青梅中显得一片朦胧,他终是一笑。
“是你。”齐珩惊讶道。
原来是你。
我们,又见面了。
他虽然从来没见过她的样子,但是她那一口的吴侬软语总是让人没法忽视。
她的声音,他只要一听他便能认出来。
是她。
大相国寺那个戴帷帽的姑娘。
也是那个想“霁长安、踏青云”的姑娘。
江式微并料到他竟这么快便能认出来,见被识破,她在团扇后浅笑,眼睫轻盈又弯弯。